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贼第五百九十四章 围点打援
顽贼正文卷围点打援“段复兴啊……” 凤翔府城下的新筑大营,刘承宗端详战报。 看到焚楼赴死的段复兴,刘承宗的内心平静里带着少许复杂。 既有钦佩和遗憾,也有一点成人之美的愉悦。 他并不认为段复兴做的不对,也不觉得段复兴是个疯子,恰恰相反,他甚至心有惺惺相惜之感。 本质上来说,他们都生在大明,接受一样的教育,功名虽有高低,却都是大明的读书人,只是际遇不同走上不同道路。 这点儿差异,显然不妨碍刘狮子能理解段复兴的行为。 在他眼中段复兴的死法决绝且惨烈,但这不算不得好死,这是他所能想到,最好的死法。 段复兴一介书生得了功名,受朝廷官爵,食皇上俸禄,人是朝廷命官,妻母俱授诰命夫人,出人头地追求了,荣华富贵享受了。 叛军打过来,他去苟活? 国破家亡,无力回天转日,读书人还有最后一个兜底的答案。 这就是他所追求的命运。 正命。 刘狮子专门叫了携笔墨的羽林骑,将战报递去,说:“记下来,大明陕西参议段复兴,镇守乾州,城破亡于阵……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说罢,他又补了一句:“尸身被毁的事就别记了。” 城破之后,师襄麾下新降参将杨国栋,法,看上去可不是打算解甲投降的架势。 看出王文秀的紧张,刘狮子轻笑一声,旋即正色道:“我看他们是有更要紧的事情要做,有什么事,比歼灭宝鸡城的罗汝才更重要?” 王文秀顺着这个思路问道:“兵粮?” 刘承宗缓缓颔首:“他们应该是粮草不济,想要放手一搏……我们兵粮够用多久?” “七月吃净,降兵太多,难养。” 这个答案对王文秀来说有点难以启齿,他提议道:“大帅,当务之急是打破西安城,否则最多俩月,我军就得喝西北风了。” “喔?” 刘承宗转头惊讶地看了王文秀一眼:“我给你的信,你没仔细看?魏迁儿那边传回口信,西安城里没多少粮,陈奇瑜把粮都运进潼关了。” 说罢,他抬手在舆图上指着西安府北部道:“眼下有粮的地方,是渭河北岸的蒲城、同州、韩城等地,打西安没意义……我们得让陈奇瑜把粮再从潼关搬回来。” “即使不搬,也要挺到秋收,渭南的华州等地才有粮草可用。” 王文秀心中惊讶一声,问道:“怎么搬回来?” “看李自成和张一川的本事了,他们在河南闹得厉害,我们在关西威胁小一点,他自然两害相权,迟早要把粮食搬回西安府城。” “总之……” 刘狮子不再去看西安府,只将目光放在凤翔,道:“我们的粮食比他们多,先瞧瞧他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随着统帅的意志传达至元帅军各营,三天时间里,元帅军与明军在凤翔府展开对峙。 没有互通使者,也没有谁率先发起进攻,只有往来的塘骑在河岸边互相射击、渗透、格斗、撤退。 然而诡异的是,愈演愈烈的小冲突,却始终无法使战斗升级,每当明军试图以超过百人的大队人马从渭河南岸渡河,向北岸追杀元帅军塘骑,大片大片的塘骑就会在蒙古骑兵的掩护下潮水般撤退。 不是塘骑那种缓缓撤退准备围歼的打法,而是不管不顾的收缩防线。 第一天,左良玉沉得住气。 第二天,他就受不了了。 第三天,再次收到元帅军对挑战不作回应的消息,左良玉气得把帐中能摔的东西摔了个干净。 他们的预设战场,是渭河北岸,因为南岸有宝鸡城,谁都说不准城里的罗汝才在会战时敢不敢跳出来。 而北岸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在突袭刘承宗的战术上,骑兵在南岸则难以快速运动,所以他们需要以逐步升级的冲突来作为借口,慢慢把军队转移到北岸。 否则邀战的样子太明显,担心让刘承宗先生出防备之心。 但现在可好,元帅军根本不升级战斗,意思明摆着,你们愿意渡河,就别小股渡,我把河岸都让给你,直接大股渡,我趁你渡一半把你踹下河。 这傻子才渡河! “退退退,就他妈知道退!” 左良玉在帐中气得破口大骂,召来家丁道:“去问问曹文诏,我军还剩七日口粮,这仗到底还他妈打不打!” 家丁刚走,罗汝才的日常骂街就被送来了。 宝鸡城里的罗汝才,打遍康宁无敌手,靠的就是刘承宗一句言传身教:打仗得换位思考,敌人想干啥,你就不能让他干;敌人不想干啥,你就得逼着他干。 罗汝才也不知道明军三万多人在他身边围着,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但很明显,他们不想攻城。 所以自从发现左良玉不敢攻城,罗汝才就拿出了‘我是你祖宗’的态度,每日用弓箭向城外射信,信上没别的内容,就是骂街。 但凡城下明军将领,有一个被认出来的,罗汝才就让人放开膀子骂,从先人骂到后人,总结精神就一个字:怂! 你不敢攻我的城,你就是怂! 左良玉什么时候被人指着鼻子这样骂过? 此时又在气头上,他当即一掌拍在桌案:“不管了,告诉曹文诏、艾万年和龙在田,我要攻城,先杀了城里的罗曹操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