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回村(1/1)

作者:梦回香江

重回85带着孩子上山下海混饭吃第389章 回村

北方如今的局势情况如何,对于莫三江来说犹如狗咬龟,让人完全无从下手。 他决定还是等等王院长那边,看看对方如何安排操作,暂时先把目前自己待处理的事情,完成后再想法子。 此次难得回来一次,无论怎样,都要回村探望一下原身的母亲王大妈,以及莫村长等诸位长辈亲人。 莫三江认真地收拾着已经购买好的礼物,这些礼物是回到深市之后才购置的。 今次回来得太过匆忙,他没来得及在香江准备礼物。只能拿着在深市临时购买的物品顶上,然后准备回村去探望母亲和莫村长等人。 其实如今的深市,尽管看起来仍然很是落后,然而实际上各类东西应有尽有,只要拿出钱来便能买到。 肥仔得知莫三江要回村,兴致勃勃地要跟着去玩耍。他也带了不少礼物,由王哥负责携带。 嗯,相比之下,他的礼物多数都是香江货,这些是从明哥管理的水货仓库中拿取的,大多是所谓的香江舶来品。 看起来,他比莫三江更会讨好人了。 话说,这家伙狡猾,自己去拿货,居然不提提莫三江,王家仓库就有很多香江货可供挑选…… 莫三江亲自开车载着肥仔和负责保护他的王哥,莫大成则开着另一部车,跟车的有大威婶的大儿子和王家老表。 家宝还要上学,刘阿姨不赞成孩子随意请假,因为马上就要放暑假了,到时多的是时间回村里玩。 莫大妹三姐妹同理,不过她们几个比家宝还多了个期末考试,更是复习紧张,走不开。 莫三江下车的时候,私下塞了一百元给王家老表:“表哥,麻烦帮我交给姥姥。” 老人家年纪大了,其实作为亲人应该是要多点去探望。 但是莫三江毕竟是外来的灵魂,无论以前还是现在,心灵深处都对姥姥没有感情,只是看在有血缘关系,尽一点力而已。 当然,王大妈同样,出嫁几十年了,很实际,对于娘家也只是面子情。 她听到小儿子回来了,跑出来刚好看到儿子在一旁,塞钱给侄子说是转交给老母亲,她也没有一丝表示,说她也有东西交给老母亲。 也许在后世人眼中,这是很不孝顺,没有良心的人。 只是在现在,却是很多农村妇女的现实。她们信奉:嫁出去的女儿就如泼出去的水。 不止王大妈她自己同意这说法,就是王家村的姥姥,以前也是这样待她这个亲生女儿的。 王家老表骑着单车走后,王大妈拉着莫三江,左看右看,笑眯眯地说:“三儿回来了,瘦了,一会妈给你杀个鸡补补。” 唉,又是这样—— 还是杀鸡补…… 莫三江把给王大妈买的礼物找出来,交给母亲:“妈,这是我买给你的,吃完觉得好吃的话,告诉我,我下次又买回来。” 他买给王大妈的多是一些吃的,还有两套衣服。 “唉,妈衣服多的是,你买那么多做什么?”王大妈嗔怪道。 一入手她就知道衣服不便宜了。 这儿子现在能干了,她帮补不了什么,怎么还好意思让他那么多东西呢? 但是小儿子主动给她买的,她很是高兴。 王大妈乐呵呵地看着那些饼干,罐头道:“家里现在什么都有得吃,有得喝,你就喜欢浪费钱。” 钱? 钱莫三江肯定就不会给了,因为他母亲,在他家杀鸡有份工资,还有村里如今分红到手的钱,按照莫二河所说,母亲都全部补贴给了莫大海一家。 母亲是很偏心。 不过,母亲的钱是她自己的,她愿意给谁就给谁。 王大妈现在跟莫大海同住,给他就给他吧,一点点钱,莫三江不放在眼内呢。 他现在不理又不管,但是要他再给母亲零用钱,不就是变样补贴给了莫大海? 这他可不干。 只有等王大花真的老了,再认真孝顺吧。 现下农村人多是这样,所谓的孝顺儿,都是等老人家真的干不动了,再养老人,供老人三餐一宿的。 只要老人还能干,一般都不用儿子供养,不然别人会说老人不怜惜孩子,在吸孩子的血。 整个莫家村估计除了莫小刚父母,也没有几家老人还好手好脚的(表示还能干的意思),就要儿子拿钱拿物的。 岭南有句俗语:老豆养仔,仔养子。 老人的一切都以子孙为重。 “难得一次回来,给你买一点点东西还嫌多啊?” 莫三江指指,在帮莫大成搬潲水的莫村长等人:“我给大家都买有礼物,衣服只给妈买了而已。” 买衣服给王大妈无事,那个颜色和款式的衣服,莫大海他们拿不走。 王大妈听到大家都有礼物,这下不会嫌儿子浪费了,很是认同:“那是要的,你难得回来一次,肯定要带点手信(礼物)。” 肥仔看见两母子说得差不多了,拿着他的礼物过来:“三哥,这是阿姆吗?” 莫三江点头,介绍:“妈,这是我的同学,叫肥仔就可以了。他今次跟着我过来,到咱们村里玩。” 王大妈拍了一下儿子:“你这话说得,叫什么肥仔?没礼貌。你看,这孩子多有福气啊,白白胖胖的,长得真好看!” 莫三江无语,肥仔肥得眼睛都成一条缝了,老妈还能看出他长得好看? 肥仔笑呵呵地喊人:“阿姆,我也姓王,咱们五百年前可是一家的呢。不过现在你喊我肥仔就可以了,一个称呼而已,大家都这样喊。” “好,姓王好啊,你这孩子长得真好。”王大妈很是欢喜,她最喜欢男孩子了。 如今莫大海的新老婆,即将要临盘,不过大家私下都议论纷纷,说孕妇肚子圆圆,皮肤好好,显然是怀了个女儿。 唉,又一次失望。 不过,那两个莫大海的继子,已经不花一分,就迁了户口过来了。 王大妈也算是个安慰,起码老大日后去了,也有人帮忙挑幡洗米。 她努力对大儿媳一家好,也是想以后,他们能对没有血缘的老大好,让老大日后有个保障。 可怜天下父母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