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政治正确(二合一)(2/2)

作者:无限循环

我成了大明勋戚136 政治正确(二合一)

但是放在会试里面,这条规定就基本上没有得到过很好的执行,遇上了自己亲族门人赴考,该怎样还是怎样。

哪怕皇权处于巅峰的清朝,也出现过许多案例,比如著名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主角刘墉,他考会试的主考官就是自己亲爹刘统勋。

“如今此子已经名震京师,怎会不了解?”

钱习礼并没有明说他与沈忆宸的联系,毕竟能在京师官场混,说话办事都得保留几分。

“确实,此子如今风头正盛。”

马愉笑了笑,顺着钱习礼的话说了下去,两人心照不宣。

……

另外一边沈忆宸进入号舍之后,》,虽然没有割裂经典,但也是把一句完整的话给综合了。

原文为: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惟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掌握治理天下的大纲,树立天下的道德根本,知晓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

这道考题选取的非常义正言辞,大气端庄,没有丝毫歧义混淆的可能性,把儒家治国的道德仁义理念给展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沈忆宸看到这种题目,就感到有些为难了。因为越是“伟光正”的考题,就意味着能选择的破题思路方向不多,所有考生都写得大差不差,想要依靠后世的思维方式出奇制胜很难。

并且从考题所表达的意思也能领悟到,出这道题的同考官大概率是个老学究类型的官员,你剑走偏锋反倒会弄巧成拙。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会试为了防止考题在主考官这里被泄露出去,考题是由主考官加上十八位同考官一起出题的,然后再随机挑选出七道成为正式考题。

所以考生不单单无法从主考官这里得到泄题,甚至连揣摩考官的文风喜好都不可能,只有凭借真本事答题。

思索良久之后,沈忆宸终于落笔了,既然无法靠出奇制胜,那么就来比拼一下谁的学识基础更扎实了。自己这两年日夜不辍的苦读,也不是混日子过来的!

按照题目翻译的意思,就能得出主考官想要表达的意愿,那就是谁是天下至诚之人,可以树立道德标准?

再扩展联想一下,谁这么大的脸敢承认自己是天下至诚之人,可以树立道德标准?

答案不就呼之欲出了,当然是圣人啊!

独尊儒术的治国方针之下,你写谁是道德楷模都能挑出刺来,唯独写圣人孔子,谁也不敢说什么,这就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没想到现代需要遵循各种政治正确,放在古代也依然如此,所以会试这道首题,就是比拼谁更正确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