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第348章 状元郎是他
前十名之外的这些人名,刘禅大都不认识,恍然间听见了邓贤的名字。 因为籍贯都对得上,所以刘禅便认出来是自己安排协助诸葛乔的那个邓贤。 既然邓贤都上榜了,诸葛乔还会远吗?! 刘禅松了口气,看样子,阿乔应该是杀入前十名了。 不愧是诸葛亮教出来的儿子,果然有水平。 听着一个个名字的报出,在场众人的面色都是富有变化,当听到自己熟悉之人的名字后尤其如此。 这其中,郭攸之的面色却是有些凝重。 他一直在数着荆州士人的数量占比,发现荆州士人两成多一点,而益州士人占了四成有余。 看来由于地理因素,益州士人到底是能以量取胜,未来他们在朝中的话语权估计也会水涨船高。 中国人是喜欢抱团的,总是这样,以前靠血脉、靠姻亲。 科举之后,也必然便会出现靠出身籍贯组成的乡党。 但这种连接到底是比血脉姻亲松散些,这或许就是历史总在曲折中前进的道理。 接下来要公布的是前十名,因为担心那些阅卷官争论不休,前十名是刘禅亲自上场排出来的。 官员们都清楚,这十人定然是被太子着重关注,重点培养的。 估计其中任何一人将来最差的,成就也不下两千石。 “第十名,巴西郡阆中人,黄崇……” 第十名一公布,众人皆深吸一口气,然后互相点头称赞,露出理应如此的表情。 黄崇,便是如今的朝廷重臣,侍中、军机令黄权之子。 名门之后,众人都觉得他能入第十名在情理之中。 第九名刘禅不认识,但是第八名却是有点耳闻。 “第八名,荆州南郡宜城人,马秉……” 马秉,宜城人,没跑了,应该就是马良那个儿子。 不像诸葛亮这样早婚晚孕,马良早早就有了亲生儿子。 因为马良的事业一直处于上升期,所以并没有着急让马秉出仕。 如今借着此次科举,也算是给他马氏狠狠的长脸一波。 同样感到长脸的还有郭攸之,无论怎么讲,马秉都是典型的荆州士人。 后面的人名刘禅大都不怎么认识。 “第五名,荆州南郡襄阳人,习忠……” “第四名,巴西郡汉昌县人,句扶……” 接下来,便是重头戏中的重头戏,老刘此刻都站起身来了。 因为刘禅跟老刘沟通过关于‘御街夸官’的事宜,要给科举前三名极尽的荣誉,让他们狠狠的扬名。 并借此向士人们宣扬科举的意义,为之后论才大典的常态化奠定舆论基础。 御街夸官的威风,是天下所有入仕的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荣耀。 刘备脑海里幻想着刘禅所提出来的构想,主角待遇、万人称颂,那场面,那感觉,啧啧…… 便是老刘都觉得自己把持不住,落到这些初出茅庐的士子身上,恐怕是他们一辈子难以忘却的。 那些没经历过的人,亲眼瞧见后,恐怕会羡慕的后槽牙都咬碎了。 刘备上前两步,便亲眼瞧见了第三名的籍贯和名字。 顿时,老刘内心升起一阵愉悦,笑道: “竟是法邈那小子,哈哈,法孝直当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闻言,在场官员先是惊奇,随后多有些嫉妒。 法正简在帝心,乃是朝中有数的大臣,他日位列三公也不是什么难事。 如今其子又得了一个第三名……这扶风法氏,当真是鸿运齐天注定兴盛。 来不及为第三名喝彩,紧接着公布的就是第二名。 得知名字之后,刘禅忍不住抚掌大乐。 他的左膀右臂,诸葛乔,荣获第二名。 刚才还在羡慕嫉妒法正的,现在又来羡慕嫉妒诸葛亮了。 而官员之后,郭攸之的嘴角已经咧到后槽牙。 郭攸之跟诸葛亮的关系很不错,看到诸葛乔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感到颇为与有荣焉。 之后,就是第一名了。 在各种各样的比试之中,第一名当然是最受人瞩目的,甚至有可能夺得全部的关注度。 就像很多人都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但是却说不出第二高峰的名字。 不仅众官员十分在意这第一名是谁,就是刘禅也颇为好奇,谁会成为史书记载的第一位‘状元郎’。 “第一名,……” …… “自建安十九年,公子为大人守孝以来,仆还是第一次随公子见这般繁荣的景象。” 成都街头,一主一仆二人步入一间饭舍,寻了个靠窗的位置,点了些下酒菜。 饭舍的店小二和厨师都很勤快,不一会就将饭食端了上来: “庞公子,菜齐了,这一壶酒是送的。听说您是参加科举的士人,俺们掌柜的吩咐了,凡是士人光临小店,赠一壶俺们店里的迎春酿,您吃好喝好。” 科举是成都的盛事,客流量飙升,不少店家都凭此赚了不少钱,一个个变得颇欢迎考生的到来。 仆人望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显得颇为兴奋。 但是他的公子却是一脸恬淡。 “这种场景在成都也不多见,不过是因为今日放榜,市井小民也都跟着出来凑热闹罢了。” 仆人见公子这般云淡风轻,颇为吃惊。 像科举这般古今未有的盛事,自己一个仆人都感到焦急,没想到参加科考的公子本人却表现的像个局外人。 “公子就不好奇自己的名次?” “好奇,”公子摇头轻笑道:“结果已出,何必操之过急,现在那里既热又拥挤,何苦受罪。早一点晚一点去看,难道名单还会变吗?遇事一定要稳重。” 闻言仆人紧闭嘴唇,自家大人卒于兵戈之后,庞家崛起之势便戛然而止。 公子一直为父亲的去世而痛心,‘遇事一定要稳重’已经成为他的口头禅了。 “唉……”庞公子像是又回忆起伤心事,故而叹息一声。 父母先后离世,他先后守孝了六年。 “当今陛下乃是古之少有的仁德之君,虽然对我家多有帮扶,然家中终究是缺少顶梁柱。” 这六年中,因为没有足够份量的族人撑场面,他们家族的势力已经在朝堂上渐渐边缘化了。 六年里他刻苦学习,将所有能找到的书籍都研读吃透,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出仕撑起庞家。 父亲壮志未酬,家道将衰未衰、不复昔日繁盛。 “我等了六年,此次参加科举,就是想要一个机会,我就是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多了不起,我是要告诉世人,庞家失去的东西我庞宏一定能挣回来!” …… 与此同时,皇宫前大广场上,人山人海。 邓贤高叫着:“乔兄,乔兄,我看到你的名字了!榜眼,你是榜眼,第二名,太厉害了。” “叫我伯松……第一名是谁?” “呃,一个叫庞宏的荆州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