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爵位继承无望,只好当纨绔第1027章 我们只要看戏就好
“太子殿下,陛下对你得考量和期望同魏王完全不一样,所以你也不需要过于担心这个魏王的,” “只要你在任何事上都要表现出大度,能容得下所有的事,” 李承乾摇了摇头,“难道父皇真的是这么考虑的?而不是想着让魏王来取代孤?” “至少现在不是,如果你继续这么下去,就不好说了,你要知道,陛下心中那根敏感的弦是决不能碰的,” “而恰恰你这几次的事情就处在边缘处,” 侯君集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的清楚,作为一条船上的人,他有必要提醒一句, 二人刚谈到这里,一个内侍走了进来,“太子殿下,有人求见,” 那个言官紧赶慢赶的终于来到了李承乾这里, 只是他没想到侯君集提前来了这里, “殿下,臣先回避一下,估计这人也是来挑拨关系的,殿下要慎重,” 说完,侯君集便躲到了屏风后面, 不一会儿,那个言官被内侍带了进来, “下官参见太子殿下,” “嗯,无需多礼,”李承乾牢记侯君集的嘱咐,不愿多说一句, 言官一看,这得自己主动啊,“殿下,今日臣听到了那秦怀柔和吐蕃使者讨论火药的事情,” “而且好像他们之间还要做交易,今日朝堂上秦怀柔提及的吐蕃使者身体不适,只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 “吐蕃人好像是在等那松赞干布的意见,” “什么?” 李承乾直接惊呆了,就连早有心理准备的侯君集,都在内心当中感到惊讶不已, 这事未免进展有些太速度了吧,而且和当时在御书房讨论的有些背道而驰呢, 李承乾沉默了好半天,“你亲耳听到的?” “听到这话出自秦怀柔的口中?” 殿下,臣以项上人头做担保,” “吱嘎!!!” 侯君集察觉到李承乾的心里波动,不能出声提醒,只好推了一下屏风, 这个言官此刻正在心中窃喜,并没有察觉到这个声音的来源,以为是李承乾弄出来的响动呢, 果然,这次李承乾和侯君集有了很大的默契,“好啊,既然有了这个证据,明日你上朝的时候参那秦怀柔一本,” “臣正有此意,之所以来和太子殿下汇报,就是因为臣觉得今日多亏了太子殿下护着臣,” “臣才得以逃脱那几个匹夫之手,” “呵呵,”李承乾摆了摆手,“你心里清楚最好,也算是没浪费孤的一番苦心,” “虽说当时,将你推到的前面,那是因为孤心里有计较,再借给那几个人一个胆子,他们也不敢真的将你怎么样,” “无非就是耍点下等手段而已,” “殿下,这次人证物证聚在,想来那秦怀柔想推脱也绝无可能了,臣稍后会去联系几个平日里要好的官员,” “等明日上朝了,一同参他一本,说什么这次也要让陛下治那秦怀柔通敌叛国之罪。” “好,这事就交给你来办了,如果真的将那秦怀柔拉下马,出来的位置孤就推你上去,” “要知道那鸿胪寺少卿可是四品哦,” “殿下,”这个言官要说不激动绝对是假的,“臣真的可以么?” “呵呵,当然可以,” “虽然今日在朝堂上,那秦怀柔故意给你挖坑,让你去接待那吐蕃使者,终究是名不正言不顺啊,” “只要你坐到了这个位置上,那么所有的事情都迎刃而解了,” 李承乾接到侯君集的信号之后,在内心当中就做出了决定,将这个言官推到前面, 而且给对方也画了一个大饼,就看他的胃口好不好了,要是能消化的了,自己也算是在李泰身边安插了一个眼线, 总之,这事对他是百利无一害, 即便这个言官没有参倒秦怀柔,也会让李世民心生不满, “臣多谢太子殿下提携,不知殿下可还有什么其他的嘱咐,如果没有的话,臣就告退了,” 看到李承乾端起桌上的茶杯,轻轻的啜了一口茶,这个言官也知道自己该离开了, “嗯,你回去安排一下,孤记得你现在是从五品吧,要是事情成了,你也算是升了一大格,” “微臣告退,” 等这名言官离开之后, 躲在屏风后面的侯君集这会走了出来,开口说道:“这次殿下处理的不错,” “有些事,并不是需要太子殿下你亲自出面的,让他们出面岂不是更好,” “而且你得付出无非就是承诺了一个虚职而已,” “不错,方才多谢岳丈大人的提醒,” “呵呵,即便没有臣的提醒,想来殿下也会反应过来的,” 侯君集并没有居功自傲,反倒是客客气气的奉承了一句, “不过,殿下忘记嘱咐了一句,理应将那酒楼的伙计和掌柜的控制起来,毕竟他们可是第一人证啊,” “无妨,稍后,我让宫里的内侍去传个话即可,” “嗯,如此就没有什么课担心的了,明日早朝,我们只需要看好戏就可以了,” 经过侯君集的一番开导,李承乾终于算是将情绪稳定下来了,而且长孙无忌点他的事情,也算是完成, 在他看来,只要李承乾时刻注意着自己言行,不要让李泰等人抓住空子,相反的,发现什么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就推出一个人,而他则是需要在背后呆着即可, 任凭事情闹的再大,也丝毫影响不了他李承乾在李世民心中的印象, 这一次的劝导,侯君集非常满意, 到了第二日, 那个言官果真联系了好几个平日交好的好友,一上来就对着秦怀柔一顿参, 不光李世民愣住了,就连长孙无忌、房玄龄一干重臣也都愣住了,这事不是应该在昨日就已经定了调调了么, 为何这厮竟然还不引以为戒,上蹿下跳的参秦怀柔, “陛下,臣这次又绝对的证据,证明秦怀柔有投敌叛国之罪,如果不治他的罪,如何面对那些因为敌国骚扰而死去的百姓,” “不治他的罪,又如何能对得起那些在前线失去生命的将士?” “臣等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