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我有九千万黄金海洋渔场第684章 我们公司不缺现金
石金海满脸苦笑,同样都是干渔业的,待遇差别就是这么大。 “我可以帮忙问问,但不保证对方能答应。” 刘行长精神振奋,“石总,帮帮忙,只要能拿下麒麟集团的贷款,属于你的那份我不会忘记。” 石金海听到这话,顿时提起一些心气,“好,我会转告余总。” 挂断电话,石金海没来得及喘口气,手机再次响起。 公司财务总监的电话! “石总,工资这个月能发吗,已经拖欠半年,员工意见很大,已经有人走仲裁程序。” 电话接通,又是来要钱的,而且这笔钱还不少。 “行,我知道了,告诉他们,这个月肯定发。” 石金海撂下这话,没等对面回答,就挂断电话。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啊! 石金海原本还想稍微撑一撑,没准还能等到对方松口,他是看出来余乐天确实很迫切想要买船。 商场摸爬滚打多年,这点看人的本事,石金海还是有的。 原地思考几分钟,石金海依然没有马上打电话给余乐天。 他想先回家看看。 离开石金海的金海渔业,余乐天又马不停蹄赶往下一家,继续拜访继续谈判。 他现在虽然着急扩大船队规模,但却不愿意当那个冤大头,所以出价方面都很谨慎。 新吉利渔业卢彦君的船倒也是好船,54米的大家伙,看上去威武雄壮,手续也给余乐天看过,确实是去年才接收的九成新渔船。 但是有个问题,他这船的制造周期就比较长,足足四年,而且也并不是6艘同时交的船。 余乐天就抓住这点,展开谈判,重拳出击。 “卢总,船是好船,但价格你这个没法谈。 我跟你说实话,上午石总的8艘船我只给16个亿。 你这6艘船不可能拿到这个价格,开个有诚意的价格吧。” 卢彦君面上立刻露出一副着急的模样。 “余总,我的船比他的大,而且还更新,价格理应更高,这点你应该清楚,不能比的。” 开什么玩笑,65米的渔船和84米的比,这能比吗? 要不是真的找不到买主,卢彦君甚至想直接甩脸走人,不带这么欺负人的。 但是奈何如今形势比人强,愿意接手这些渔船的人可以说寥寥无几。 这玩意儿现在还能卖得上价格,要是港口再停放几年,那就真的是废铁了。 而且这些船就算是不动,放在那里,各种保养费也是巨大的开支。 当然,动起来以后,开支更大。 不赚钱的话,这就是个无底黑洞。 眼看卢彦君有些急眼,余乐天依然气定神闲,只是笑笑。 “卢总,别激动,别激动,先报价,23亿肯定不行。” 真要花23亿的话,余乐天宁愿拿去订购新船,还能按照自己的需求定制,只不过花的时间稍微长点。 但是现在余乐天并不如之前那般急躁,他脚步正逐渐慢下来。 所以造新船的时间也不是不能等。 卢彦君就这样直勾勾的看着余乐天,半天才报出一个价格。 “行,如果余总诚心买,我再让一步,21亿,这是我的底线。” 余乐天想都没有多想,再次砍价。 “凑个整吧,2个亿,你答应的话,马上签合同,完成交接就能收到钱,全款!” 凑个整,卢彦君都要哭了! 你是不是对凑整这个词有什么误解,1000万难道不是整数? 不过卢彦君看向余乐天眼睛的时候,同样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坚定。 原本还想争取一下,话到嘴边又咽下去。 “行,余总的意思我知道了,我想考虑考虑。” 余乐天呢,也不催促,只是很随意的笑笑。 “行,考虑好给我电话。” 一整天的时间就这样过去,要说结果,大概应该是好的。 余乐天只能这样想,毕竟根据情报,这两家确实挺困难。 银行一直都在追他们的贷款,就担心他们还不上,烂尾逾期。 如今这个世道,银行的那一纸贷款合同也是想撕毁就撕毁。 人家理由还很正当,察觉到企业经营风险,为保护国有资产不受损失,所以决定提前终止合同,你打官司都没用。 因为贷款合同是人家银行制定的,坑早就给你挖好,只等着你往里面跳。 刘行长名叫刘元炳,从石金海那里收到消息,就开始多方打听,到还真的让他拿到余乐天的联系方式。 这不,气都没有喘一口,下午约了余乐天晚上见面。 余乐天原本没有贷款需求,但担心这帮王八蛋给他使绊子,于是只能见见。 随着余乐天开始深入接触生意的方方面面,他发现各方面的关系处理起来,确实很恼火。 舟山大酒店中餐厅3号包厢。 余乐天到的时候,刘元炳已经到场,没想到这家伙还拉上石金海作陪。 石金海见余乐天前来,当即起身介绍。 “余总,我来帮您做个介绍,这位是舟山招行支行的刘元炳行长。” 余乐天伸出手,和刘元炳握了一下,“刘行长你好。” 刘元炳态度很是热情,“你好你好,余总果然年轻有为,贵公司的帝王蟹真是一绝啊。” 余乐天却没有接话,脸上的笑容有些敷衍,“谢谢,刘行长喜欢就好。” 石金海招呼双方坐下谈。 余乐天坐下后,就自顾自的喝茶,丝毫没有要先开口的意思。 沉默片刻,刘元炳终于忍不住,“余总,听说贵公司正在考虑大批量收购渔船,不知道贷款是走哪家银行?” 这些都是生意,只要从手中过一把,都能捞上一把。 余乐天笑着摇摇头,“刘行长有所不知,我公司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现金,你可以去打听打听,我们卖海鲜都收现钱。” 虽然只有半天不到,但刘元炳知道的信息不少,正是如此,他才想将贷款放给麒麟集团。 因为放给这样的公司,贷款安全啊,他们现在最怕的就是贷款出现风险。 这也就能解释,为何很多国企明明账上资金很多,依然有一大堆的贷款,这些都是生意,都是人脉关系。 “余总说笑,像你们这样的企业,合理利用好贷款,能使企业的经营更上一层楼。” 刘元炳本身就是贷款经理出身的行长,话术张口就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余总手下还有不少加工厂。 用集团信用贷款的利息和用工厂信用贷款的利息,不是一个水平。 单单就是利息支出,都能省下来一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