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进士及第(1/1)

作者:惊鸿鹊起

农家子改换门楣的奋斗之路第211章 进士及第

殿试的题纸用的是宣纸裱成,做工极为考究,纸上还画有红线直格,每行规定写二十四字,要求每个字都要书写工整,且一个字都不能错,必须斟字酌句后才能写进去。 这次的殿试是皇帝直接拟题,只考策问,题目先是由公公诵读三遍,接着考题用大字被誊抄在大张的宣纸上。 再由两名公公举着从前到后缓步走过给各位考生查看。总之就算近视也能看见宣纸上的大字。 李延宁没有近视,听力也很好,在公公念完题目他已经知道这次的殿试策问考什么了——今欲灭敌收炎,何策而效? 皇上居然问他们如何收复炎城?这个题目可太大了,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可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首先打仗需要军饷,华朝虽然富裕的州多,可穷得叮当响的州也不少,长久只薅着富裕的州也会出问题。这就要先解决军饷问题。 第二就是战斗力的问题。乌孜国是马背上的国家,战马好马多的是,而华朝是农耕国家,好马稀缺。 华朝军人战力再强,面对成批冲锋而来的敌军铁蹄,还是会招架不住。这得提高武器装备。 第三就是军人的训练等问题,当然这涉及到用人、练兵…… 李延宁在脑海里思索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理清思绪,打好腹稿。其他的贡士,有的看到题目已经懵了,有些已经下笔开始写了。 李延宁一直呆坐着不动,公公都好奇这会元是怎么了?怎么都不动笔,这题目这么难? 在李延宁打完全部腹稿,纠结片刻后,他才动笔写起来。虽然有些冒险,但是他还是想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考到午时,太阳升到正当空了,考试结束。李延宁放下笔,公公正好过来将卷子收走。接下去,公公领着他们出宫门。明日就要正式公布殿试名单。 太傅为首的内阁和正三品以上的官员集中在文博殿紧锣密鼓地批阅卷子,皇上正在上头监督。最后有十份考卷被众官员评为上卷,公公收齐后交给皇上。 皇上仔细阅读着,每份试卷看的时间都差不多,直到看到最后一卷时,皇帝坐直了身体,读了一遍,皱起眉,又读了一遍,然后道:“这份试卷所言观点甚是新颖,开展丝绸之路。” 简单来说就是由官方主导开辟两条贸易路线——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 通过这两条路线,把华朝产出的丝绸、布匹、茶叶以及精美的瓷器等商品运往外藩销售,从而获取大量黄金白银,并寻找优质的农作物种子带回国内。以此繁荣华朝的经济,促进农业发展,如此便无需再担忧军饷。 随着丝绸之路的传播,也趁机宣扬华朝的文化和经济实力,让与华朝贸易的国家从此依赖上华朝,垄断这些国家的关键经济命脉,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军事方面提到了强军先强武器,研发新武器离不开技术性人才,提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选拔方式,大力推行“有教无类”,举行工科考试选拔。 有钱、有武器、有强兵、有实力,华朝该放眼世界,区区炎城更不在话下。 与其他大多从军事方面入手的试卷相比,这位提出的观点不仅新颖还天马行空的很,可细读之后又觉得很有道理,心潮澎湃,可很想一试的感觉。 皇帝觉得这文风有些熟悉,但想不起来在哪里看过。皇帝定下了明日要见的这十个人,让人拆开他们的原卷看一看。 “先给朕找出这第十份的试卷。”皇帝迫不及待地想看这份原卷。 公公找到后,皇帝一看案头的名字,赫然写着李延宁三个字。皇帝豁然开朗,难怪觉得文风有些熟悉,竟然是这小子! 皇帝摸着胡子笑道:“这小子还真来与朕见面了。哈哈哈,很好!” 第二天一大早,李延宁和一众贡士再次来到宫里,排队进入宫内,等候在殿外。公公出来传旨,唤了十个人进来面见皇上。李延宁、顾淮谨、王誉竹都在列。 李延宁走在第一个,他牢记公公教的礼仪,进入大殿后,眼神扫过位于龙椅上的皇帝。身着一身明晃晃龙袍的皇帝是个面相威严的男人,已经年近花甲,看着依然精神矍铄,双眼明亮。 李延宁只看这一眼,他发现皇帝也在看他,他赶紧垂下眼睛,与其他人一起行礼。 “平身。” “谢主隆恩。” “谁是李延宁?”皇帝问道。 李延宁着实没想到第一个点他出来。他上前一步作揖道:“学生李延宁参见皇上。” “抬头让朕看看。嗯,果然是青年才俊!你在策问里写了丝绸之路。我泱泱华朝,还需到外藩去寻找优良农作物种子?” 李延宁道:“虽说我华朝地大物博,但各个州的地理环境、气候、土壤等不同,所产出的粮食作物种类也不一样,南方的水稻一年能两熟,而北方只能种麦子。 “外藩与我国一样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他们是否也有与我们有不一样的农作物呢?我肯定是有的。举一个例子,不知皇上是否知道辣椒?” “这是何物?” “辣椒是我无意间从南州的行商手中买回来的种子,味道辛辣,可作为调味品。在东临府,食用辣椒的人众多,而种植辣椒的农户也增加了收入。 “若是我们可以在外藩找到更高产的粮种,贫穷的州府的百姓能因种植此物而达到果腹的目的,这难道不是大喜事一件? “人民富裕了便会送孩子去受教育,用新的方式选拔出技术性人才为国做贡献。商路既能买卖赚钱也能传播我朝文化和影响力,届时民富兵强,不战而屈人之兵。” 皇帝点点头,并不发表什么看法,接着又点了其他几人来问答。点到顾淮谨时,夸他有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探花郎之貌。 李延宁想顾淮谨的探花郎估计稳了。 皇帝问了一圈之后,最终写下一甲名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