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第477章 新澳洲计划
5月25日,海军司令部内,朱铭轩和海军将领们正在研究着澳洲地图。 1815年已经过去了大半,整个帝国边疆除了偶尔和沙俄帝国爆发一些小规模的边境冲突以外,也只有印度战场还算有战事。 随着疫苗和药物送到前线,印度战场的鼠疫和霍乱算是得到了抑制。 可让大明陆军军部将领没有想到的是,热浪又来袭了。 由于印度洋热带季风的缘故,1815年的印度格外的炎热。 像是北方邦德里地区最高温度达到了45度。 帝国坦克兵爬进坦克里面开一个小时就汗如雨下,开两个小时就会呕吐晕厥。 热烈的天气也让不少汽车就地抛锚。 发电站也因为天气太热的缘故多次发生设备故障,甚至有起火爆炸的现象。 在印度前线的将领看着一望无际的阿三和炎热的太阳忍不住发出一声长叹。 阻挡国防军进攻步伐的不是敌人的枪炮,而是脏乱的环境和恶劣的天气。 听到前线汇报的情报后,朱铭轩也是非常无语。 印度5月、6月份天气炎热,7、8月份又发大水。 这他妈的就是老天不赏脸,没法让大明的军队横推日不落殖民军。 然而随着达达尼尔海峡战役进入白热化阶段,日不落本土对前线的物资供应和人员补给也是倾尽了所有心血。 目前日不落帝国和那些日不落邦国的两条战线就是西亚和欧陆。 在欧陆战线上,日不落帝国为了配合法兰西帝国第9集团军的发起香巴尼会战,又往欧陆上送了7万人。 在西亚战线上,以日不落帝国为首的7国联军集结了55万人浩浩荡荡的发起加里波利登陆战。 一股脑的将35万人送到了加里波利半岛上,跟奥斯曼人玩命。 两条战线付出了巨大人力、物力的日不落帝国还要把本土大舰队放在北海,以封锁普鲁士帝国的公海舰队。 普鲁士帝国的海军将领们眼看自己被锁死在威廉港内,索性也就大力发展潜艇工业。 这些普鲁士科学家完完全全的将大明送来的潜艇技术给吸收、改进,研发出他们自己的新型u艇。 在过去的大半年时间内,普鲁士帝国占领了整个比利时,也接收了比利时的工业体系。 靠着掠夺比利时境内的矿产,普鲁士海军决定建造再额外建造两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 同时兴建46艘u-20(鲨鱼2型)潜艇以加强狼群作战。 按照1815到1816年的造舰计划,普鲁士帝国在明年的9月份将会新添加100多艘各型战舰。 因为欧陆战争西线90的战斗都发生在法兰西境内,这也导致法兰西丢失了北部重工业区。 煤炭和钢铁产量在1815年当中锐减40。 现如今的法兰西也是靠着殖民地和日不落、美丽国的输血才没有垮掉。 否则光是征兵300万所需要的军械物资就能把法兰西军部给愁死了。 朱铭轩等大明高层正是看见了日不落帝国的疲软,决定印度战事继续向后拖一拖。 把眼光往南边放了放,哦,不仅是往南放了,还是放到南半球了。 澳洲!这个对于大明帝国似乎很远的南大陆却让无数大明百姓魂牵梦绕。 可以耕种、放牧的“无人荒地”怎么能够浪费呢? 本着勤俭节约是优秀美德的传统,大明帝国的百姓觉得自己有必要雨露均沾。 是时候让南大陆感受一下种花家的温暖,让南大陆都种上稻子和小麦。 作为百姓的衣食父母,大明将领们也是顺应民意,决定拿下那一块769万平方公里的荒地,让百姓们体验耕种的乐趣。 “海军休息了大半年,现如今准备的怎么样了?能不能把30万人先送到澳洲,我记得新几内亚岛上还有3万多大明移民,到时候可以征调一下。” 朱铭轩放下茶杯,抬头望向邓正卿。 “陛下,我们海军三大舰队和6个独立战斗群(航母)已经为澳洲计划准备了大半年,各类物资也都准备充沛了。” “我们计划调集600艘运输舰和60艘远洋邮轮运送第一批30万士兵登陆澳洲,沿途损耗的物资我们在各个岛屿上的仓库中都有储备。” “像是距离澳洲最近的新几内亚岛上,我们运送了2万吨石油和5万多吨各类物资。” “上面的岛民也大面积种植了稻米,一整个岛上产出的稻米足够供应20万人吃上一年了。” 邓正卿拱了拱手开口说道。 由于澳洲在南半球,距离大明本土十分的遥远,战舰去一次就得开上30天。 要是装满物资的货轮那时间会更长,路上损耗的物资也更多。 在衡量了澳洲人口和武装力量的水平之后,大明总参部决定将50万人分两批送到澳洲。 第一批先上去30万人,占领澳洲西北部和东北部,慢慢的蚕食澳洲。 为了确保物资供应不会断链子,邓正卿采取了“跳岛战术”,大明版本的跳岛战术跟满天星上将的略有一丝相似。 大明的跳岛战术就是在沿途全都设立军事物资仓库,提前把大量物资放在那些个岛屿上。 打仗缺乏物资的话就可以从就近的岛屿上获得补给,不用再千里迢迢的从本土运送物资。 “恩!我们要趁着日不落帝国和澳洲主力在达达尼尔海峡打仗之时要了澳洲的命。” “制空权、制海权是我们陆地进攻的保障,到时候得多修野战机场,航母战斗群多往澳洲哪里派遣几个。” “你们海军今年的造舰计划出来没有,不要小家子气,军费不够就继续涨,拿下澳洲全国替你们海军买单。” 朱铭轩接过新澳洲计划书后满意的点点头,转而询问海军今年的造舰计划。 “陛下,这么跟您说吧!我们生产一艘9千吨级的胜利轮只需要13天时间,模块化和流水化的制作让战舰建造速度大大的加快。” “就这种货轮帝国全力生产的话一年能够生产800条,驱逐舰、巡洋舰、战列舰、航母全加起来一年能够生产200多条,今年我们海军的吨位就能超越日不落帝国,达到380万吨。” 邓正卿自豪的向朱铭轩说道。 一年吨位增加150万吨,这放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成绩。 有不少海军将领都感觉大明帝国海军产能有些过剩了。 就为守护半个印度洋、半个太平洋、一整个南洋造这么多的战舰完全就是大材小用。 可在朱铭轩眼里一年吨位增加150万吨算个球产能过剩,二战老美一年海军吨位增加400万吨,他这150万吨还是小意思了。 根据他的想法,大明帝国日后得是自由航行,在世界各国水域乃至领海都得有自由航行的权力,没有厉害一点的海军怎么能行? “不够!还不够!这点战舰还不够分,能不能大胆点,让战舰下水就像过年往锅里下饺子一样?” “皇上!战舰可不是您吃的猪肉饺子,怎会那么容易啊!” “继续增大产能,南洋的工业体系抓紧建设,到时候我们大明帝国一年下水的船只吨位要有800万吨。” “800万吨!老天啊!” 邓正卿也是被这个数字吓到了,他从来没有想过大明帝国一年造舰能会有8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