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当仁不让卢象升(1/2)

作者:韧竹万杆斜

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第660章 当仁不让卢象升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视着底下的群臣。他注意到内阁的两位阁臣、户部尚书、兵部尚书以及两位兵部侍郎都沉默不语,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此外,军机处的四位大臣也同样保持着沉默,没有人敢于轻易发表意见。</p>

战争已经逼近家门,这一点毫无疑问,但问题在于,这场战争应该怎么打,打多久,是打到底,还是吃不住劲边打边谈?众人都无法揣测到崇祯皇帝的真实意图,因此纷纷选择了沉默。他们深知,如果说错话,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p>

五位巡抚,作为地方的封疆大吏,也不敢轻易发表意见。他们看到朝廷中枢的各位大臣都默不作声,便也只能保持沉默。这种氛围让人感到紧张和压抑,仿佛整个军机处都被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着。</p>

这就是一言堂的魅力。天下兴亡皆我一人可定。</p>

崇祯皇帝心中暗自叹息,在这关键时刻,还是得靠他这位皇帝来掌控大局,确定方向,否则没人敢轻易发言。</p>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深深地叹了口气:“可惜啊,朕的十位青年将才,那些人中龙凤都不在此,如曹变蛟、吴三桂、阎应元、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黄德功、孙应元、周遇吉和祖泽润。若是能有五六位在此,朕也能安心不少啊!”</p>

其实,崇祯皇帝这番话本意是想激发在座的领兵文臣们的斗志,让他们产生竞争意识。然而,却无人回应他的话语,或许是这些大臣们没有理解到崇祯皇帝的深意吧。</p>

杨嗣昌倒是开口询问道:“陛下既然如此信任曹变蛟、吴三桂等十人,不如现在六百里加急,让他们赶紧率兵回京勤王?”</p>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皱了皱眉,没有立刻回答。他心里清楚,这些人虽然忠诚可靠,但毕竟还是年轻将领,缺乏实战经验。而且他们手中的兵力也有限,如果过早地将他们投入战斗,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损失。</p>

杨嗣昌见崇祯皇帝沉默不语,继续说道:“这十人中,阎应元和孔有德等四人带的四千人还在山东,虽然大部分都是步卒,接到勤王令之后,应该很快就能赶回来。”</p>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表示知道了,但仍然没有表态。他心中暗自盘算着,这些人虽然忠诚,但毕竟还是年轻将领,缺乏实战经验。如果过早地将他们投入战斗,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损失。而且,目前局势尚未明朗,不宜轻易做出决策。</p>

过了片刻,崇祯皇帝缓缓说道:“此事需从长计议,不可轻率行事。”他顿了顿,接着说:“朕深知他们忠心耿耿,但如今京城空虚,仅靠他们几人之力恐难支撑大局。况且,他们皆是朕日后倚重之人,朕不愿看到他们过早地陷入险境。”</p>

杨嗣昌听后,默默地点了点头。他明白崇祯皇帝的顾虑,也知道这些年轻将领需要时间成长和历练。然而,面对当前的危机,他又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p>

崇祯皇帝看着杨嗣昌,叹了口气,说道:“爱卿所言不无道理,但朕实在不忍见他们涉险。且待局势明朗后,再做定夺吧。”说完,他挥了挥手,示意杨嗣昌退下。</p>

这便是崇祯皇帝内心最为纠结的地方。他一方面希望像曹变蛟、吴三桂这样的年轻将领能够迅速成长起来,独当一面;另一方面,又担心他们能力尚未成熟,无法承担重任而白白牺牲。如果这十个人都在京城,那么毫无疑问,他们都会被派去对抗建奴。然而,如今他们却远在江南和山东,这就让崇祯皇帝有些舍不得让他们长途跋涉地赶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