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天子镇国门君王守社稷豪迈之言震动历朝皇帝(2/2)

作者:张石坚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第119章 天子镇国门君王守社稷豪迈之言震动历朝皇帝

朱元璋呵呵大笑,指着姚广孝道:

“你,即日起作为钦差前往北平城,给朕调研一下迁都的可能性!”

群臣闻言,都傻眼了。

蓝玉忍不住道:

“陛下,您真就因为这句话,动了迁都的念头?”

朱元璋放声大笑。

“有何不可!”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表情震动,喃喃自语。

“天子镇国门,君王守社稷。”

“好,好,好啊!”

秦始皇连说三个好字。

扶苏看了一眼秦始皇,小心翼翼地开口。

“父皇不会也要迁都到蓟城吧?”

蓟城,就是燕国之前的都城,北平城的前身!

秦始皇哈哈一笑,断然摇头。

“那怎么可能?关中就是大秦的根,大秦的都城是永远都不可能离开关中的。”

扶苏和面前的大秦群臣这才松了一口气。

要是秦始皇也想着要迁都,那事情就大条了。

秦始皇呵呵一笑,目光神往地看着金幕。

“但这朱棣,朕确实没有看错他。”

“能说出这样话的皇帝,必然是史书留名的好皇帝!”

大汉世界之中,刘邦一拍大腿。

“彼其娘之,这话硬是解气!”

“好一句天子镇国门,君王守社稷!”

“好个大明燕王朱棣,好一个小项羽,朕喜欢,太喜欢了!”

说完,刘邦目光又转向太子刘盈,顿时皱眉。

刘盈从各种方面来说,和朱棣都相差甚远。

简直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刘邦有些郁闷的叹息一声。

朕不是千古四帝也就算了,怎么那朱元璋不但是千古四帝,还能生出朱棣这么厉害的儿子呢?

上天不公啊!

另外一个大汉世界中,汉武帝看着面前的金幕,目露精光。

“天子镇国门,君王守社稷?”

“妙啊。这朱棣之言,深得朕心!”

“呵呵,朕的大汉若不是根基在关中,朕都想迁都到蓟城去,暴打匈奴人了!”

在汉武帝的身边,卫青笑道:

“陛下何必如此冒险?有臣等为陛下收拾匈奴恶贼也就是了。”

霍去病点了点头,傲然道:

“匈奴者,不过土鸡瓦犬罢了。陛下何必要跑到北边去受冷,臣等自会追亡逐北,将匈奴单于的人头给陛下带回来!”

汉武帝抚须大笑,神情得意。

“朱棣虽有才能,但终究不如朕有尔等二人这般绝世名将!”

“这便是为何朕名列千古四帝,而他不行的原因。”

霍去病笑了笑,道:

“那秦始皇和陛下并肩也就罢了,唐太宗和明太祖也能名列千古四帝,臣是有些不服气的。”

汉武帝看了一眼霍去病,笑道:

“去病儿,你啊,就是太年轻气盛!”

“这金幕视频制作者,是何等惊才绝艳的人物。能被他列入千古四帝的人,必然都有着不世功业,你不必质疑。”

霍去病道:“喏。”

话虽如此,从霍去病的眼中还是明显能看到不服,以及熊熊燃烧的斗志。

什么千古四帝,还要和别人排排坐吃果果,有甚意思?

我,冠军侯霍去病,一定要帮助陛下成为华夏唯一的万古大帝!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

【大明京师北迁,客观而言,有利有弊。】

【好处在于,大明确实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来自北方瓦剌鞑靼的进攻。】

【从迁都北平到大明灭亡为止,整整两百多年时间,北平以南的领土从未长时间的被蒙古人占据,大明北部边疆基本上是固定在了朱棣的时代。】

【但这也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大明每年为了保护就在边疆的军师,不得不投入巨量的军事资源。】

【朱棣死后,明仁宗朱高炽决定停止郑和下西洋以及北伐瓦剌鞑靼的 扩张性国策,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大明内政。】

【在这种战略的指导下,大明朝廷选择裁撤卫所,继续收缩九边防线。】

金幕画面的大明地图,又一次缓缓向南一点点收缩。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冷哼一声,颇为不满。

“高炽这个臭小子,不喜欢打仗,是优点,也是缺点!”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打仗是一件很费钱的事情。

但由于瓦剌鞑靼的存在,如果不能用战争驱逐这些蒙古人,又会导致大明丢掉领土,丧失对边疆的控制力。

这其实就很尴尬。

【等到了明仁宗之子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时,大明更进一步的收缩,撤回了所有在漠南的卫所,同时还撤出了朱棣在位时征服的安南。】

朱元璋咦了一声,目光落在了金幕中那幅大明地图上。

果然,那里真有安南!

朱元璋疑惑看着朱棣。

“你想打安南?”

朱棣愣了一下,点头道:

“儿臣真想打,那毕竟是汉唐故土!”

朱元璋哦了一声,瞪了朱棣一眼。

“打下来了又放弃,这就是你的好孙子朱瞻基!”

朱棣擦了擦汗水,有些尴尬地开口。

“父皇,高炽那小子的媳妇身怀六甲,还得过两个月才生呢,您因为一个没出生的孙子骂儿臣,儿臣是不是有点冤枉了?”

朱元璋瞪了朱棣一眼。

“朕是你老子,骂你两句怎么了?不服憋着!”

朱棣:“……”

行,现在骂人都不用找理由了,直接一个当爹的身份压下来就完事。

【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虽然都选择了战略收缩,但这两父子在位时,大明边疆总体较为平静,百姓的生活安居乐业,整个大明蒸蒸日上,具备了盛世气象。】

【是以,这段时间又被称为“仁宣之治”。】

朱棣看到这里,顿时乐了。

“父皇您看,儿臣的儿子和孙子,不赖吧?”

能建立盛世的,那都是明君啊!

什么“文景之治”、“昭宣之治”、“光武中兴”、“开元盛世”、“贞观之治”。

咱们大明也不赖,我朱老四的儿子孙子,也有“仁宣之治”!

朱元璋又哼了一声,表情倒是好了不少,淡淡道:

“也算是守成之君。”

话是这么说,但从老朱忍不住上扬的嘴角来看,这位大明皇帝还是非常开心的。

【大明作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汉人政权,连续出了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四位明君,这般气运可谓是非常出色的。】

【但正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当大明第五位皇帝,朱瞻基之子朱祁镇登基之后,这个蒸蒸日上的大明帝国,终于开始朝着下坡路走去。】

“什么?”朱元璋脸色一变,大为不满,砰的拍了一下龙椅扶手。

“朕的大明,才五代皇帝就走下坡路了?”

朱元璋突然又有种想要踹朱棣一脚的冲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