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沙俄第八百四十二章 搞事情
法国的国际形势勒伯夫自然是清楚的,虽说这次和英国一起狠狠地扫了俄国的面子出了一口恶气,但你要说这一战根本性地改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宣告了法国的王者回国重新君临欧洲?那也是扯淡! 毕竟英国人还摆在那里,而且这次跟俄国的鏖战说实话法国的损失也不算小。少说也伤亡了近十万人,这样的胜利其实也只是惨胜。 勒伯夫很清楚国内对此也颇有微词,觉得前线的将领都是废物,联合英国都只能打成这个德行,实在是让人失望。 而如果按照李骁的提议,和俄国化干戈为玉帛结成秦晋之好,那意味着制约法国的外部因素完全被消除了,可以放手地设法跟英国掰腕子了。 是的,别看英法现在是同盟关系,但要说他们的关系有多么亲密,那也是扯淡。不管是勒伯夫还是其他法国精英都知道英国人才是法国的最大敌人。 远的不说当年的百年战争,就说几十年前的拿破仑时代,如果不是英国作梗,现在只怕整个欧洲都姓法国了吧? 如果能够暂时稳住俄国,甚至还能结盟,那还怕个屁的英国佬啊! 勒伯夫顿时就激动了,很想立刻就去找大使谈一谈这方面的问题,好在李骁及时叫住了他:“您也别那么着急,这还仅仅是个设想,真正想要实现还需要做不少事情……” 勒伯夫冷静了,他也想起来了,再怎么说当前法俄两国还处于战争状态,这时候谈结盟问题确实还太早了,首先得结束战争状态,其次才能谈合作嘛! 不过想到这儿他又苦笑了起来,叹道:“问题是,你之前说了,想要结束战争哪有那么容易啊!” 李骁点点头道:“是的,确实不容易!但不管怎么最终这场莫名其妙的战争还是会结束的,我们需要做好准备,一旦时机成熟我们立刻就可以推动!” 对此勒伯夫很是赞同,和李骁讨论了一些细节之后,就开始联络朋友开始做工作了。 在伊斯坦布尔呆了三天之后李骁立刻火急火燎地返回了布加勒斯特,一方面让米哈伊尔公爵和阿列克谢给亚历山大二世上书,提建议让巴里亚京斯基设法在高加索地区打几个大仗给英国和土耳其施加更多的军事压力,为俄国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多的筹码。 另一方面他也写信和罗斯托夫采夫伯爵,提到了跟法国结盟的相关事宜,看看这位神通广大的伯爵是什么态度。 做完这些,李骁唯一能做的也就是等待了,希望圣彼得堡的大佬们能重视他的建议吧。 那么李骁的建议得到了重视吗? 还真有,原因倒不是圣彼得堡的大佬重视他,而是巴里亚京斯基的面子特别大。 对亚历山大二世来说,巴里亚京斯基绝对是心腹中心腹,绝对他最倚重的军方将领。 而且你想想此时此刻亚历山大而是最头痛的是什么,最头疼的就是尼古拉一世留下的那些功勋老将。这些人一个个资历老功劳大,算得上位高权重影响广泛。 可这场战争偏偏又狠狠抽了这些老将的脸,证明他们这些人已经没办法应付现在的战争态势了。 这对亚历山大二世来说可不是好事,对他来说这些老将用也用不得撤也撤不得,简直不知道怎么对待才好。 如果这时候李骁建议他派这些老将其高加索搞事情,那他绝对不会答应。 但巴里亚京斯基就不一样了,这可是他的潜邸旧臣,是他绝对能信得过的武将。让巴里亚京斯基去高加索搞事情难度不大,成功可能性极高,如果真的有戏为俄国在谈判桌钱争取了新筹码,那巴里亚京斯基功劳就大了。 这么大的功劳不应该奖赏吗?自然应该将他提拔到更高的位置嘛! 只要巴里亚京斯基崛起了,亚历山大二世对军队的影响力自然就更大了,那他还用担心那些老将掣肘吗? 所以亚历山大二世毫不犹豫地就同意了这个建议,而且立刻命令切尔内绍夫想方设法地给巴里亚京斯基搞了一万增援部队,并要求军械部分立刻将之前尼古拉一世下令采购的新式步枪给巴里亚京斯基送去。 这还嫌不够,他还亲自给巴里亚京斯基写信,叮嘱其一定要打一个漂亮的大胜仗。 当然啦,亚历山大二世如此热心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最近的压力也有点大,国内不管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此时都有不少人认为应该立刻结束战争,认为只要能结束战争必要的时刻可以向英法做较大程度的让步。 这就让亚历山大二世很被动了,他不愿意立刻结束战争,一方面是因为确实不想放弃黑海和巴尔干的利益,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他也是要面子的人。 人家新官上任都要烧三把火,他作为皇帝,刚刚登基就被迫签不平等条约,这让国内怎么看他? 所以他无论如何都必须咬牙撑住,决不能在登基的第一年就搞这么大一个负面新闻。只要能撑过去一年半载,等他基本能控制大局了,那时候投降认输就不会引起太大额波澜,就算有些风浪他也能摆得平。 如今有人告诉他可以设法在谈判桌上抢筹码,那他肯定要试试,哪怕最后结果不如人意,那也至少能拖延一段时间,他实在是被那些嚷嚷要赶紧结束战争的人搞烦了。 亚历山大二世表示同意,罗斯托夫采夫伯爵自然不会拦着,对伯爵来说只要亚历山大二世继续打仗继续让保守势力失血,那他绝对不拦着,甚至会想方设法地帮其疏通。 亚历山大二世想在高加索地区搞事,他立刻说可以,甚至巴不得亚历山大二世搞大些才好。 当俄国当前最有权势的两个人都认可了,这件事自然就没人能拦住了,很快俄军就加大了对高加索地区的攻击,让土耳其后院乱成了一锅粥。 这样的动作自然也瞒不过英法的眼睛,尤其是英国人,果不其然就着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