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命运会售卖赎罪券么?(中)(2/2)

作者:杏子与梨

全能大画家第六百八十六章 命运会售卖赎罪券么?(中)

却能以画娱己。</p>

谁有了这样的经验。</p>

当她再一次的走入梵蒂冈博物馆,闻到那些老式蛋彩画上清洁油的味道,当她推着轮椅,走到了梅涅克修道院的穹顶之下,望着头顶上雅典娜驾驭着狮子战车从云间行过。当她下一次提笔撰写艺术评论的时候。</p>

</p>

她便和没有画过画,只是单纯的研究艺术理论的同行,有所不同。</p>

她便也和没有画过那幅画的自己,有所不同。</p>

她不是雅典娜,她没有女神刀剑不入的神力,可她可以拥有女神一般架驭狮子的内心。</p>

感悟永远是自己的。</p>

即使笔尖的细腻婉曲远不及酒井小姐,但她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撰写成评论,把它变成文字,用才情和气概来取胜。</p>

这就是伊莲娜小姐从练画中所获得的东西。</p>

顾为经也是如此。</p>

他以前的用笔能力远远比不上画出《雷雨天的老教堂》的卡洛尔。</p>

临摹作品的相似程度也卡住不动颇长的一段时间了。</p>

但顾为经还是一空闲下来,就动笔临摹。</p>

顾为经不间断的用画笔临摹那些流动的雷霆,不间断的用自己的心去还原这个名叫卡洛尔的画家的翻滚的内心。</p>

他去触摸她的胸口,他去感受她的热意。</p>

他去在雷霆和黑暗中寻找她的“烛火”,去感受她的抗争。</p>

纵然受限于技法的水平的限制,顾为经无法在自己的画板上准确的还原这一切,但那些的情感从来都不会白白的消失,只会一点一点,一滴一滴的积存在年轻人的内心,不断的发酵,不断的酝酿。</p>

直到缪斯女神的小蜡烛被点燃的那一刻。</p>

愤怒的雷霆乍破云海。</p>

情绪如暴雨一般,</p>

倾盆而下。</p>

笼罩着画室大半的黑色雾霭,就像是《雷雨天的老教堂》画面中翻滚的雷云。</p>

曾有评论人士认为,现代的画家们再把精力集中放在塑造静态的阳光与空气,是没有意义的一件事情。</p>

十八、十九世纪的油画画家们,曾在对静态的风景的塑造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p>

那些年,画家对用笔能力的追求,就像似乎没有尽头一样。</p>

而评论人士则说,这是一条艺术发展的歧途。</p>

他们认为,这股艺术风潮的兴起是因为在那时候,相机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或者照相对大多数人来说,依旧是一件相当相当稀罕的事情。</p>

十九世纪照相机刚刚被投入到实用领域的很长一段时间,照一张相,银版显影需要3个小时到半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被摄物体必须要保持静止一动不动,才能得到清晰的成像。</p>

照张相片要比请画师跑过来画张画像还要累人,也还要麻烦。</p>

因此。</p>

在一百年前,凝固不动的静态静物对很多人来说,依旧保持着相当程度的稀奇感和新鲜感。</p>

他们会像买照片一样,为那些画家笔下的静态光影和细腻描绘而买单。</p>

基于这个原理。</p>

如今的观众全都是每一天被大量的视频、电视剧、电影饱和轰炸的人群。</p>

十九世纪那种买照片一样为绘画付费的消费者已经不见了,所以细腻的光影描绘就同样失去了意义。</p>

更不用说。</p>

比拼对现实世界的一比一还原,再精妙的笔法,也比不过花399美元买个手机,然后咔嚓按一下快门。</p>

因此。</p>

只有往抽象发展,只有往那些高度概念化的绘画方向发展,只有画那些手机咔嚓一下拍不到的东西,才是现代艺术家们理想的发展思路。</p>

先不提这种消费行为分析的方式,是否过于功利主义。</p>

至少在这种对于静态景物作用的理解分析这一点上,这类西式观点是远远不如传统东方式审美哲学来的深刻与优雅——“一切景语皆情语”。</p>

静态的景物塑造从来就不只是单纯的景物塑造。</p>

相机快门“咔嚓”一下,所无法捕捉到的东西,也从来都不只有那些高度抽象化和概念化的先锋艺术。</p>

通过光影的侧写,来反应人物内心的精神,恰恰是手绘艺术作品的强处。</p>

它也恰恰同样是印象派的审美精髓。</p>

画家所记录,所描绘的阳光与空气,从来不只是阳光与空气,它们是美的载体,也是情感的载体。</p>

阳光与空气与作品想要传来的情感,就是细支长颈瓶与鲜花,天空中漂浮的雷云与闪电和雨水之间的关系。</p>

它们将不可分割。</p>

阳光与空气是如此。</p>

那些暗色调的笔触,阴影与夜幕同样也一般无二。</p>

在陈生林眼前,这幅画面中没有被光线所照亮的那一侧,夜色般的黑暗笼罩着一切,吞没着一切。</p>

它不像是单纯的黑暗,而像是流动的雷云或者翻滚的雾气。</p>

这种蓬松流动的动态感,似是由画面里阳光射来的方向某些光洁平面所反射出的光斑,和墙面与地板对于光源的漫反射造成的,又像只是纯粹的,因为画面主人的主观思绪转动而流动。</p>

陈生林的目光视线不由自主的被画面翻滚的黑暗所吸引。</p>

他是一个懂行的人。</p>

从作品的构图角度来说,顾为经的这幅画是少见的极度不对衬的左右构图设计。</p>

明暗的分界线从画面的一侧直接割开了这幅画。</p>

被光线照亮的那一边作品的元素太多,这就反衬出了黑暗的那面元素太少。</p>

</p>

而椅子的上的男人又过于的靠近窗户,不处在这个画室的空间中央,也不处在这幅画面的“中央”。</p>

所以外人在看这幅画的时候,他们的视觉中心就是光暗分界线与左侧墙壁之间,椅子上的人物与后方所挂着的那些油画之间,画面正中心的那个冷色调的空白空间。</p>

这个空白的焦点,似是空无一物,又似是被一些无法捕捉的情绪所填满。</p>

某种闪光点,某种充满主观幻想的神秘气息……它们布满了画面上的留白。</p>

陈生林的思维不由自主的向那个被笼罩在画面阴影深处的空白点,向着激发生长出整幅画画面气质的“源点之核”,无限的延伸。</p>

他被画面所吸引,恍惚间盯着油画出神。</p>

在物质上,中年男人依旧站在画架之前,微皱着眉头,脸色因为顾为经的话而阴晴不定。</p>

而在精神上。</p>

陈生林正“探”着头,“踮”着脚,“伸长”了脖子,仿佛要把身体探进画面之内的隐藏维度,彻底让自己走进雾气之中,看看那流动的雾与流动的光之间,到底掩盖着什么。</p>

他要钻进这幅画里去。</p>

“还有机会,还有机会。”陈生林在心里动着念头,“没有人是真的无懈可击的,没有人是真的坚硬如铁的,也没有人是真的无法收买的。”</p>

他见过无数外表看上去坚不可摧的大人物,被轻飘飘的一个电话给瞬间摧毁。</p>

支票没有办法收买对方没关系,绑架无法要挟对方也没有关系。</p>

那么最多不过是再换一种出价方式罢了。</p>

“只要钻进这幅画里去,只要……真正的钻进对方的心里去,找到那个能让他崩溃的缝隙。”</p>

“一幅最好的画,总是隐藏着一个真实的灵魂。”</p>

中年男人在心里想到。</p>

虽然这是不可能的,然而画面上这些蓬松的雾气,仿佛真的随着陈生林的用心观察而流动了起来。</p>

它们在欢迎他的到来。</p>

伦勃朗在绘画的时候,有一个隐秘的小习惯,他曾给自己笔下的人物的冠冕中央画上了一个金色的圆圈,这象征着人物的第三只眼——“感观”,代表着随着观众的感官延伸,画面也会随之不断延伸。</p>

陈老板注意到,在那些黑暗的雾气中,在画室的墙壁后方,有一些丰盈的线条。</p>

那是隐藏在雾气后的画作。</p>

当空间由光明转向黑暗,墙壁背后所悬挂着的作品,完完全全无法被太阳光照到以后。</p>

那些画作,便全部被顾为经简化成了几缕阴影后的线条。</p>

粗看时。</p>

中年男人只把这当成了是顾为经创作到最后,随手填在上面,使得画面不会显得过于空洞与失衡的装饰性修饰线条,并无实际意义。</p>

细看之下。</p>

陈生林才发现自己错了。</p>

那些线条一开始类似是某种红绿色的纸屑裹着如丝如缕的轻纱。</p>

随着四周黑雾的翻涌,或者说,随着陈生林的思维的不断延伸,随着他脑海里的想象,那些线条也在不断的延伸。</p>

喜欢全能大画家请大家收藏:()全能大画家。</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