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孙山,科举第439章 乡试第三场
乡试制度、历史事件、人物评价等; “时务策”就是对现实政治经济军事等事务问题发表看法。 先谈经论史,后及当今时务,融经史时务于一体,浑然天成,故称‘经史时务策”。 其实说通俗一点就是“键政”。 只不过科举上的“键政”要引经据典,结合实际,再给出建议。 写策的格式稍微松动,不再是严格的八股文,所以给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大。 只要言之有理,都会得分。 想要得高分,必须精彩绝伦。 而且“策”在乡试的占比非常大,可以跟《四书五经》题相比。 孙山想要榜上有名,必须写好策文。 孙山把策问放一边,先把诗赋搞定。 这只有一道题,所以写得一般般都可以,孙山并不打算得高分,只要不失分就合格。 这次乡试的题目《赋得花神西施》-----五言八韵 孙山粗看一眼, 不知道题目的花神西施是指什么花,不过很快就知道是什么花了。 所谓花神西施,指的是荷花。 唐代杜荀鹤的《春宫怨》中------“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传说中西施在助越灭吴之前,是卖柴人家之女。 夏日荷花盛开时,西施常到镜湖采莲,也许因为西施曾是六月时节的采莲女。 她美丽的身影无人能比,于是就自然成为莲花的花神了。 所谓花神西施,实际指的是荷花。 这题就是以“荷花”为主题,写出一首五言八韵的诗。 自古以来写荷花的诗词很多,想要出彩是非常难,但想要狗屁不通也非常难。 这道题对于孙山这种不怎么会写诗的人来说还是很友好。 因为会做,总能得分,也不会离谱。 也不知道是不是主考官杨大人出的,但最后定夺肯定是他确定的。 用这么大众化的题,除了平稳外,还多了一层决胜负的意思。 想要争取头名的考生,把烂大街的题材写好,肯定“解元”非你莫属了。 孙山属于普普通通的人,所以这道题不是他的加分题,更不是他的减分题。 只要写得中规中矩,考官怎么也会给孙山打个及格。 想了想,有思绪后,孙山开始动笔。 做完诗赋题后,正式做策问。 孙山看了看题目,有长有短,都是需要找出出处,再结合时下政策,之后给出建议。 五道策问题,题量算得上非常多。 虽然要求的字数不多,可想策论,提出建议是非常难的事。 这不是像“键盘侠”那样“键政”,这需要先找出“儒家经典”的内容理论,次之结合历史的实例,再之融合现在的政策,最后提出建议。 可要做到言之有理,理中有例。 孙山看了看题目,选择其中一道最简单,也最有答案的题目做: “死罪囚,家无周亲,上请,敕许充侍。若逢恩赦,合免死否?” 这是出自《唐律疏议》。 意思是:假如一个犯了死罪的囚犯,家中尚有亲人没有赡养,是否可以请求赦免死刑,回家照顾亲人呢?如遇到大赦天下,是否可免去死刑呢。 这道题考的是对唐律的熟悉,以及对大乾律例的熟悉。 从唐律到大乾律例结合,从中阐述两个律例的不一样,然后给出自己的意见。 你的意思可以赞成死刑犯回家侍奉亲人,也可以反对回家侍奉亲人。 遇到大赦可以赞同死刑犯免去死刑罪甚至释放,也可以反对死刑犯免去死罪。 又或者可以说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古今结合,引证据点,说出你的观点。 至于你的观点是否说到主考官的心头上,全凭天意。 但就算你跟主考官的观点完全不一样,只要言之有理,一样得分。 策问题不是客观题,是主观题,非常唯心,答案并不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