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第1150章 不要辜负了本宫的期望
不要辜负了本宫的期望 结果太子殿下来了,不到三日功夫,就给予他如此丰厚的粮草,真是让南平郡守感动不已。 他心中已经决定,一定要牢牢抱紧太子殿下的大腿。 “太子殿下,您怎么来了?”忽然,南平郡守面色一变,恭敬无比的跪伏在地,道:“属下拜见太子殿下。” 朱棡笑了笑,道:“不用行礼了,起来吧,听说南平郡的赈灾工作已经进展的差不多了?” “是!”南平郡守站起身来,脸色凝重道:“不过这并不算太顺利,灾民们都是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现在还在暴乱之中,很难控制。” 朱棡眉头微皱,道:“本宫知道了。” “我这次来也是打算跟你说这一件事,因为处理乡绅的事情,不少人都带着财产向外逃窜了,似乎与外围的叛军有所勾连,我决定和陈锦一同外出出征,荡平这群贼寇。”朱棡沉声道。 南平郡守闻言顿时一愣,道:“太子殿下,您可是万金之躯,若是出了什么意外……” “无妨,本宫会保护好自己的,你放心。”朱棡摆了摆手,说道。 “太子殿下,这些叛军实力强悍,甚至还有不少不服从朝廷的强劲将领,属下觉得,还是派遣精锐前往剿灭叛军,保证万无一失才是正途。”南平郡守认真建议道。 “嗯。”朱棡点了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只是如今我南平郡百姓饥寒交迫,民怨沸腾,如果这个时候派遣大量精锐,必定会造成民心惶恐,引发不测。” “而且,叛军也不弱,不是普通士兵可以对付的,必须要精锐才行。” “这个我自然知道,但是这些叛军数量众多,我怕……”南平郡守担忧说道。 “无碍,陈锦会负责此事,有他出手,足矣。”朱棡摆摆手道:“好了,赈灾的事情就拜托你了,希望你不要辜负了本宫的期望。” 南平郡守神色严肃,道:“请太子殿下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办好此事。” “嗯。”朱棡满意点头,随后离开了郡守府邸。 他来这里其实只是想要确认一下赈灾粮的质量,并没有别的事情。 而这一切,自然被隐藏在暗处的陈锦得知。 “太子殿下,粮食我已经派人运送到位,一共三千五百石,每家每户都分配了不少,都是各大乡绅囤积的粮食。”陈锦对着朱棡禀报道。 “很好!”朱棡点了点头,随即询问道:“洪水治理方面呢,秦升以及原来的那一群治理官现在如何?是否有认真打理?” “秦升等人已经将洪水治理方面处理妥善,现在已经有许多百姓开始搬迁到安置点住下了。”陈锦回答道。 “那就好!”朱棡笑了笑,道:“既然他们处理妥善,那就继续留在这里治理洪水。” “是!”陈锦点头。 “另外,派人盯着南平郡的乡绅,尤其是与外界购叛军土匪有关联的,如果他们私底下再联系,或者做出什么危害郡守府的举动,直接杀了!”朱棡冷漠道。 “属下明白!”陈锦点了点头,心中却是震撼。 他没想到朱棡竟然这么狠辣,直接就是斩首,丝毫不给这些乡绅一条生路。 要知道,这些乡绅虽然贪婪无耻,但也有不少好人。 这样的人死了,绝非好事。 但他知道朱棡性格,根本就不听劝,因此也没有反驳。 朱棡也知道陈锦心中所想,淡淡道:“放心,我这么做不是没有考虑,而是早已有了计划。” “这些人虽然贪婪,但却不傻,他们很清楚,我们的目标是外敌,而不是这些乡绅。” “只要是这些人不犯错,他们就永远是我们的乡亲父老,只要是他们不犯错,那我们就会照顾好他们,给予他们最好的一切。” “这些乡绅的存在是为了稳固国库,维持我朝国泰民安,只要他们不犯错,不背叛朝廷,那我们就不会对他们出手。” “可如果他们背叛了朝廷,违背了我们的政策,那就怪不得我了,该杀的杀,该惩罚的惩罚,一个不留。” 陈锦闻言心中惊叹,朱棡年纪不大,但城府极深,做事缜密,更是果断狠辣。 “是,属下明白了。”陈锦点点头,道:“我们什么时候外出镇压那群叛军?” “越快越好!”朱棡眼中闪烁冰冷杀机,道:“这一批叛军数量庞大,如果拖延太久,恐怕会酿成不小的祸患。” “我已经准备妥当,只需要一声令下,就能立刻出击,铲除叛军。”陈锦沉声道:“只是,太子殿下您这一趟外出可是要注意安全,毕竟这些叛军可不是简单货色,实力强大,而且人员复杂,一旦遭遇,很容易吃亏。” “放心,区区一群乌合之众罢了。”朱棡傲然道:“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我们应该尽快解决掉这一股叛军,免得夜长梦多。” “是!”陈锦点头。 “走吧!”朱棡挥挥手,转身便是朝着城门口走去,陈锦跟在他的身边,两人一起乘坐马车离开了郡守府,消失在街角处。 陈锦驾驶马车缓慢行驶在南平郡城内的街道上,看着周围的景象,眼中忍不住露出震撼之色。 南平郡城的恢复程度远超他的预料。 虽然这几天南平郡城内依旧有些混乱,但却也有不少百姓在修筑房屋,将废弃的田地耕种,恢复种植。 甚至,在街道旁边,还竖立着几座简陋的棚户区,这是那些受灾的百姓暂时居住的地方。 原本,水患之后,房屋倒塌,房屋之中的东西全部淹没在泥泞中,根本不可能找得到。 但在南平郡城县衙的命令下,郡守府和郡丞派人挨家挨户寻找,终于是找到了一些完整的房屋。 虽然破烂,但至少可以遮风挡雨,让百姓们居住。 而在这些棚户区附近,则是竖立着不少的工坊。 这些工坊是由那些受灾难民组织的工匠,按照之前南平郡城县令和州牧所制定的方案重新建设这里。 短短几日,这些工坊内传来阵阵欢呼雀跃之音,显示着这些受灾百姓心中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