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虐打众禽,我娶妻冉秋叶第279章 成家立业了
随后赵年洗了个芒果, 吹着海风,啃着芒果,望着水田和菜园子渐次溢满的湖水,赵年重新将木板塞回闸口,断绝水源。 把二百多麻袋稻谷和摘来的水果,蔬菜放在别墅附近后, 赵年抱着一个西瓜,一边拿勺子挖着,一边漫步来到不远处的养殖场。 踩着柔软茂盛的野草,鼻翼间满是泥土气息的清新空气,以及西瓜甘甜的清香。 “汪汪汪!” 远远的,看到赵年走来,大黄小黑两只狗子,带着一帮小惠子欢快的跑了过来。 才几个月的时间,瘦了吧唧的大黄小黑已经长大成狗,并成家立业了, 狗子成家立业不稀奇,稀奇的是大黄小黑忒能生了, 赵年数了好久,才确定这俩家伙竟一窝生了二十三只小狗,你敢信 正常情况下,一般狗子也就生个四五只,五六只比较常见… 很多狗子第一套往往生的会少一点,三四只左右。 好像最高的纪录是一窝18只这样, 果然,在海岛空间生存的狗子,生育率都变得超猛。 大概可能是它们觉得这里吃的多,所以多生了点 赵年也不清楚,他听说有一种老鼠,能预测来年食物够不够吃,如果够吃,这种老鼠就会 多剩一些惠子。 反正,要是明年食物不够的话,老鼠为了族群的延续,就会大批量的、成群结队的去跳海噶了自己。 来到赵年脚下,大黄小黑摇头摆尾的,很是欢快。 赵年心情也很好,摸了摸狗脑子,看着一地二十几只狗惠子,心想着:“等这批狗子长大 了,以后就可以带着它们去狩猎了。” “这一片的果林,菜园子,养殖场也不怕野牛野猪来糟践了。” “咩咩~~” 远处的群羊也注意到了赵年,纷纷叫了起来。 抬眼望去,二百多只羊群在草地里觅食, 前几天赵年还看到羊群把那片的草地全部吃的只剩下草根来着,这才几天野草又全部冒了出来。 羊吃了草,拉出粑粑,又肥了地,于是新长出来的野草比之前更加旺盛。 这会儿有多少头羊,赵年没数过, 数不过来, 那小小羊羔子老跑来跑去的,根本没法数。 反正最少也有二百多只。 “照这么个生法,半年之后,估计能翻个十倍,一年后能翻一百倍。” “那会儿可能就有十几万头羊了。” “等改革开放了,别的不说,单是卖羊羔子都能发家致富。” “卧槽!” 来到养殖场,赵年直接麻了。 一大群鸡鸭鹅, 大的小的数之不尽,给它们准备的窝里,遍地的各种鸡鸭鹅蛋 看着大鹅张开翅膀驱赶周围的其他鸡鸭,护犊子的画面,赵年顿觉这养殖场完全失控了。 养殖场的建面面积太小了, 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顶多两个月,这养殖场就容不下这些鸡鸭鹅了,到那个时候,恐怕很多家禽都会跑出去,跟野鸡野鸭野鹅一样。 “呵呵!” 赵年摇头苦笑, “没办法,” “一个人根本没那么多精力。” “这些家禽的生殖能力太强了,别说我一个人,就是十个人,二十个人也照顾不过来。” 有吃不完的草籽,粮食, 有养殖场这么好的环境居住, 边上还有一个超大的湖畔, 有吃有喝有的玩, 肯定特别能生了。 管不过来,索性干脆不管,任其发展好了。 “等以后什么时候有精力了,再扩建一下养殖场。” 想到稻田里的稻谷白白浪费了,赵年想着,“一会儿干脆把栅栏打开,让鸡鸭鹅去稻田吃稻谷得了。” “赶明30儿,再开垦个几亩田稻谷,让这些鸡鸭鹅吃个饱。” 有个十来亩的水田, 就现在这样的产量,养个二三十万只家禽绰绰有余。 冒着被大鹅啄的风险,赵年进到养殖场,捡了一桶鸡蛋。 之后赵年回到别墅,把稻谷铺开了暴晒, 晒个几天,到时候再去一趟乡下碾谷子。 “木板晒谷子,还是没有水泥地好。” “可惜这会儿水泥有定量,不好买。” “等以后开放了,多买点水泥,在稻田附近修一个水泥地,割了稻谷,就近铺开了晒,省的来回搬。” “不知道70年代,香岛那边有没有收割机” “有一台收割机的话,可方便太多了,” “买一台大型的收割机,一个小时十亩地跟闹着玩似的,而且直接就切割成稻谷了。” 这年头收割稻谷的方式特别原始,很多地区连打谷机都没有,收割之后,暴晒个几天,然后 用连枷敲打。 费时费力。 要到七八十年代,打谷机才风靡全国。 赵年倒是有一台打谷机,这东西结构简单,随便画个图纸,让二拐子照着打出来。 只是有打谷机,也很费时, 毕竟赵年只有一个人, 至少两个人会节省一多半的时间, 一个人在打谷机上打谷子,一个人把稻谷抱过来,递到打谷机上。 所以…… 赵年更加迫切的想把秦京茹带进来。 以后就别去上班了, 夫妻同心,跟着自己一块搭理这片海岛,跑去挣那三十块钱一个月,完全没必要。 赵年准备在过年的时候,给她一个大大的惊喜。 经过几天几夜的颠簸,秦淮茹人都快颠煞笔了,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安西。 秦淮茹擦了擦眼泪,她的眼睛已经哭到卧蚕红肿的跟鸡蛋一样大了, 一路上都在挂念着棒梗, 也不知道棒梗去了哪儿。 在大饥荒的当下,监狱可不养闲人,不是后世那种类似于一个大厂房,拿几圈钢丝绳围起来的监狱。 基本上都是直接送到某个大山挖石头,某个矿区挖矿,挖煤什么的。 像秦淮茹这样的女囚,干的活儿相对男囚犯来说会轻松很多,自然吃的也少。 但很磨人 每天采集十四个小时棉花,人刚下火车,就直接拉到棉花地里去了。 无论是这里的气候,海拔,还是生活环境,秦淮茹都很难适应, 一边采棉花,一边止不住的掉眼泪。 “张翠花那个老虞婆,也不知道有没有把我们家小当,槐花给买回来。” 一想到小当,槐花让她给卖了,秦淮茹就心痛到不能呼吸。 自己判了这么多年, 也不知道以后出去,还能不能再见到槐花,小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