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第291章 天启三年
天启三年秋,一支来自大明北海行省的船队停在了南京城的码头。 码头处,数十名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早早的等待在了此处。 此刻天空中已经下起了蒙蒙的细雨,但是没有一个人敢乱动一下,在万众瞩目之中。 方白镜晃晃悠悠的从船上走下来,在人群中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时,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哎呦,胡大人,真是好久不见啊。” 胡宁摇了摇头,无奈的叹道:“可不敢啊,您现在是锦衣卫的副指挥使,我只是一个指挥同知,怎么敢在您面前自称大人呢?” 面对胡宁的揶揄,方白镜直接在他的胸膛上捶了一拳:“你少来了,这两年我不在京中,你可是为陛下做了不少事啊,估计用不了多久,你就提上来了。” “都是为国效力嘛,魏国公可在船上?” 胡宁避重就轻的问道。 徐辉祖虽然这几年一直在外协助汤和治理北海,但是已经继承了魏国公的爵位,此次回京述职,想必会深得陛下的倚重,这样的人物,胡宁自然不敢轻易得罪。 “本公在此,不知胡大人有何见教?” 胡宁连忙躬身道:“见教不敢说,此次两位大人回京,陛下很重视,特命下官在此恭迎两位,两位请随下官进宫吧。” 许久没见到朱雄英,徐辉祖也很是想念,在路上就忍不住问道:“陛下这些年身体可好?” 胡宁笑着回应道:“陛下的身体很好,也很勤政,现在这个时候应该还在太极宫议政和几位内阁大臣议政呢。” 闻言徐辉祖也是露出了笑容。 三人一路向紫禁城而去。 太极宫,朱雄英正看着今年的财政税表,嘴角是压不住的扬起。 三年的时间,朱雄英整个人的气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说曾经的他是一把锋芒毕露的宝剑,现在则变成了一片深不见底的汪洋。 而且身上已经隐隐有了上位者的威严,一言一行之间都让人望而生畏。 “这几年户部的财报一年比一年好,如今国库的存银已经超过了十亿两,百姓们的生活也已经一天比一天好,几位大人都辛苦了。” 四名内阁大臣齐齐躬身,不敢当朱雄英的夸奖。 “这都是陛下日夜操劳的功绩,臣等不敢擅领。” 常年在外治理黄河的单安仁直接拍了个不轻不重的马屁。 其余三人都面色奇怪的看着他,心道这老家伙之前情商最低,现在怎么突然开窍了? 朱雄英也很受用的道:“黄河这几年被治理的井井有条,单阁老功不可没,马上就要过年了,就在京中歇一歇吧,现在河道上有夏元吉和文成郡主,再加上有朱有炖护着,不会出什么意外的。” 单安仁知道这是陛下对自己的优待,但还是摇了摇头道:“陛下,您不必如此,老臣余生的愿望只有治理黄河一条,这是老臣多年来的心病,您能给老臣这个机会已经是皇恩浩荡,老臣不敢有丝毫懈怠。” 朱雄英看着单安仁心意已决,便也不再勉强:“好吧,既然如此,您在京中再待些日子,朕就放你回河道。” 随后,朱雄英言归正传道:“今日召见你们四人,是有些事情要与你们商量一下。” “如今军制改革已经彻底完成,五军都督府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朕有意设大都督一人,左右常务副都督两人,统兵提督七人,水师提督两人,备战提督四人,参知军务若干,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几名内阁大臣对视一眼,心想真是怕啥来啥。 近年来陛下虽然在治理国家当面殚心竭虑,但是在整顿方面也是没有丝毫放松啊,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也不怪他们担心,如今大明已经风调雨顺,周围能造成威胁的国家也都被大明打服了,这个时候还这么积极的整顿军备,难道是又要重启战端? 不过他们也没有直接反对,而是同时看向凌汉。 凌汉叹了口气,暗暗吐槽一句:“呵,又是我。” 但是事到临头他也不会退缩,小心翼翼的试探道:“陛下,这重新调整之后的官职应该怎么划分啊?” 对此朱雄英自然早有章程,缓缓开口道:“大都督作为五军都督府的首领,也是武职最高者,自然是正一品,左右常务副都督定为从一品,统兵提督与水师提督正二品,备战提督从二品,参知军务则从正三品到正六品不等。” 凌汉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这些内阁大臣也不过是正二品,只不过是深得陛下信任,会多加一个正一品或者从一品的虚职罢了,如此划分,岂不是让武将集团直接压到了文官集团? 这并不是一个良好的朝堂格局啊。 凌汉直接反对道:“陛下,老臣以为不妥,如此一来,武将势必做大,恐难节制啊。” “臣等附议” 朱雄英笑着摇摇头,宽慰道:“朕知道你们的担心,所以自然会有制衡的办法,从即日起,武英殿大学士为升为从一品,至于那些虚职和头衔嘛,一切照旧,而且武将不可参与朝政,无事也不需要上朝,从此以后,文臣武将泾渭分明,自然不会对我大明江山造成威胁。” 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几位阁老也没有反对,而是继续深问道:“陛下,重组后的五军都督府各级官职的人选以及主要的职责能否与臣等透露一些。” “这是自然。” 朱雄英也没打算藏着掖着。 “大都督嘛,顾名思义就是执掌五军都督府,依旧由护国公蓝玉担任。” “左常务都督负责执掌京营二十万大军,平日的训练,战时的出征,由英国公常茂担任。” “右常务副都督的职责就是执掌军事学院,负责为大明培训出更多的军事人才,这个计划早就应该实施,但是因为护国公常年在乌斯藏地区所以才耽搁下来,具体的人选嘛,朕自有定论。” “七位统兵提督就是现在我大明现有的七大边军的大将军,分别是镇北王朱棣,镇南王沐英,曹国公李景隆,离国公吴高,颖国公傅友德,宁国公耿炳文,泰安侯平安。” “两名水师提督分别是黄海水师提督汤和,福建水师提督马和。” “四名备战都督的品级会稍微低一些,但是一样重要,一旦发生战事,备战都督就是驰援的主将,目前朕心中有三个人选,分别是纯国公王弼,永安侯梅殷,四川都司指挥佥事顾成,内阁可以推荐一名品级足够的将领,朕会认真斟酌。” “至于参知军务嘛,就是推演战事,为所有的都督和提督出谋划策的职位,这是给一些军事才能突出,但是没有领兵经验的官员准备的。” 在听了陛下的谋划后,几名阁老也都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只有张紞有些担忧的道:“陛下,从唐朝以后,朝廷一品以上的官职都是虚设,这是避免权臣势大,威胁皇权的必要手段。” “如今您一口气封了这么多一品的实权官职,老臣担心会对江山的安定造成影响。” 朱雄英对这种言论其实是不屑一顾的。 “如果君主圣明,那大臣们手中的权利就能更好地为朝廷做事,自然不可能威胁到皇权。” “如果君主昏聩,那就算大臣的官职再低,也能对皇权产生威胁,所以你们只需要不辜负朕的信任就好。” 好气魄,从古至今的明君并不少,但是有如此气魄的似乎只有大明天启帝一人! 四名内阁大臣纷纷行礼,发自内心的称赞道:“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雄英挥了挥手,但是对四名大臣的反应还是很满意的。 “杨阁老,现在整个大明境内的学校虽然都已经办了起来,但是百姓家的孩子读书的还是很少,你和户部还有礼部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采取什么措施,让百姓能够没有后顾之忧的送孩子们上学。” “少年强则大明强,只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才能撑起咱们大明朝,这教育的问题,可不能轻视。” 杨思义点了点头,接着朱雄英的话茬问道:“陛下,今年的科举依然没有举行,老臣觉得新学已经推行三年,已经到了可以检验的时候了。” 朱雄英沉思了片刻,虽然他觉得还是应该再等等,但是如今天下的士子都望眼欲穿,如果再不举行科举,恐怕就要出乱子了。 “好吧,从明年开始,恢复科举,科举考试只分两轮,在所属地的学校参加考试即可。” “去每省的前五十名来京城参加第二轮考试,录取前二百名,作为朝廷的备用官员。” 见到朱雄英终于松口要开办科举,几位阁老大喜过望,现在大明面积实在是太广阔了,人手根本不够用。 虽然二百人分散到各地并不多,但是只要开了头,大明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官员产生,不出十年,大明的官场就会焕然一新。 就在几人在商讨细节之时,王九成突然来报:“陛下,魏国公与方指挥使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