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第725章 刘邦道破刘彻真正底气灭朝之战问题频出李世民猛吐槽
刘邦闻言,忍不住笑了起来。 “怎么可能?” “按照刘彻这小子的性格,一旦发动战争,那断然没有停止的理由。” “朕觉得吧,他不继续加码都不错了。” “啊?”刘恒震惊了。 过了好一会,刘恒才道: “大汉财政都烂成这个样子了,刘彻还能继续加码?” “他拿什么来加?” 刘邦有些不屑地看了一眼刘恒。 “你呀,就是太小看人的忍受力了。” “朕这么说吧,不管是皇族、贵族、大臣还是商人百姓,他们的忍耐力都是远远超乎你想象的。” 刘恒哑然片刻,道: “他们难道就不会造反?” 刘邦哈哈大笑起来。 “造反?刘彻常年征战,军队是绝对站在刘彻这一边的。” “再加上一个坐镇长安的绝世名将卫青,来吧,你告诉朕,谁敢造反?” 军队永远都喜欢战争,这是铁律。 有人可能会说,打仗是会死人的,难道军人就喜欢死?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 死的人,是某个军人,属于个体。 军队,是所有军人组成的整体。 整体和个体的利益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一致的。 对军队这个整体来说,只要打仗,那国家的所有人力物力一定都会朝着军队最大程度地倾斜。 军队可以在战争期间获得最好的后勤补给,最多的关注,最新的武器装备,胜利之后还能获得最多的奖赏,最大的威望。 这一点是不会因为什么国家制度、社会文明而产生改变的。 所以说,无论古今中外,军队永远都渴望战争。 刘彻,恰好就是一个最喜欢发动战争的君主。 纵观盘点视频,刘彻除了最开始几年没有掌控大权的时候老实了一段。 剩下的这么多年,基本上除了战争,还是战争。 这种皇帝,绝对是军队最欢迎、最支持的皇帝。 把刘彻这个皇帝换掉,那就是要大汉军队的命啊! 但话又说回来,没军队其实也不是不能造反。 当年赫赫有名的大秦雄师,不也被陈胜吴广一声怒吼,六国旧贵族一拥而上推翻了? 所以就有了另外一个刘邦刚刚说的问题。 卫青! 霍去病死前,卫霍谁强谁弱还有得争。 霍去病死后,卫青就是当之无愧的天下,呆滞住了。 他是怎么也没想到,两路主将竟然还能自相残杀的? 群臣对此也是各执己见。 “杨仆乃是大汉列侯,就算身犯死罪也应该由陛下做出裁决,什么时候轮到荀彘越俎代庖?应该将荀彘撤职押回长安治罪以儆效尤!” “杨仆率先内讧,荀彘不过是被动还手,杨仆死有余辜,荀彘无罪!既然无罪,荀彘就应当继续领兵灭掉朝鲜。” 众人吵成一团,刘彻心中也是烦闷不已。 之前打南越国,先死了韩千秋和安国少季。 现在打个卫氏朝鲜,又死了涉何跟杨仆。 怎么大汉打个仗就不能顺顺利利的呢? 刘彻沉吟良久,做出裁决。 “临阵换将,朕不取也。” “责令荀彘抓紧进攻,早日攻破王险城。” “杨仆之死,等大军班师之后再做详细调查!” 贞观世界之中,坐在皇位上的李世民看到这里,也是忍不住摇了摇头。 “制衡,多少本该顺利打赢的仗,就败在了这个帝王心术上。” 李靖点了点头,笑道: “说实话,这种两路大军齐发,相互之间却并没有真正统辖关系的仗,是臣作为主将最不愿意去打的。” “说起来,之前万历皇帝打的朝鲜战争,不也是如此吗?” 李世民点了点头,感慨道: “谁说不是呢?军队本来就是一万个人有一万种想法,没有一个拥有足够权力的主将来摆平这一切,压根就没办法统一认识进行作战。” “两路分兵互不统属,真以为每个人都是卫青霍去病吗?” 李治在一旁听着,仔细回想,还真就发现了一些细节。 基本上刘彻派兵出征,大部分战役都是两路甚至多路出击。 唯一一次,就是卫青领十万骑兵出征漠南寻找伊稚斜决战。 刘彻这帝王的分权制衡之道,还真是玩到骨子里去了。 李靖笑道: “但凡荀彘和杨仆之中某个人能被全权委任为主将,负责朝鲜所有军队指挥事宜,也都不会爆发这样的内讧。” “只能说这位刘彻陛下过于注重分权,也对大汉军队太有信心,太看不起卫氏朝鲜,才导致了杨仆身为堂堂列侯竟然死于战场内讧这种悲剧。” 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治,笑道: “看到了吧,治儿。” “就算是堂堂千古大帝,也是很容易就犯错的。” “朕也一样。” 说到这里,李世民突然有些走神,似乎是在回忆起当年的某些事情。 过了好一会,李世民才继续开口道: “今后你要记住,当皇帝的犯错并不可怕,但错了就一定要改。”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在改过自新,提升自己的过程。” 李治闻言,赶忙凛然应是。 只是脑子里总有一个问题。 父皇您总说要改过自新,那您强娶的李元吉遗孀杨氏,又该怎么说? 杨氏都已经给您生了十四弟(李明)了,您似乎也没有想改的念头啊? 算了算了,子不言父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