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西域王地41章 大汉的反应
当秦国的使节抵达长安时,大汉朝廷上下并没有表现出过度的惊讶或紧张。事实上,刘胥这些年来的赫赫战功使得人们对这一天的到来早有预期。</p>
作为当今的大汉皇帝,刘据与刘胥年龄相仿,但仅仅大了一岁,正处于一个帝王最为成熟且精力充沛的年纪。他深知刘胥的野心和抱负,因为刘胥曾多次向他表达过自己的想法。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刘胥竟然在短短二十多年间征服了如此广袤的土地,甚至超越了大汉的版图,并试图建立起自己的皇朝。</p>
对于刘胥的成就,刘据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兄弟们在外建功立业,不仅不会威胁到他的皇位,反而有助于巩固大汉的统治。毕竟,只要天下仍由刘姓统治,就足够了。而且,如果真的到了刘胥回国争夺皇位的那一天,那就意味着大汉已经陷入绝境,无法挽救。</p>
这种观念源自于刘邦时期确立的“非刘姓不得王”的思想,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个皇室后裔的心中。只要天下依旧姓刘,那么无论谁来统治,都能被视为大汉的延续。因此,刘据并不担心刘胥的崛起会对自己的地位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相反,他更关注如何维持大汉的繁荣和稳定,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外部挑战。</p>
此时此刻的秦国正处于建国初期,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武力正值鼎盛时期。而大汉历经汉武帝多年的折腾,元气大伤,尽管刘据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休养生息,但仍未恢复到巅峰状态。此外,两国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而且秦国仍然承认大汉的正统地位,因此战争难以爆发。</p>
既然无法开战,那么主要的问题就集中在了礼仪方面。刘胥登上皇位后,两国的地位该如何处理成为了他和满朝文武争论不休的焦点。只有明确阐述了这一点,才能避免日后亲兄弟般的两国产生过多的矛盾。</p>
刘胥送来的国书中提出,两国应称为兄弟之国,大汉为兄,秦国为弟,同时秦国依旧是刘氏的小宗,尊奉大汉刘氏为大宗。对于这个提议,刘据和桑弘羊、霍光等人认为并没有太大问题,因为以秦国目前的实力,确实配得上这样的地位要求。</p>
然而,朝廷上的一些守旧大臣仍然坚持认为秦国只是大汉的附属国,不应该与大汉平起平坐。他们主张,即使秦国可以称帝,但在面对大汉时仍应保持诸侯王的地位。这种观点引发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激烈争论,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p>
在此期间,刘据观察到朝廷中的大多数高级官员都倾向于支持秦国的立场,于是他决定顺应潮流,同意了这一请求,并趁机对反对派进行了压制。这些反对派大多是汉武帝时期的老臣,刘据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机会来清除他们,这次正好借此机会换上自己的心腹。</p>
秦国此次派遣的使节团由太子刘焉率领,可以说是给足了大汉面子。由于双方没有根本冲突,且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因此这件事情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解决。刘焉被派来参与此事,不仅是为了积累经验,更是为了增进与大汉的亲近感。</p>
事情商定后,自有秦国的礼部尚书与大汉的大鸿胪寺商议细节,刘据则负责通知大汉的属国派出使节前来长安,届时一同前往咸阳观礼。</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