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崇祯的未雨绸缪(1/1)

作者:昆吾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第450章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崇祯的未雨绸缪

徐达,击败陈友谅、张士诚,北伐元朝,屡战北元,开国是跟他们无缘了。 “诸位爱卿,只是说这几个人给诸位一个参考,实际的标准可以按照实际的情况来,等你们制定标准了,再商讨一下!” 崇祯解释了一句后,又拿起一个奖章翻到背面。 “等获奖者确定后,在奖章背部刻上获奖者的名字、官职、所在军队旗号、奖章编号、年月日等。 还根据奖章制作说明文书、证明证书等,总之一个奖章包含奖章盒、说明文书、证明证书、奖章、章带,每一个都要精益求精。” “陛下,证明证书是不是类似记载的材料?” “对!” 崇祯点了点头:“朝廷只认获奖者,不认奖章,所以每一位获奖的将士,朝廷都要留下获奖者的画像,以防奖章丢失,或者被人伪造用来牟利。 你们在完善这套军功荣誉的时候要考虑丢失和伪造的事情,一旦发现伪造,直接抄家流放,朕零容忍!” “臣等明白!” “诸位爱卿还有没有疑惑?如果没有了,朕就安排各部的任务了!” “请陛下示下!” “的公正性,以及将士、百姓们对这套军功制的信任和重视。 户部负责拨银和提供所需材料等,别怕花银子; 工部负责设计荣誉牌匾、奖章盒等,并派人去银作局学习奖章的制作工艺。 离封赏大典只有十天了,诸位要抓紧时间,正是封赏前还要演练一次,免得出错误,到时候丢了朝廷的脸面。” “臣等明白!” 众人齐齐行礼,正准备离去时,崇祯站了起来,脸色严肃的看着众人。 “诸位爱卿,奖章是奖章,荣誉是荣誉,并不等同于免死金牌,触犯大明律依旧要问责,这一点你们要谨记, 切不可给将士们一种只要获得奖章,就万事无忧的错觉。 袁爱卿、孙爱卿、房爱卿、刘爱卿留下,其它人先去忙吧!” 众人退去后,武英殿内,只剩下了袁可立、孙承宗、礼部尚书刘宗周、吏部尚书房壮丽四人。 崇祯背着手在武英殿内慢慢的踱着步,好一会儿后才看向刘宗周和房壮丽人。 “两位爱卿,朕在龙井关战场的时候就讲过,战死的将士会写入所在地的县志之中,而且获得荣誉奖章的也要写入县志之中, 县、府、省都有各自的地方志,负责编撰的人也不重视、编写不全、更新不及时等现象, 此事吏部和礼部要拿出一个章程来,将这件事情给重视起来, 内容要涉及历史、地理、风俗、经济、人物、文教、物产、气候等, 内容要真实有效、公正客观、更要通俗易懂。 每次更新都要送到上一级官府中存档,县里送到府和省,府里送到省和北京, 县里统一组织县学抄写,读书人必须人手一本,两位爱卿可明白!” “臣明白!” 不止刘宗周和房壮丽心头一震,连孙承宗和袁可立也是脸色严肃了起来。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 修志问道、直笔着史。 大明在皇帝的努力下才刚刚复苏,皇帝就已经开始着手推动修志了,已经表明了皇帝要做一个盛世明君,可见皇帝的远虑。 两人明白皇帝的意思,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在考满、外察中将这一项任务加进去就行。 “陛下圣明,县志如果齐全了,以后县里官员轮换,通读县志就能迅速了解县里的风土人情、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等等,如此就能迅速的掌控县城。” “袁阁老所言甚是,如果再用点心,从十数年的县志记载总结出规律,做出有利于百姓的决策, 而不是现在的拍屁股做决定,没有丝毫参考依据。” 听着袁可立和孙承宗的话,崇祯点了点头,但又轻微的摇了摇头。 他们两人说的只是一个方面,他还有更大的图谋。 其一、地方志这种东西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励俗维风、信今传后,绵延千载,贵在史识,重在致用。 以后开办了学校,百姓就能通过县志了解县里的基本情况,而不是百姓代代口口相传的、偏了八百里的东西。 书契有五善:达道义,章法式,通古今,表功勋,而后旌贤能。 其二、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后世别说对唐宋元明历史真相的了解,连清朝的历史都是模糊的。 都说明史是一部清朝编写的小说,看明史还不如看野史, 但即便如此,因为找不到历史记载的书去反驳,那即便知道明史造假了,也只能在史料上当真了。 这就跟古董一样,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特点,你非要拿出一个不具备那个朝代特点的东西, 又没有史料记载,然后又说这就是那个朝代的古董,这不是耍流氓吗? 他要做的是就是广撒网,即便几百年后大明灭亡了, 新的胜利者清理大明的史书,抹除大明的记载,但总不能将所有的地方志都给清理了吧。 只要存在,那就是有参考作用。 他要给后世留下真实的历史记载,传承优秀文化、延续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 这就是所谓的:不蒸馒头争口气。 当然这些打算,他是没办法和袁可立等人去明说的。 定了定心神后,崇祯看向袁可立和孙承宗:“袁爱卿,孙爱卿,你们怎么看大明一统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