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狄家将第368章 变化无穷鸳鸯阵变三才阵万众一心梁山泊终胜大名府
“休走!” “病尉迟”孙立看出来王定全是靠着身上的铠甲有恃无恐之后,手中的鞭枪一个劲的奔着王定的头部招呼,来势凶猛,王定眼看着有点招架不住了,于是立刻率军后撤,避开孙立的锋芒,但是战斗还在继续。 尽管如此,梁山军后方遭遇突袭,损失也是不小,“铁棒”栾廷玉重伤,损失兵马也至少在两百人以上。 “师兄,你伤势如何?” 孙立打跑了王定之后就迅速来看栾廷玉的伤势,栾廷玉胸口中枪,虽然铠甲缓冲了一下,也是被刺穿了肋骨,不知道有没有伤到内脏,此刻重伤在身,口鼻流血,明显伤的不轻,再不救治人就要不行了。 “孙立兄弟!宣赞来也!” 就在此时此刻,梁山泊的援军到了,“丑郡马”宣赞率领五百骑兵飞马而至,宣赞看见王定率军冲杀,在一旁看得真切,在马背上放下刀,拿起弓箭,施展连珠箭手段。 想当初,他就是靠着连珠箭手段赢了番将,才被他老丈杆子潞花王看中,嫁郡主给他当女婿的,原着里面他就没在上梁山之后用过这本事。 “当啷!” 宣赞首发命中王定前心,但是因为那宝甲的缘故,箭矢在铠甲上一滑,直接就落地了,连划痕都没留下。 “古怪!我到要看看你盔子挡得住否!” 宣赞一箭中而无伤,也吃了一惊,但随即便反应了过来,一箭瞄准了王定面门,扣 弦而发。 王定的身手还真的躲不开这连珠箭,把头一歪,叫这一箭射掉了左侧耳垂,撕下去了半个耳朵。 “啊啊啊!” 俗话说“十指连心”其实这耳朵受伤,疼痛度是不亚于十个指头的,王定惨叫数声,耳朵上鲜血淋漓,汩汩流血,把半边身子都给染红了,只得后撤,败回本阵去了。 “孙立兄弟!栾教师如何了?” 宣赞上前杀散官军,急忙问起伤势。 “快快去寻军医!” 孙立的回答有且只有这一句话! 不消片刻,后面“井木犴”郝思文后队人马赶上,兵分两路,“井木犴”郝思文立刻去前方助战,“丑郡马”宣赞在后方压阵,以防不测,防着敌人再杀一个回马枪。 而“大刀”关胜现在则是在面对着“急先锋”索超和大名府团练使安禾乔的两面夹击,即便是强如大刀关胜,此时也并不轻松。 “急先锋”索超是明明白白的全胜时期,八骠骑先锋使的实力,而这位大名府团练使安禾乔则让人比较陌生。 此人作为大名府团练使,主要任务的守城,城防,轻易不会出战,但这并不代表他实力不行,相反,此人则是大名府不亚于“闻大刀”闻达和“李天王”李成的第三大将,还在“急先锋”索超之上。 此人来历也是不俗,祖上也是一个叱咤风云过的人物,乃是想当初反唐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 安禄山本人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死。史书上所记载的安禄山的几个儿子,没有一个有好结果的。如果儿子都是这样,那孙子就更不用说了。在安禄山称帝后,安庆绪被封为晋王,但安庆绪也是杀害安禄山的凶手之一,他在与严庄等人密谋刺杀安禄山后成为君王。 此后,安庆绪在与唐军的作战中接连失利。此后,被史思明处死。安禄山的第四个儿子是安庆和,在公元756年被命名为郑王,在公元758年被唐肃宗处死。即使历史上没有记载,我们仍然可以猜测到,他落入了唐朝君王的手中,那就不可能会好结果。 但是,安禾乔的祖先比较特殊,是安庆绪酒醉后与一个侍女所生,安庆绪死时,其祖先还没有出生,属于“遗腹子”,还并不为人所知,因而就逃过一劫。 《月唐演义》里面,安禄山是青龙星的第四次临凡,青龙星转世为安禄山,再次反唐。 安禄山降世就是乱唐的,拜的是金壁风为师。这个金壁风正是截教小教主,在薛丁山征西时期摆下过诸仙阵,后被樊梨花请来孙膑、黎山老母、王敖老祖、王禅老祖等人破了阵。此时金壁风再次收下了安禄山为徒弟,传授道术,助他谋夺大唐社稷。 在安禄山下山之时,金壁风也是赠予了强力法宝的。首先是金凤盔、金凤甲、金凤刀,盔甲可防身,金凤刀则是征战利器;第二是宝马五尾驹,不仅速度飞快,口中能喷烈火,还能撒出五条三丈六尺的尾巴打人;第三是八口柳叶飞刀,能飞出取人命,而且他还刀法出奇实力高强,鲍官保、薛克虎、张信、 王奇等全部败于他手,要是郭子仪这个白虎星不出,还真没人奈何得了他。 这安禾乔和安禄山一样,都是胡人出身,但却在河北汉地长大,后来拜了隐士高人碧空长老为师,学得一柄长柄狼牙锤的功夫。 这位碧空长老出家之前俗名叫司马林,他是汉王刘晟手下司马森的后代,是杨家将 先辈英雄金锤无敌杨士瀚的后人。 杨家先祖父山王杨衮曾有恩于司马林的父亲司马森,司马森临死之前嘱咐儿子司马林说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报恩。 因此,当碧空长老知道杨世瀚是火山王的后人之后,高兴的不得了。他看出杨士瀚是个百年一遇的练武奇才,便收了他为自己唯一的一个弟子,不仅把自己年轻时使用的一对擂鼓瓮金锤送给了他,还把自己数十年苦心钻研的锤艺全教给了他。 这碧空长老也是阐教里面的得道之人,多年以后看到了有一个青龙星转世投胎的安禾乔,当真是非常兴奋,于是把他收入门下,传授了他新研究出来的“狂风绝命锤”。 安禾乔学成下山之后,想要干出点什么成绩来,好出人头地,便投了宋军,在大名府校场比武之时被梁中书赏识,进行考校,发现其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尤其是手里的一把长柄狼牙锤,重六十二斤,丝毫不弱于“闻大刀”闻达和“李天王”李成。 这个家伙是梁中书纯粹一手提拔起来的体己人,“闻大刀”闻达以前是陕西西军王韶手下的将领,是他岳父蔡太师蔡京为了自己女婿手下有两个能让人,硬生生调过来的,属于太师派。 至于“李天王”李成,那是河北禁军之中的坐地户将领,“急先锋”索超就是之前他的部下,属于本土派。 而安禾乔是梁中书一手从微末之中提拔起来的,自然就负责了最重要的事情,大名府的城防。 到不是说梁中书信不过“闻大刀”闻达和“李天王”李成,只是相比之下,安禾乔算是梁中书的门生故吏,他们俩不算是,顶多是算下属。 “嘭!” “大刀”关胜青龙偃月刀使开六十四路关王刀法,几乎都快把刀轮飞了,因为这两个对手一个比一个厉害,要是单对付一个“急先锋”索超,那他关胜有五十回合后必胜的把握,奋起神威大概三四十回合也可以。 但是这个安禾乔的实力绝对和五虎对等,关胜对付他就有点费劲了,此刻奋起神威,施展关王刀法,一招“水淹七军”,逼退两个人,才喘匀乎了两口气。 在这么打下去,可真得输了! “哥哥!小弟来也!” “井木犴”郝思文率军上前,见得关胜以一敌二,立刻挺钢枪分开战局,截住了“急先锋”索超厮杀。 虽说“井木犴”郝思文肯定不是“急先锋”索超的对手,但是他挡住索超二三十回合终归是没有问题的,索超对付郝思文也不可能很快取胜,这也无形之中给“大刀”关胜分担了很多的压力。 关胜如获大赦,手中青龙偃月刀立刻奋起反击,和那安禾乔的长柄狼牙锤碰撞出一阵火花,噼里啪啦,像是进了打铁铺一般。 虽然这安禾乔的长柄狼牙锤属于重武器,但这青龙偃月刀也不轻,甚至是比这六十二斤的长柄狼牙锤还要重,毕竟,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标准配重是八十二斤,“大刀”关胜用的也是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就算是硬碰硬,也不怕他安禾乔。 反而是“井木犴”郝思文以长枪抗衡“急先锋”索超的金蘸斧,则有些费力,虽说当初“青面兽”杨志在大名府用长枪也能够和“急先锋”索超打得个旗鼓相当,但郝思文毕竟没有杨志的水平,在力量上也比索超力量小,苦苦抵挡,不敢保证打得过。 而“井木犴”郝思文带上来的援军此时和大名府兵马对阵起来,大名府的兵马算是宋朝河北禁军之中较为厉害的兵马了,但是论兵员战斗力,还是不如梁山兵马,梁山军队混战之中摆起鸳鸯阵,虽然结阵的阵势不大,人数也并不多,但面对朝廷军比较散乱的攻击方式,鸳鸯阵可远可近,可攻可防,配合默契程度直接能让小队战斗力成倍提升,而且其阵势还有几种变化,所以大名府兵马一时间吃了亏。 “两翼包抄!” 安禾乔没想到梁山兵马的阵法这么厉害,他虽然也懂得阵法,但是愣一点也看不出这是什么阵法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大三才阵!” “井木犴”郝思文边打边下令变阵,梁山兵马令出便已经变阵。 三才阵可以分为小三才阵和大三才阵。而在小三才阵的时候,狼铣兵站在中间,两个长枪兵站在两旁,再往外就是短兵和牌兵。这种阵型只有五个人,也就是一个伍。这是在较窄的横路上使用的阵型。 而大三才阵是戚家军在较宽的横路上使用的阵型。该阵由百多人组成,其阵形由前到后依次为游骑、战锋队等,鸳鸯阵分为两伍并列的队形,变成大三才阵的时候,就是变成横队,队长举着站在中间举着牌子,两边分别站着狼铣兵和长枪兵。长枪兵拥着牌兵,短兵站在最后面。这两种阵型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的变动,做出调整,十分有效。 而鸳鸯阵跟三才阵,都是属于人数较少,比较稀松的阵型。看似声势满没有那么浩大。但在实战中,却更为管用。这也是戚继光的一贯主张,以天、地、人“三才”冠名。三才阵既能发扬火力,又能减少损害,是在火器用于战场后,密集的方阵已不能适应战场需要的情况下产生的。 很快,大名府兵马就领略了来自近三百多年后明朝中期的军神战法。 梁山军变阵大三才阵之后,与敌交战时,先由游骑与敌保持接触,迟滞敌行动和防敌突然袭击,以掩护主力展开和完成攻击准备;而后战锋队以火力杀伤敌人;跳荡队利用火力成果,向敌发起冲锋,与敌进行肉搏和白刃格斗;驻队视情况从正面增强突击力量或从敌侧背实施迂回包围,夹击敌人。 “这是什么阵势!这是什么阵势!” 安禾乔都看呆了,因为正常的阵势都是以大型军阵为主的,但是鸳鸯阵就是小型军阵,而且三才阵还是可大可小的灵活变种,与现如今的阵法完全不一样,他别说破了,看都没看明白鸳鸯阵和三才阵是怎么运转的。 “我加狄寨主大才惊世,岂是你所能够参透的!” 眼看着狄泉的阵法惊了安禾乔,关胜抓住这个机会,长髯一甩,大刀一挥,奋起神威,刀放红光,使出了六十四路关王刀法里面最具有威力的一招——“破围白马斩颜良”! 这一招是非常厉害的一刀,相传是当初关羽关云长在万马军中阵斩颜良的招牌一刀,安禾乔一时分心,反应的满了一些,被这一刀砍在长柄狼牙锤上,登时被砍得倒躺在马背上,险些掉了下去。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梁山兵马列阵杀敌,齐声唱出了那首振奋人心的《无衣》,这种配合,饶是他官军二十年也学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