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求着我登基三百五十九章 相信的人自会相信
“李家应该不相信吧。”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在没有见到楚王的尸体前,李家肯定不会相信楚王已遇刺身亡的消息。
“既然李家不相信,为什么他们要配合本王呢?”
“是为了对付太子和镇国公他们?”
“不是,是为了让楚王平安回京。”
宋青云一脸讶异,旋即心服口服地说道:“原来如此,殿下真是高明。”
“本王要是没有猜错的话,楚王已经找到了所有证据,并且在回京的途中。”
“什么,楚王找到了?”宋青云先是狐疑,接着否认道,“不可能,楚王不可能找得到,我们帮太子他们做了那么多的事情,至今为止也没有找到从彭城中偷走的铜的下落。”
“你们找不到,不代表楚王找不到。”景王倒是对楚王的能力很有信心。
“殿下,我们几家跟太子他们合作这么多年,一直以来帮他们做了很多事情,其中就包括帮他们把铜从彭城运出来。”宋青云神色认真道,“从彭城里运出来的铜再从金陵再运到别的地方,我们几家为了打探到这些铜最终被运往何处,花费了不少心思,但是我们始终都没有找到。
他继续道:“我们几家在江南还是有些势力和手段的,凡是从江南运出去的东西,没有我们找不到的。楚王是有能力的,但是楚王在江南有势力么。就算他在江南有势力,能比的上我们吗?我们找了几年找不到的东西,楚王轻轻松松就能找到?”
景王没有说话。
“殿下,偷铜一事对太子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关乎着他们的身家性命,您觉得他们会轻易地让别人找到吗?”虽然太子很蠢,但是镇国公可不是蠢人。“一旦找到这些被偷走的铜,太子就会被废,而镇国公府只怕会被诛灭三族。再者,您方才也说了,楚王有能力,那太子他们就更不可能不提防楚王了。”
宋青云这番话有几分道理,但是有些事情不能以常理来判断。
“楚王或许找不到,但是我父皇呢?”
“皇上?”宋青云惊呼一声,旋即他想到什么,面上一片惊愕,“殿下,您的意思是皇上知道那些被偷走的铜的下落,然后派楚王去寻找?”
景王轻点了下头:“也不是不可能,不然父皇不会派楚王去调查这件事情。”
“如果皇上知道,为什么还要派楚王去调查?”
“自然是为了让楚王收集证据。”景王说完,想到什么,似笑非笑地说道,“当然,父皇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给楚王铺路,让楚王拉下太子。”
宋青云信了景王的这番话。他惊得倒抽一口冷气:“这……如果真是这样,皇上未免太看重楚王。”
景王发出一声嗤笑:“父皇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废了太子和镇国公。”
“殿下,草民有一件事情不解。”
景王猜到宋青云想问什么,“你想说太子和镇国公他们一直以来并没有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为什么父皇要这么对付他们?”
“是的,虽然偷铜一事很严重,但是还没有达到大逆不道的地步,或许太子他们日后会利用这些铜做出胆大妄为的事情,可是太子他们现在毕竟什么都还没有做。”宋青云又道,“至于太子他们在金陵做的事情,也没有严重到谋反的程度。皇上为何如此针对太子和镇国公?”
景王看一眼宋青云,忽然莫名地问道:“提到太子这个人,你写的好,那篇文章写的妙。
他们告诉景王,参加县试的学子们大多数都非常有才华,文章写的极好,让他们大为震撼。
景王随便拿起一张考卷,看到上面的文章,发现的确写的非常好。
江南不愧人杰地灵,满是才子。
见景王来了,主考官们就问他这几份考卷,该评谁为写的好不好,还要考他们会不会处理事情。”他说完,又仔细地看了看主考官们选出来的前三名的考卷。他发现这三位学子,文章写的是极好,但是写实际的东西却欠缺了些。
“各位大人,你们看看,他们写的治理地方的政策。”
主考官们接过考卷,又详详细细地看了一遍这三位学子的答题,发现关于这方面写的的确不太好。
“各位大人,父皇举办科举考试是为了选拔人才,而这人才得务实,明白吗?”
“多谢殿下提点,臣等明白。”
“那你们再好好看看。”
景王陪主考官们批阅了一会儿考卷。临走前,他再三叮嘱他们,不要徇私舞弊,不然后果不是他们能承受的。
金陵城的某处宅子里,赵曜看着身受重伤的魏王,老气横秋地叹气:“八哥,你就算要受伤,也没必要把自己弄得这么惨吧。”
魏王瞪着赵曜,懒得搭理他。
“八哥,你的小身板本来就虚弱,这次又身受重伤,你还想不想好呢?”八哥要做戏,也没必要把自己伤的这么重。“八哥,你这次受伤都快要赶上那一次了。”
最后还是卑微的求月票!求打赏!求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