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坐立不安的郑国(1/1)

作者:法师小面包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第364章 坐立不安的郑国

楚国大军于阳瞿大败韩赵联军,全占颖川之地,对于这个结果最先得知的不是韩氏,而是郑国。 郑国位于颍水之南、淮水之北,处于晋国和楚国之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郑国虽然有过郑庄公小霸,但郑庄公之后,郑国已经逐渐衰弱,百余年来,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二流的国家,但却拥有着肥沃的土地和繁荣的商业,因此成为了晋楚两国争夺的焦点。 由于郑国弱小,无法与晋楚两国抗衡,只能选择依附其中一方。 如今楚国战胜韩赵联军,全占颖川之地,这意味着楚国的势力范围已经扩展到了郑国的家门口。 郑国的南面和西面都与楚国接壤,这对于郑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所以,尽管郑国乃是楚国的姻亲盟友,但郑国还是想要改变这个局面。 郑国对于发生在眼皮子底下发生的晋楚战局十分关心,或许是心虚的缘故,因为郑国这次背着楚国做了一点小动作。 当阳瞿之战的结果传到郑城的时候,郑国国君郑伯胜顿时心神一颤,将手中的信息反反复复的看了数遍,最后还是不甘的接受这个结果。 他意识到,郑国这次似乎判断错了,现在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危险。 楚国的胜利使得他们楚国更加强大,而郑国的地位则变得更加脆弱,尤其是他做了一件现在看来是极其愚蠢的事情之后。 “立刻去请国相前来议事”,郑伯胜对其侍者说道。 “唯”,那侍者领命之后迅速离去。 他明白事态紧急,不能有丝毫耽搁。 郑伯胜则焦虑地等待着国相的到来,希望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刚刚传来急报,晋楚阳瞿之战结束,晋国五万大军全军覆没,楚军大胜”,当看到郑国相到来之后,郑伯胜一脸苦涩对郑国国相说出这个让他极其失望的结果。 郑国国相在来之前就已经听那侍者说了这个消息,但现在再次从郑伯口中确认这个消息的时候,他还是感觉一阵恍惚。 楚军之强,也出乎了他的预料。 “君上,看来晋国自六卿之乱以来,确实已经衰弱了不少,拥有阳瞿坚城不守,反而在阳瞿城下与楚军野战,最后居然还败于楚军!”郑国相感慨地说道。 他一边说着,一边摇着头,脸上满是惋惜之色。 “早知道晋国如此不堪一击,寡人还不如听卿之言,让郑国跟楚国一道攻打晋国,或许我们郑国还能借着楚国的势力,从晋国手里收回郑国以前被晋国侵占的土地。”郑伯一脸懊悔地说道。 他皱着眉头,不停地叹息着,仿佛对自己当初的决策感到无比后悔。 郑国相看了郑伯胜一眼,心中十分失望。 他心想:郑伯执掌郑国已经有二十余年,但自从前任相国子产去世之后,郑国这些年每况愈下,以至于被晋国卿大夫侵占了不少土地。 以前郑国与楚国结盟而不敢反抗晋国,现在看楚国势大,反而还主动疏远楚国,这是何等的愚蠢!但没有办法,郑伯才是郑国的主人。 他只能默默地看着郑伯,心中暗自叹息。 “君上,如今晋楚两国在颖川之地的战争局势已经明了,晋国在颖川之地已经无力再与楚国争锋,晋国丧失颖川之地已经是定局,还请君上早做打算”,郑国相对郑伯胜说道。 “打算,如何打算?”,郑伯胜故作不解的问道。 听到郑伯胜想要装糊涂,郑国相不得不继续说道:“赵氏之军”。 听到郑国相说的这几个字,郑伯胜身躯一颤,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之前发生的一幕。 当初赵氏使者来到郑国游说郑伯,想要让郑国放开通道,让赵氏三万大军借道赶到晋国颖川之地。 对于赵氏的借道之请,郑伯胜没有理会郑国相的反对,最终还是答应了。 因为这个消息被郑国保密得很好,所以楚国并没有得知赵氏三万大军已经到了颖川,以至于楚国对晋国颖川的兵力出现误判,结果导致孙明的一万精锐楚军险先全军覆没。 若不是后来白毅以自身为饵,诱使赵韩联军出城围剿楚军,从而让白毅凭借楚军强大的战力以少胜多,彻底改变颖川局势,不然楚军真要灰溜溜的退回伊水。 可以说,赵氏的三万大军给颖川的楚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而一旦让楚国知晓是郑国借道让赵氏之军秘密赶到了阳瞿,那郑国就会面临楚国的滔天之怒。 “相国,赵氏之军借道之事只有你我知晓,楚国又如何能知道呢?”,郑伯胜带着一丝侥幸的心理说道。 “君上,知晓郑国给赵氏之军借道的还有赵氏、韩氏、甚至是魏氏,他们又怎么会给郑国保密,他们或许不仅不保密,恐怕还会主动告知楚国”,郑国相沉声对郑伯胜说道。 “恐怕不至于吧”,郑伯胜将信将疑的问道。 “晋国丢了颖川,实力进一步被削弱,晋国西线魏氏被秦国拖住,一旦楚军在南线势如破竹,晋国三家恐怕会为了抵御楚国,故意泄露郑国帮助晋国的事情,逼迫郑国彻底倒向晋国,让郑国发兵援晋”,郑国相说道。 听到郑国相的这番话,郑伯胜此刻突然后背发凉,似乎自己当初在同意给赵氏之军借道之后,晋国就已经捏住了郑国的痛脚,郑国现在似乎已经身不由己了。 “哎呀,寡人当初悔不听相国之言啊,现在该怎么办,还请国相教寡人”,郑伯胜起身对郑国相问道。 郑国相看着郑伯胜,眼中闪过一道精光,而后嘴里冷冷的吐出几个字:“赵氏之军”。 郑伯胜闻言,心中一动,问道:“你说的是那支从阳瞿逃出来的赵氏残军?” “不错,赵氏残军有五千之数,我们将这五千晋人,包括那主将赵元全部送给楚人,这就是我们郑国的投名状”,郑国相冷声说道。 “全杀了?”,郑伯胜脸上露出不忍之色。 “他们不死,那以后将有五万甚至是五十万的郑人死去,敢问国君,郑人与晋人,谁轻谁重”,郑国相问道。 “将他们交给楚人之后,若是赵氏还是对楚人透露郑国借道之事,该如何?”,郑伯胜问道。 “郑国替楚国围杀了数千从阳瞿逃窜至郑国境内的晋国败军,晋国因此而憎恨郑国,故意胡说八道,以此挑拨郑楚两国的友好邦交,楚王乃是聪慧之人,定然不会相信晋国的话”,郑国相对郑伯胜说道。 听到郑国相的话,郑伯胜的脸色也舒展了不少。 “那赵氏败军就交给你去办吧”,郑伯胜叹息一声,而后说道。 “臣领命”,郑国相闻言立刻领命而去,这件事越早办理就越好。 看到郑国相离去的背影,郑伯胜瘫坐在坐垫之上,心中叹息道:“楚王聪慧,赵氏之言他未必不信,郑国之言,楚王也未必一定相信,但郑国一定不能给楚国一个对郑国兴兵的理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