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整风(2/2)

作者:官笙

循明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整风

“是是是。”夫妻俩连连点头,对于‘官差’,他们没有一点硬气。

他们原本是不卖盐的,只不过最近盐价涨的太疯,通过关系,倒卖了一些,但就这几天,他赚足了一个月的利润!

刷通告的那个衙役转头看向他们,道:“不要嘻嘻哈哈的,到时候真要出事情了,你们没地哭去。”

“是是是。”夫妻俩又连连冲他点头。

城西一个布庄。

刑部的两个衙役在铺子里随意的走着,对于一些布随意的翻看,不顺眼的直接翻倒扔地上。

他们身后跟着一个中年人,一脸忐忑不安的陪着笑。

两个衙役转了一圈,回过头,其中一个看着他,仰着脸的道:“别看你平日孝敬我们兄弟不少,今日里,就明摆着告诉你,不得售盐,还有的在两天之内,不高于一分一斤的卖完,不然,就砸你手里。”

中年人吓了一跳,急忙道:“陈大人,这,小人买来可是六分……”

另一个嗤笑一声,道:“你直管卖,等人举告到刑部,顺天府,都察院什么的,他们抓人,封铺子,那是他们的事,你的事,与我们兄弟没有半分关系。”

中年人心里惧怕,上前,从袖子里塞过银子,低声道:“二位,还请给个实话,小人……”

那衙役却不客气的一推他的手,淡淡道:“话,我们说完了,你自己看着办。”

两个衙役说完,径直走了。

中年人愣神,这些官差,平时里可不是这样,那是明目张胆的敲诈勒索,恨不得榨干他,这还是抟击,不得虚假、构陷、揣度而参劾。第二,非本人所辖之事,不明就里,不得参与。若要上书,需有上级核准。第三,凡涉及三品以上官员以及事务,上书须佥都御史以上署名。第四,对于朝野发生的大小事,必须谨慎小心,求正再三,须以公心,不得肆意扩大,裹挟舆论。第五,涉及军国大政,边防重事,非我言官所辖,不得肆意评点、曲解、抨击,左右国政、边略……”

“等等!”

不等席玮念完,有人忍不住了,一脸肃然的抬手向曹于汴,道:“总宪,我等兢兢业业,夙兴夜寐,从不敢懈怠,这些新规……”

“你是陕西道监察御史,”

席玮放下手里的公文,冷眼看着他,道:“陕西近来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为什么没有看到你的一份禀告,一份奏本?你的兢兢业业,是去了当地,白天吃喝,晚上青楼,临走揣满银子,其余之事,一概不闻不问是吗?”

这陕西道监察御史目光骤变,旋即沉声道:“席大人,话不能乱说,我……”

“来人!”不等他说话,席玮就向着门外大喝。

立时间,司狱司的差役就押着两个人,挤进人群,来到了近前。

这陕西道监察御史一看两人,神情慌乱,脸色发白。

席玮看着他的模样,冷笑一声,道:“拉出去!”

这陕西道监察御史嘴唇蠕动,想说什么,却说不出口,硬生生被拉了出去。

满堂的人,一时间十分安静,看着人被拉走,一个个无声对视着,眼神接触,闪烁不断。

席玮看了眼,再次拿起公文,道:“第六,各道监察御史,都给事中等,须专以值守,除虚务实,贯彻命令,不得曲折、抗拒,更不得上下串通,沆瀣一气,从中渔利……”

“台长,”

又有人忍不住了,抬起手与曹于汴,道:“虽有蛀虫,但我都察院,向来以清正立朝堂,敢言直谏闻于天下……”

“你是巡城御史,”

曹于汴面无表情的看着他,道:“京城盐价涨上了天,我没有接到你的一份奏报,在此之前,更没有看到都察院有任何举动……”

这位是硬茬子,打断了曹于汴的话,抬着手沉色道:“下官于数日前,巡视城中,于十多家商铺进行了警告,严令他们不得肆意抬价,不得牟取暴利,这些,都在下官的巡查记录中,台长何言下官等什么都没做?”

曹于汴面色不动,道:“你做得很好,有力的控制了盐价。”

那巡城御史刚要说话,曹于汴目光锐利起来,道:“本官希望你日后也能这样,凡事适可而止,像对待那些商户一样,走走过场就可,不要抓着什么,就上蹿下跳,左右勾连,一道接着一道,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不等这巡城御史说话,又有人抬手,打断了曹于汴的话,大声道:“台长,我等身为言官,风闻奏事,乃是我等的职责,都察院乃是太祖钦立,台长限我等权力,我等渎职,台长违背祖制,请台长三思。”

他话音一落,又有人出列,道:“新规阻我等风言奏事之权,台长有阻塞言路之嫌,请台长收回成命。”

“请台长收回成命!”

又有御史出列。

“请台长收回成命!”

有给事中出列。

“请台长收回成命!”

不多久,站出了十多人,大声的说道。

席玮见状,满脸难看。

这些人,无法无天惯了,居然当众威逼起了台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