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筹粮出问题(1/1)

作者:小蜗牛爬啊爬

大唐:别闹我只想发财第291章 筹粮出问题

席蔷薇躲在人群的最后面,一个人倚在门边,半边身子藏在屋里。 看着哥哥离开的背影,她抿着嘴,鼻子一吸一吸的,晶莹的大眼睛,一颗颗眼泪无声落下。 和王剪并肩站在一起的韩雪莲,心有灵犀般回过头。 感受韩雪莲关心的眼神,席蔷薇连忙转身,双手快速地擦拭眼角。 韩雪莲刚想走过去安慰席蔷薇,忽然王剪抓住她洁白的手腕,并朝她轻轻摇头。 越是好强的人,越是怕安慰,让她一个人待一会,就什么都好了。 “莲姐、幺蛋,我去当值了,你们要是在家待着无聊,就让小五带你们出去逛逛。 “你去忙吧,待会我带幺蛋他们去大云经寺,给二蛋他们祈福,王媪姐说这个寺特别灵。”韩雪莲微笑着说道。 大云经寺位于怀远坊,属于众多寺庙中不起眼的一个。 只是每个寺庙均有信徒,信者认为很灵,不信者则嗤之以鼻。 “寺庙祈福!” 听到韩雪莲提起寺庙,王剪双眼一凛。 房遗爱那小子,日后在寺庙中有一劫啊! 他娶的高阳公主,日后和辩机和尚私通,给房遗爱戴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 只是现在什么还没发生,如果王剪带头贸然去动寺庙,下场恐怕会比较难看 因为长孙皇后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哪怕王剪现在深得李世民的喜爱,也不敢轻易触碰这个霉头。 “行,记得把侍卫都带上。”王剪叮嘱一句。 幺蛋的护卫,除了王天三,还有四个从马家庄调来的护卫队员。 为了这小子的安全,王剪也是操碎了心,谁让他这么能吸引仇恨啊。 “好。”韩雪莲点了点头。 王剪双手掐着幺蛋的脸颊,轻轻扯了几下,随后在幺蛋龇牙咧嘴骂骂咧咧中,大笑着走出门。 医学院的筹建,从今日正式开始。 孙思邈带着五个太医去秘书省找医书,他们在开学前的任务,是编撰好授课内容。 将作监的人也开始建设医学院,有王剪提供的简易建设图纸,他们也有清晰的方向。 任务最重的是王剪这边,他除了要弄出活字印刷,还要负责招生工作。 尚书省。 “左仆射,这是医学院招生的贴文,还请下发到大唐的各郡县,让当地县令张贴出来。” 王剪把一沓招生贴文,轻轻地放到房玄龄的办公桌上。 工作时间称职务,因此王剪并没有叫房玄龄为恩师,而是称呼其职位。 “招生贴文写的不错,内容很吸引人!”房玄龄拿起一张贴文,原本想大致地扫一眼。 可看到上面不一样的贴文内容后,房玄龄的眼球一下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看看上面都写了啥。 震惊,医学院的院长竟然是神医!还是六品大牛? 无敌了,五名皇宫太医当老师,这个医学院究竟什么来头? 天呐!医学院结业学子,每年可赚8贯! 什么!医学院的学费仅300文一年!考核前30名还可免费入学! 王剪为了招生的顺利进行,在招生贴文上下足了功夫。 不仅把医学院的师资力量写出来,还重点突出了医者的前景和巨额收益。 “就是看起来浮夸了一些,恐怕会惹出争议。” “特别是医学院结业学子,每年赚8贯这一点,比很多正四品官员的俸禄都多。” 房玄龄摇着头,笑对着王剪说道。 当然房玄龄说的是朝廷给的俸禄,这帮当官的实际收入远不止这点,甚至说他们压根瞧不上这点俸禄。 他们除了有大量的田地收益,还有数不清的幕后交易,也就是所谓的赃款。 “嘿嘿,左仆射你可别小瞧大夫,说不定他们的年收入,还不止8贯呢。”王剪笑着回答。 “行,你心里有数就好,贴文我稍后安排下发。”房玄龄轻声说道。 他这个弟子,虽然能惹事,但并不会信口开河。 而且弟子的事业,他作为老师,肯定要大力支持。 在房玄龄的亲自嘱托下,尚书省的人高度重视医学院的招生帖文,并且一级一级地传达下去。 忙碌中,时间过得特别快。 转眼已到六月。 这日,王剪正待在詹事府,埋头研究活字印刷术。 这玩意以前读书的时候,倒是有学到,大致的原理王剪也清楚。 可是要构思具体的细节,他完全两眼一抹黑,没办法把整个过程和细节写出来。 所以王剪只能把脑海里模糊的概念,以及个人的推测记下来。 活字印刷术是一项大工程,必须借助工部和少府监的力量,才能把它搞出来。 “王大哥,孤有大事找你!” 门外,传来李承乾气喘吁吁的声音,听起来非常着急。 王剪刚站起身,就看到李承乾就举着一封奏折跑进来。 “太子殿下,坐下来慢慢说。”王剪拉了一张椅子过来,给李承乾坐。 正在对面办公的于志宁,看到李承乾一脸着急地找王剪,于是他站起身,带着几分疑惑说道。 “太子殿下,那我走?” 现在朝廷上下,谁不知道王剪才是太子的心腹,有大小事都是直接跟他商量。 如果不是王剪会做人,经常拉着自己请教,不然于志宁都想向陛下请辞詹事一职。 “于詹事一起来听吧。”李承乾朝他招了招手。 “好的殿下。”于志宁脸上一喜,快步走了过来。 不容易啊,太子殿下有事,终于记得找他一起商量了。 于志宁的心里,竟然生出一股莫名的喜悦。 “王大哥、于詹事,工部尚书段纶写了一份奏折回来,他这次筹粮出大事了!” 李承乾语气快速地说道。 他现在参与听讼,所以李世民把朝廷对突厥用兵,段纶去筹粮这些事说了出来。 “我看看。”王剪心里一紧。 随即接过李承乾递过来的奏折,皱着眉头看起来。 王剪看完后,又把奏折递给于志宁,他则背负双手在大堂里踱步沉思。 段纶在江南一带筹粮比较成功,可在河南道、山南东道遇到了大麻烦。 十余个县的县令不配合,收粮食慢悠悠的,而且还暗中威胁商贾和小世家,不允许借粮给朝廷。 最为要命的是,这些县都是产粮大县,不仅粮食收成时间早,而且今年还是大丰收。 “王兄,段尚书奏折所写,世家商贾不肯卖粮,他怀疑是这15个县令带头暗中抵抗朝廷,可并无证据。” “而且商贾世家不借粮食,也没有违反唐律,除非有确凿的证据,不然我们并不能拿这帮人怎么办。” “等御史台的人去查探清楚,肯定会耽误筹粮大计,也难怪段尚书会如此着急。” 于志宁无奈地叹气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