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深圳的青葱岁月第701章 发家经历 梦寐以求好机会
另外,他们都是从东莞过来的,所以在深圳也没有什么朋友,亲戚,就算早早的回去了,也是无事可做啊。再说了,那出租房虽然是在关内,可是家电这些,老板肯定是不会给买的,也就是说,房间里面除了床之外,其实也简陋的很,唯一的用处也就是睡个觉吧,那说实话,还不如待在公司呢,最起码还能玩玩电脑,煲煲电话粥啥的
整个公司里唯一让我觉得正常些的就是那个每天穿的很职业,端庄又谈不上花枝招展的前台ce,她还真会穿衣服,身高还行,身材也不错,衣服很精致,洋气,干练,这是她给我的啊,铭牌啊等等,主要是配套酒类产品的。到了80年代初期,公司积累了经验,开始转变了思路,逐渐获得了几款洋酒的经销权,而就是这个时候,伦敦公司ianthoas的爸爸,也就是老thoas,凑巧认识了迈阿密公司的wiln,两人强强联手,分工合作,很快就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
他们通过市场调查,再加上wiln这边丰富的周边产品经验和资源,于是便搞了一个崭新的捆绑销售模式,就是把酒的价钱定的很低,利润很微薄,但是呢,因为他们拥有这个logo的使用权,这边不还有thoas的通力支持嘛,公司很快就走上了快车道,把大部分精力都转向了通过设计开发品牌的周边产品来获取利润。…
路子对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啊,自然是大获成功,到了九十年代,这卖酒倒成了公司的一个副业了,而相关配套的礼品反而占了公司业绩的70以上。
有了成功的范例,那接下来的操作就很简单了,直接复制,粘贴就是了,于是,以此为支点,他们接连又拿下了其他一些名酒的授权,随着他们名声鹊起和在此行业内的深耕,还有很多其他品牌慕名而来,请他们为自己的品牌设计一些配套的产品。随着老thoas退休了,小thoas就顺理成章的成了wiln的合作伙伴,小thoas本来就是搞设计的,那正好把这设计一块整体移到了伦敦,越做越精,越做越大。
那bill又是怎么和她们扯上关系的呢?原来这bill的台湾公司啊,本来与这些洋酒生意是没有一丁点关系的,听说从他爸爸那一辈就是专业生产密封罐的,台北县的工厂一度在顶峰时期达到了200多人呢,也算是积累了不少财富。可是等bill接了手之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他不想做制造业了,认为太辛苦了,便慢慢的把工作重点移到了贸易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