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来龙去脉225(2/2)

作者:抽烟的小丑鱼

家财万贯第224章来龙去脉225

没必要嘛。 当然,更高层面的领导通过绿色通道来推进这件事,就挡不住了。</p>

可是有几个项目值得更高一级的领导来推进?</p>

大部分都是几百万、千把万的中小项目罢了,搞到最后,多半是老板托关系打招呼,低个头完事。</p>

可这种也要讲规矩的。</p>

大部分都是先按规范卡一卡,让你自己找原因去。</p>

企业还没话说,因为自身腰杆子就不硬,也别怪人能拿捏你。</p>

品味出来了,再找关系协调沟通。</p>

最后整改一下完事。</p>

哪有像现在这样,直接打电话上门叫嚣着威胁的?</p>

是人就有脾气,不是每个都愿意憋屈着的。</p>

夜路走多了,难免遇到鬼。</p>

嘿嘿......</p>

按灭手里的烟,罗阳开车离开双峰镇。</p>

先搁置吧,这件事还要等小姨夫那边打听清楚再做决定。</p>

乔世安也是老法师了,不至于把事情弄得更糟。</p>

再次回到青青制衣厂,他开始翻看这段时间里积累起来的报纸。</p>

先看新华日报、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等主流媒体,一个半小时之后,才看起了当地的阳市日报。</p>

国内大部分主流媒体,尤其是日报类,都差不多一个模式。</p>

主要版面都是一级政府的消息,外加重要政策发布。</p>

次一版的才是财经类新闻,甚至有些还会刊登沪市、深市的股票信息。</p>

许多地方性纸媒,在这一板块还会刊登当地的招商引资信息,</p>

其余版面就比较杂了,大多刊登了体育新闻、国内国际新闻、重大社会性新闻......</p>

中间夹缝也不会浪费,用来刊登寻人启事、注销公司、债务清还......豆腐块大小,怎么不引人注意怎么来。</p>

看阳市日报的时候,罗阳就是一目十行了。</p>

基本上都是一掠而过。</p>

因为前世他毕业后一直在魔都工作,回来的次数很少,对于阳市发生的一些事情,基本上印象不多。</p>

“咦?”</p>

伴随着哗啦声,刚翻过一页的报纸又被翻回前一个版面。</p>

罗阳的视线紧盯在一条报道上。</p>

原本的一目十行,变成了逐字逐句阅读。</p>

足足五六分钟之后,他才放下手中的报纸,陷入沉思之中。</p>

“本报记者通讯:我市新乡镇青森化工新增八千吨级氨基树脂项目建设进度喜人,或于年底前投产,该产品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工农业机械、刚制家具、家用电器和金属预涂等工业涂料......”</p>

一份普普通通的通讯稿,乍一看,还真没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p>

偏偏罗阳记忆里被勾起了一些碎片。</p>

双峰镇和新乡镇相邻,这两个地方都是阳市化工产业比较集中的地方。</p>

只不过双峰镇以小化工为主,而且在日益高标准的环保政策要求下,大多已经外迁。</p>

新乡镇不一样,化工产业规模更大,而且好多都是地方上的纳税大户。</p>

懂得人都知道,一旦化工产业集中,那种臭鸡蛋味道会整天飘荡在空气里,怎么也消散不掉。</p>

上辈子春节回家,亲戚也会从他嘴里了解房市行情。</p>

闲聊中就听小姨夫说起过新乡镇,那边简直就是地产开发洼地,经济不弱的一个大镇,没一家地产开发商敢过去投资,因为空气了味道实在太冲鼻。</p>

有钱的都搬去城里住了,没人愿意留在新乡。</p>

这些还是其次,主要是另一个八卦新闻。</p>

总有人会忍受不了这种环境的,后来就有人往上举报,对象就是这个青森化工。</p>

结果就闹出一桩啼笑皆非的事情来。</p>

倒也不是什么违规排放的恶性事件,毕竟在苏南这边管控很严,企业因为上不起环保设备而外迁的很多,留下的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这么胡来。</p>

举报之后,上面就有督导组下来查。</p>

青森也是牛逼,很硬气的接受了调查。</p>

结果也是好的,督导组发现人家的确没有违规,都是按照行业规范来的。</p>

要想消除这种味道,除非企业迁走。</p>

但是从就业以及纳税等综合来考虑,地方上又怎么会舍得?</p>

这一查,也算是为青森正名了。</p>

就在大家皆大欢喜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p>

企业没查出什么问题,却牵带的查出了另外一桩要命的事情。</p>

青森在10年上了一个新项目,用的名义是老项目改建。</p>

老项目属于淘汰的化工项目,拆掉后在原址上建新项目,还节省用地指标呢。</p>

关键是项目评审。</p>

怎么说呢,青森在起家的时候,也没多少钱,何况那时候全国企业都是粗狂式发展,要的就是gdp,谁还管那么多。</p>

可现在就不一样了,相应法规越来越完善,工业用地也要分级别的。</p>

譬如服装加工厂之类,就属于无污染源的m1级别用地;金属加工厂之类,就属于轻度污染源的m2级别用地;化工企业,尤其是危险品化工生产企业,那就属于污染源比较重的m3级别用地了。</p>

青森化工的新项目用的是老项目的土地,开句玩笑,属于双重m3级别了。</p>

于是在项目前置评审阶段,环保给出了需要进行土壤修复的意见报告。</p>

土壤修复的技术方法就不在这里多叙述了,反正有多种方式,其中最快的,就是土壤换填!</p>

企业要上项目,也不可能让你慢悠悠的植树几年再说,肯定是选用最快的方式了。</p>

挖掉原先地块上受污染的土壤,换填健康无污染的。</p>

买好土花的钱不多,但是处理受污染泥土的费用就高了!</p>

青森自己当然不会去沾这种麻烦事,就把土壤修复的活给外包了。</p>

督导组例行性的查了一下,结果发现大问题了。</p>

受污染的泥土......</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