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四章 未雨绸缪(1/1)

作者:光荣小兔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第九百一十四章 未雨绸缪

袁熙闻言笑道:“你是还没看到今后千百年来他们要干的事情,不然也和我想法一样。” 蔡昭姬好奇道:“什么事情?” 袁熙开口道:“那我给你讲个故事。” 窗外的雪飘了下来,建安四年在严寒的冬日中,降临到了大地上。 各家都有各家的悲欢,各人都有各人的苦难,不过对于袁熙治下的几个州郡来说,百姓这几年倒还算过的去。 毕竟袁熙军交战虽多,但袁熙本着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做法,尽量将战事都放在了自己的领地之外,所以战火对他治下百姓伤害并不大,最多也只是临时增发些劳役和粮食。 对此幽州民众反应极为平淡,对于时刻面对外胡侵略危机之下的他们来说,深知自家军队的强弱,和他们的性命息息相关,所以一听到打仗,都是想尽办法支援后勤。 但徐州那边的情况,相对来说便复杂的多。 因为徐州本就是富庶之地,在袁熙取得徐州之前,徐州无论是商业还是农业,都颇为发达,所以一直被曹操觊觎。 也正因为曹操打得太狠,数屠徐州,才导致徐州继续依靠势力对抗曹操,最后袁熙夺下了这块地盘,然后坚持到了现在。 这期间无论是袁术还是曹操,亦或孙策孙权,都曾经打过徐州的主意,但相继失败,徐州在陈登的治理下,也重新回复了繁荣。 但随着生活安定,徐州有些士族便像江东一样,开始产生了厌战情绪,他们觉得,其中有些仗完全可以不打。 尤其是青州江淮的战事,征收了徐州相当数目的粮食和劳役,对此有些徐州士族颇有微词,认为是拿着徐州的粮食去救济其他州郡,是给徐州增加了负担。 尤其是年前青州经受战乱,需要调取徐州的粮食救急,便遭到了一些士族阳奉阴违的抵制,很多家族将粮食藏了起来,陈登也是颇废心力,为此他初步调查过后,写信过来解释了徐州的情况,问袁熙如何处置。 袁熙是在新年看了看,便即笑道:“夫君现在身负万千百姓性命,何须为了这些人气坏了身子?” 袁熙摇头道:“你没见过那些人,不知道他们的可恶。” “徐州几次大战,算起来也有不少人的性命填在里面了,说起来我在徐州征兵是最少的,但就这样,去年我带徐州兵的时候,他们也是最难调教的。” “这也是正常,毕竟其先前家里也不穷,不像北地不当兵就吃不饱饭,有能养活自己的手艺,谁愿意当兵?” “当他们却不明白,没有武力,如何保护自己家乡的财产?” 甄宓出声道:“也许他们觉得多出些钱,就能让其他州兵士填补这个空缺?” 袁熙点头道:“没错,他们就是这么想的。” “但他们却不明白,这种将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的奢望,一旦被破坏,那面对的局面就是毁灭性的。” “这个头一开,只会让富户藏匿财富,税收收不上来,北地兵士家乡被打烂,越来越穷,还支付不起军饷,有一天要是局势崩溃,外敌南下,那么徐州面对的便是要财更要命的屠城,到时候他们想后悔也晚了。” “这事情对我也是个警醒,毕竟我现在地盘从北到南,横跨也有两千余里,各地情况风俗不同,想法也不同,若不想办法整合起来一致对外,便只是一盘散沙。” 袁熙忧虑的是,虽然自己在幽州有长远的规划,但说道底还是要看气候变化,若小冰期环境恶劣,幽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展便会陷入停滞,同时面对外族入侵的压力也会更大。 这个时候,若领地内那些靠近南方的士族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那么五胡乱华和南宋南明的覆辙,便会提前到来。 想到这里,他出声道:“北地的事情不能耽搁了,即使不能打仗,也要开始谈判,双管齐下了。” “我现在就派出使节,联系南匈奴河套各部,能拉拢一个是一个。” 甄宓看了看外面的雪天,“今天?” 袁熙也反应过来,顿时笑出声来,“也是,还不让人家过个好年了。” “明天再说吧。” 甄宓也笑了起来,她心道自己这夫君不知道为何,做事情如此急迫,好像生怕明天就天下毁灭了一样。 不过徐州这些人,怕是都上了夫君黑名单了,这是个记仇的,估计之前给徐州的利好政策,以后会被收回来不少吧。 她突然想起来,这刚过门的糜夫人出身徐州糜家,不会被波及到吧? 甄宓刚想出声提醒,随即想起起糜夫人从糜家带的嫁妆数目肯定不小,应该是糜家下的注,夫君应该自有打算,自己多说也是无益。 之后袁熙发布命令,从义学乃至官员里面选取出使河套的使节,当然,也不是人人都能去的,还要进行提前选拔,选出对南匈奴语言和风俗熟悉,以及了解政策的人。 这个命令一出,很多人觉得冰天雪地出使,实在是风险不小,说不定还有性命之忧,心里便自偃旗息鼓,但另外一部分人却是心思活络了起来。 做为使节出使,可是拿得出手的过硬实绩,对于今后的仕途很有助益,更不用说虽然出使南匈奴看着危险,但现在袁熙威震北地,南匈奴真要是将使节杀了,必将会面对袁熙军的全面报复,所以这份差事,应该是收益大于风险的! 于是很快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