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良心第133章 沽名钓誉
曾华的手机叮当一响,是微信传入声。他从衣袋里掏出手机,点击微信,显示文字和图像是张局长,即张美凤的爸爸张天佑。 张天佑送王敏慧到柏城镇政府时,曾华亲率刘善和张美凤到门口迎接。在办公室里,曾华整个下午都和王敏慧畅谈教育的一系列问题,阐述各自观点,讨论最佳处理方式。身为县审计局副局长的张天佑则象个仆人,静静地坐在一旁倾听,偶尔插一两句话,也是一针见血,点中教育痛点。大家谈得很投机愉快,大有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之意,彼此交流了手机号,加了微信,方便今后联系。 张天佑临走时,曾华恳请他帮忙了解冯家漯村村级公路项目情况。张天佑满口答应,说有消息就立马相告。 曾华赶紧点开,一行醒目的大字跃入眼帘:荷塘镇白马村扶贫项目建设资金审核表。 曾华正欲细看,张天佑的电话打进来了,曾华连忙接听:“张局长,您好。” 张天佑爽朗的笑声传来:“曾书记好,信息收到了吗?” 曾华如实回答:“张局长,信息刚收到,还来不及看。” 张天佑介绍说:“县政府规定,凡建设资金超过六百万的建设项目,需经县审计局审核资金来源及图纸、实施方案。我们审核同意后,建设单位方可进行建设项目的招投标。” “我从柏城镇回来后,立即找到了有关股室,请他们帮忙查找。刚才他们把荷塘镇白马村扶贫项目建设资金审核表交给我,说表中有柏城镇冯家漯村村级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我核对无误后,就拍照发给你。不知是否有用?” 曾华感激说:“张局,正是我所急需。谢谢您!” 张天佑笑声连连:“举手之劳而已,谢字就不用提了,我们不是外人。曾书记,您很忙,就不打扰您了。资料中有什么疑问尽管问我,我竭力解答。” 曾华高声谢道:“谢谢张局,再见。” 待张天佑挂断电话后,曾华把手机放在办公桌上,连忙与电脑连接,招呼刘善一起观看。 宽大的电脑屏幕上,一行黑体字“荷塘镇白马村扶贫项目建设资金审核表”格外醒目。是概况,资金来源及设计,、形式主义,背后里蝇营狗苟,‘春风得意马蹄疾’,位置爬得越来越高,”刘善心情诅丧,眼睛迷茫,“而认真工作的人招忌恨,有能力的人被埋没。” “我们舍死舍命干到底是为了什么?又能得到什么?想想就心灰意冷,干劲全无。” “为什么?既为什么,又不为什么,”曾华脸色凛然,缓缓抬直身躯,目光如炬,“撇开党性初心而论,就为恪守天理良心,守住自己做人的底线。我愿为此付出一切。” “刘善,天理良心,路途漫漫,前途茫茫。你如感到委屈窝囊,半途而废,我不怪你。” “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刘善如被冰水猛然冲击,神经惊抖,宛若梦中惊醒一般,急忙摇手晃脑,心急火燎说:“曾书记,我刚才是触情伤感,精神恍惚,意志消沉,确实不该。但这不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我既然选择跟随您走上这条坎坷崎岖的康庄大道,各种挫折心里早有所准备。” “我和杨伟曾击掌发誓,义无反顾跟着您,刀山火海,粉身碎骨,无怨无悔。” “刘善,我也是随口一说,你也不要太在意。我们不是神仙,是普通人,都有七情六欲人,都有颓废之时,”曾华善解人意微笑着,宽宏大度说,“我有幸与你、刘真、杨伟等成为同志加兄弟,志同道合,就应互相鼓励鞭策,砥励前行。” “我知道了,曾书记,”刘善宽慰纯朴笑着,随即话语一转,“怎么才能解决冯家漯村路的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