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修学好古与实事求是(1/2)

作者:闪蝶

红娘啼笑因缘第575章 修学好古与实事求是

红娘姐姐上线了……这一章聊聊少年毛泽东的一段故事。</p>

话说,少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的时候,与朋友萧子升一起到乡村开展实地调研活动。</p>

他们的老师杨昌济先生,也就是毛泽东夫人杨开慧的父亲。杨先生,一位师者,位卑未敢忘忧国,他教育自己的学生,“修学好古,还要实事求是。”</p>

这句话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知识与真理的大门。学习不仅仅是追求古老的智慧和传统,更要以事实为依据,去探索、去验证、去理解世界的本质。</p>

修学好古,意味着对历史、文化、经典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通过研读古人的着作、思想和经验,我们可以汲取到无尽的智慧和启示。这些古老的知识如同宝藏一般,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传承。然而,仅仅停留在古代的知识体系中是远远不够的。</p>

时代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新的问题和挑战也层出不穷。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要求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迷信权威,不被表象所迷惑。鼓励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勇于质疑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事物的规律,推动知识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p>

修学好古与实事求是相辅相成。前者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后者则让我们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有对古老智慧的敬畏之心,又要有敢于突破传统的勇气。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既有深厚底蕴又有创新能力的人。</p>

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日常生活,都需要我们秉持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p>

那时候,兵荒马乱的年代,给少年毛泽东和萧子升留下了深刻印象。</p>

萧子升的父亲曾经出国留学,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知识和思想。他对世界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理解。学成归来后,他决定将自己所学带回故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于是,他在家乡积极投身于办学和教育事业,致力培养新一代的人才,推动地方文化和社会进步。</p>

通过创办学校、设立图书馆等举措,他为当地年轻人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p>

度娘显示,萧子升,字旭东,后改名为萧瑜,1894年8月22日生于湖南湘乡萧家冲。1910年在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1911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1915年秋毕业后,到长沙楚怡学校任教。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是民国初年湖南青年参加赴法勤工俭学的主要策动者之一;在全国性的勤工俭学运动中他亦扮演重要角色。1924年回国,历任国民党北平市党务指导委员、《民报》总编辑、中法大学教授、国立北京大学委员兼农学院院长、华北大学校长及国民政府农矿部次长、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职。</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