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海西(1/1)

作者:夺鹿侯

顽贼第三百零九章 海西

海西知县衙门外,摆着一门门短而粗的石炮。 这些石炮是海西县对下辖两个番蒙部落的摊派,长得就像园林里的石凳子,表面凹凸不平,内部有三寸宽的炮膛,倍径很短,但内部钻的比较光。 两个部落的头人率随从站在衙门前的空地,各占一边,你瞪着我、我瞪着你,恨不得张弓拔刀当着知县的面干上一仗。 这些石炮制作简单,只需要基本的石器打造技术,造价非常便宜。 使用也非常简单,装上二斤火药、碎石铁渣,用沥青黄蜡糊住火门,随便摆在墩台堡垒外头的乱石堆,牵根引线连到堡垒,守堡士兵看见敌人来了点着就行。 本质上它不是炮,而是引线击发的炸弹。 当然有时候由于石料质量较好,点燃后只是像火炮一样把散子喷出去,炮身没有损坏,那就只能捡回来再装填一次,指望它下次再坏了。。 刘国能接手这个县,构成非常简单,就是仨部落。 他自己的族人旧部算一个汉人部落、海西有个番民部落、海南有个蒙古部落,三个部落人口四千六百六十二个半,构成整个海西县的在籍百姓。 全县异常贫困,百姓以畜牧为生, 平均一户有三头羊、三户有一头牛、每户有一匹马或驴骡。 万事不可看平均, 如果平均下来的数目看起来还凑合,那绝大多数人活着一定只能凑合。 刘国能的族人部众追随至此, 开垦了一千四百亩地,几乎到达海西县目前能开垦田地的极限。 当地还有大概九万亩适宜耕种的土地,主要集中在海南蒙古部落,但那边如今是牧地, 刘国能无法做通蒙部头人开垦田地的工作, 只能搁置到战争结束,让把总歪梁子去试试。 毕竟歪梁子是那个部落的自己人。 刘国能背着手,撇着跛子腿用卡尺验收一门门石炮厚度,每验收一门石炮就提笔挥毫, 在石炮侧面写下四个大字:孔洞朝敌。 “海西乡进威远石炮一百二十位, 三十二位不合规制,计八十八位;海南乡进威远石炮一百三十三位,四十二位不合规制,计九十一位……拉去南山堡。” 至于多出来七十四位不和规制的石炮, 刘国能知道这些东西其实也能用, 但他还是下令让衙役提锤子当着俩头人的面统统砸碎。 青海元帅府还没有统一的税法,有些地方像蒙古人一样收添巴,有些地方比如海西县,还没开始收税, 基本上属于进贡。 人的身份变化最容易引发思考, 过去刘国能是乡间秀才,他对朝廷衰败的思考是收税太多;如今刘国能是元帅府官员, 他对朝廷衰败的思考是收税太少。 收税太多是包括摊派在内的总量, 而收税太少是朝廷的田税,其实都是一个事,刘国能从中得到的教训与思考, 只关于立国之时的面目善恶。 西宁府近半年来,都在议论赋税的问题, 主要是牧税、坐税、关税。 之所以没有田税, 是因为元帅府上下对税务问题有很强的偏向性。 他们是一群造反出身的人, 吃了很多亏,土地兼并只是其中之一, 而且旱灾和横征暴敛是最严重的问题,土地兼并反而没那么重要。 但他们能成事, 确实得了土地兼并的益, 所以天然更愿意向大户索税, 而且也天然知道要抑制土地兼并。 随便一个兵卒子都知道,但凡农民不破产,广大农民就不造反,所以就得限制人均多少亩地以下不收税或少收税。 在这个前提下,青海元帅府本来就没几亩地,根本收不上田税。 倒是他们向官府转型,一旦开始东征, 就要把俱尔湾市场正规化,坐税、关税则会提上日程。 可是自从刘国能知道自己县中下辖九万亩待开垦的田地, 他就只盯着田税上书。 大明三十税一的田税是善政,可朝廷但凡遇上什么事,这笔钱粮它就不够用, 不够用就得摊派,摊派就得挨骂就得丧失民心。 且随着朝廷僵化、官吏增多、连年征战,各种摊派越来越多, 老百姓将近一半收成都被拿走了,那这三十税一又算什么东西?还不如直接学习曹魏,五公五民,只挨一次骂。 刘国能三次上书知府衙门,建议把田税往高了定,服制度,知府刘向禹和杨鼎瑞到现在也没个官袍,他们不用也没事。 但知县必须有官服,因为夫妻成婚到县衙登记,要借官袍和凤冠霞帔作为明媒正娶的喜服来穿。 结婚时男子省事得多,知县穿啥他穿啥;女子稍麻烦一点,县衙要备好凤冠、凤簪、金簪,霞帔、帔坠、钓圈。 也正因如此,元帅府的知县官袍主要用于给百姓结婚穿,百姓只在结婚时穿一次,那可能是很多人这辈子穿过最好的衣裳。 刘向禹做过米脂的代任父母官,他知道这项习俗非常重要,而且对民心很有帮助,因此专门让织造局用最好的面料、最佳的手艺,来做了绯色暗纹的知县官袍和凤冠霞帔。 刘国能对那官袍非常喜欢,这面料这颜色,搁过去就是四品往上的官员……但他一天都没穿过。 他在心里盘算一番,对梁老汉道:“十月,上一个要结婚的是十月初六,南山堡战兵叫啥我忘了,钟将军给我说的,你这要用得十月初七了。” 梁老汉板着粗糙的手指头算了算,面色发苦:“那不还得再等仨月?” 刘国能点点头,随后没好气地摆手道:“且等着吧,我都等半年了,还一次都没穿过呢,他们这帮结婚的都快给我穿坏了,这次又是哪个将军麾下有喜事呀?” 梁老汉面上一愣,低下头顿了顿才道:“这次不是将军麾下,是我们本部后生,这个……刘父母,我们的后生成婚,是不是不能借官服?” “嗯?什么叫不能借。” 刘国能闻言就把眼睛瞪了起来:“我跟你说,规矩就是规矩,成婚就得穿官服,必须穿!” “你回去告诉新人,暂时排在十月初七成婚,前边成婚的军士多,万一碰上战事到日子结不成婚,我就给他提到前边来,反正准备好了,到日子提前三天有衙役通知。” 梁老汉一听很是高兴,嘿嘿笑了起来,部落里结婚的后生为托他问这事,给他放了好几天马,他是生怕这趟刘国能不允许,有辱使命,如今一听心中大石落地,轻松极了。 就在这时,衙门外有风尘仆仆的马兵跑来,入堂报道:“刘知县,南山急报,大帅于河卡南山九战九捷,大破虏军,如今先锋已抵河卡草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