翏依芭女神第101章 刮目相看
新学期开学前一天,我和熹雨就去拜见了导师柳叶德院士。当然,我们带去了两份精美的随手礼。 柳导也没有过多客套和繁文缛节,首先介绍了他的科研团队,“这位是医学神经生物学专业的叶青城博士,主任医师,日常工作都由他牵头负责。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先问他。” “这位是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陆金生博士,主任医师,课题组副组长。” “医学细胞生物学任春燕博士,主任医师。” “病理生理学李鸿勇博士,副主任医师。” “南都医科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蔡颖微博士,副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张钱俊、王杰明、来嘉定、尉迟琳、白轩昂、柴家让、齐东耀、施静兰、童芝恬、吴一然、华思柠、拜克登、特没谱。” “他们已经来这里学习一到五年不等,以后你们慢慢认识吧。” 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没想到在这里还认识两个外国学生。 柳院士也简单介绍了我们的情况,“本硕博连读一年级学生,蓝熹云、蓝熹雨,已经修完所有基础课。” 在场的四位导师和十位学生惊得目瞪口呆,因为这个团队从未接收过大一学生,就是硕研的学生也没来过。 太没天理了!连基础课都没学,就进入院士的科研团队。 “以后两位小蓝同学就参加我们的课题研究,具体参加哪一块由小叶确定,这方面的论文署名,小蓝同学排在我和青城后面。” 这更让人不可思议了,这让已经学习了好几年的同学们情何以堪啊,而且还有几位博士老师在呢! 可以看出来,虽然大家心里都不服气,但有柳院士的一锤定音,谁也不敢表示不满。 “下午我还有重要的活动,剩下的事情就由小叶安排吧。下面还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给每位同学十分钟,可以问一个问题。”柳院士说完就回办公室了。 “柳导,您放心吧,小蓝同学我会亲自指导的。”叶青城非常恭敬。 陆金生等四位导师和十几位同学回到自己的工位上,叽叽喳喳议论开来。 叶青城则把我和熹雨叫到办公室,详细介绍了课题研究情况。 “听柳导说,你们在双刀微控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刚好,我们的课题需要这方面的支撑。课题资料都在电脑里,我已经让团队秘书华思柠给你们准备好了。你们先熟悉一下环境和课题。” “好的,谢谢叶导。”我和熹雨准备离去。 “等等,下午我们内部有个研讨会,你们两个刚来,先就那个双刀微控谈谈想法,不要拘束,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我们这里的学术氛围很活跃很自由的。”叶青城说道。 “好,我们这就去准备。” 我和熹雨都明白,叶青城一方面是考验我们,试试我们有多少理论功底,另一方面也是想让我们展示一下水平,好堵住那些学生的幽幽之口。 下午,研讨室内鸦雀无声,陆金生等导师和十几位同学静静的坐着,聆听我和熹雨的发言。 我开始侃侃而谈。 “在当今的 ai 背景下,医疗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双人双刀疗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结合了人类医生的专业知识和 ai 技术的精确性,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双人双刀疗法的核心是由两名医生和一台 ai 辅助设备共同合作。医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负责进行手术操作;而 ai 技术则通过对大量医疗数据的分析和学习,提供实时的精准指导……” “ai 技术在双人双刀疗法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通过对患者的医学影像进行快速分析,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情……” 我表情自然的谈着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时观察着导师和师兄师姐们的反应。 只见他们一个个全神贯注,不时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刚开始还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不过听着听着就不住的点头,俨然像个小学生。 “在手术过程中,ai 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向医生发出预警……” “此外,ai 还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为医生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帮助医生制定最佳的手术方案……” “双人双刀疗法的优势在于,它将人类医生的智慧与 ai 的准确性相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 我的发言结束之后,导师和学生的眼中多了几分佩服和信任,也有几个同学提出了疑问。 “ ai 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有待评估,如何避免潜在的风险?” “医生和 ai 之间的协同合作需要充分的培训和沟通,如何确保两者的配合默契?” “数据隐私和伦理等问题也需要解决,确保患者的信息得到妥善保护。”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研讨的氛围非常浓厚。 接着,熹雨登台亮相,展示研究成果。 “在当今的科技时代,人工智能(ai)的发展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特别是在医学领域,ai 与微控疗法的结合为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 “微控疗法利用微小的设备和技术,对疾病进行精确的治疗。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副作用少等优点……” “在肿瘤治疗中,微控疗法可以通过靶向药物输送或微创手术来精确摧毁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而 ai 的介入,使得微控疗法更加智能化和个体化……” “此外,ai 还可以用于微控疗法设备的智能化控制。通过对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ai 可以调整治疗参数,实现自适应治疗……” 熹雨发言之后,同学们也是畅所欲言。 所提的问题包括,ai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技术成本和医疗资源、患者对新技术的接受和理解等。 最后我做总结性发言,指出,“ai 背景下的双刀微控疗法无疑为医学的未来带来了广阔的前景。它将使得治疗更加精确、个体化,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从导师和同学们的反应来看,我和熹雨的初次亮相是成功的,取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第二天的临床教学,其实就是抢救危重病人。 叶青城博士带着我和熹雨进入手术室,其他同学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观摩。 手术过程中,我和熹雨对病变组织的切除非常精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保护也非常到位,最后的缝合更是平滑、齐整、一气呵成。 “真没想到你们两个基础这么好、配合这么默契、速度这么快!”叶青城不吝溢美之词。 “有您压阵,我们心里才不慌,感谢叶导给予我们机会和细心的指导!”我和熹雨自然是十分谦虚。 可以说,一次理论研究展示和一次临床实践,奠定了我们在院士团队中的地位。从此,同学们对我和熹雨刮目相看。 我和熹雨也用行动证明,我们不是花瓶,真正的翏依芭女神有真才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