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摆摊卖盒饭,治愈厌食症第329章 希望这碗面你能喜欢
陈启良听闻有些摸不着头脑,索性继续炒菜。 林国栋将锅里煸炒出的菌菇油脂盛出,再将洗净的山笋切丝炒熟。 拿出一个空碗,将菌菇的素油倒进去少许,再加入酱油糖鸡粉胡椒粉等调味品增香。 最后用滚开的热水冲兑,瞬间碗底所有的香味都被激发出来,由于酱油的原因碗中汤头呈淡淡褐色,表面飘着菌菇油花。 将煮好的手工面先过一遍凉水,放入碗中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虽然汤头呈褐色,但却如无污染的海水一般清澈透明,一眼就能看到碗底洁白的面条。 加入炒熟的菌菇和山笋,以及一些小咸菜和葱花。 “启良,我出去歇会,这会单子不多,你没问题吧?” “师父你歇着,就这两个菜小意思。” 林国栋端着碗走出厨房来到缘通身边,对方有些疑惑的抬起头。 “有事吗?” 听到缘通询问林国栋笑了笑,将碗轻轻放在桌上。 “研究了一道新菜,想找人提点意见,你帮我试试味道?” 缘通左右看了看周围坐满的客人有些疑惑,林国栋继续解释道。 “都熟客,碍于面子肯定不好意思讲,你帮我尝尝吧。” 缘通低头看了看碗里没有肉的素面,似乎听出了林国栋的意思露出笑容。 “小岚,你往里面坐一些,让爷爷坐下。” 小岚挠了挠头往里面挤了挤,看着林国栋一身黑色厨师服。 “爷爷,你是在这里炒菜的工人吗?” 看到林国栋点头继续说道。 “爷爷,没想到你这么大年纪做菜还这么好吃,我喜欢这个糖醋鲤鱼,还有这个大虾!” 林国栋拿过一张纸巾擦了擦小岚沾满酱汁的嘴。 “嘿嘿嘿,爷爷就是长得着急看起来面相老一点” 说完将面推到缘通面前。 “尝尝吧,没有肉就是素面。” 缘通拿起筷子微微点头。 “那就多谢施主了。” 说完先夹起一块菌菇放进嘴里,入口瞬间就眉头上挑,这口感跟自己平时吃的煮蘑菇完全不同。 入口外表有微微焦褐感,倒像是椒盐蘑菇,但咬开后里面确十分软嫩还有鲜美的汤汁在唇齿间流淌。 山笋入口也是爽脆咸香微甜,跟菌菇的口感形成鲜明对比。 “奇怪了” 缘通刚吃了两口就眉头紧皱。 “我以前在普陀寺修行,经常上山采摘一些菌菇做成吃食,这东西虽然营养丰富,但我洗的在干净吃的时候总有一股土腥味。” “但这碗面里的菌菇却鲜美无比,其中完全吃不出异味。” 带着疑惑又夹起面条尝了尝,看似不粗的面条却十分爽滑有嚼劲,搭配咸香的配菜一起入口。 “原本以为这么细的面条应该没什么口感,没想到这么爽滑有嚼劲。” “没想到一碗素面,却能吃出如此鲜美的滋味,真是内有乾坤,是贫僧小瞧了。” 缘通感叹后端起碗咕嘟咕嘟喝了口汤,放下碗时紧皱的眉头舒展,眼中满是惊讶。 “这碗面口感丰富,味道醇厚,关键是这汤头,看起来明明像水一样清澈无比,但其中却滋味丰富。” “而且吃完之后,似乎内心都得到了一些平静。” “施主,我认为这碗面味道已经很好了,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你完全可以把他放在菜单上。” 林国栋听闻摆了摆手。 “菜单就不放啦,不过缘通大师以后如果馋这口了可以来找我,我单独给你开小灶。” 缘通一听瞬间不明白了。 “施主不是让我品尝味道准备上新菜吗,为何又说不放在菜单上,是觉得味道还不满意吗?” 林国栋:“我年轻的时候,跟我徒弟去一座隐藏在山林里的庙宇游历,在那吃到了一碗面。” “因为汤头清澈不含杂质却滋味鲜美,我当时也觉得很神奇,后来知道里面的滋味来自山中野味,那里的人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菩萨面。” “他们说只有心境如汤头般清澈的人,才能品尝出这碗面真正的滋味。” “说实话这么多年我光会做,自己也吃不出来他们说的这种滋味,所以找你帮我品尝一下。” 缘通听到这个名字思索了一会,连忙双手合十低头拜了拜。 “菩萨面” “果然面如其名,但实在惭愧,我修行还差得太远,也许不能真正体会这碗面的真谛。” 林国栋看了看吃的不亦乐乎的三个孩子。 “没有吧,我倒是觉得缘通大师,完全配得上这碗面。” 说完便扶着膝盖缓缓起身向厨房走去。 “你慢慢吃,希望这碗面你能喜欢。” 大约过了半小时后,缘通将没吃完的饭菜打包好来到吧台。 骷髅兵有些不敢直视他的眼睛,支支吾吾说道。 “那个大师啊,有人帮你把单买过了,你直接走就行了。” 缘通一听还以为是林国栋想请他吃饭,笑着摇了摇头。 “小施主,吃饭付钱天经地义,虽然我生活清贫了一些,但化缘是化缘,吃饭是吃饭,两者不同,你直接告诉我多少钱就好。” “额真有人替你付过钱了,我总不能收两次吧,就刚才拿西红柿鸡蛋汤扔你的那个人还记得不?” 缘通听闻愣了一下,低头看了看自己衣摆上的污渍笑了笑。 “好吧,那有劳了。” 刚准备离开被骷髅兵从后面叫住。 “大师,我爷爷,就是刚才给你做面条的那个人,他认识孤儿院的院长。” “我听说孩子上学是不是有些问题,要不我帮你打听打听,看能不能帮你解决一下。” “对了,我还认识传媒公司的人,要不帮你宣传一下,我想会有人愿意帮助你,也能让孩子生活的好一些。” 缘通听闻双手合十鞠了一躬 “小施主有心了,好意贫僧心领了。” “我之所以想收养他们,就是想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童年。” “这些事如果闹的沸沸扬扬,虽然我并不在乎外界的说法,对的永远都是对的。” “但这些话也许并不利于孩子成长,也不是我的初心,所以感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