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江南才子208(1/2)

作者:蓝百碗

稳健继承第208章 江南才子208

不多时,他们就来到了秦淮河的对岸。</p>

举行清明诗会的地方。</p>

在这边,已经来了不少人,其中有官员之子,商人之子,武将之子,另外还有不少读书人,和一些女子。</p>

这人山人海的场面,倒是颇为热闹。</p>

“雄英,咱在这边订了一个位置,咱们先去坐吧,这诗会还要一会儿,才会举行。”</p>

“嗯,咱们走吧。”</p>

不多时,在李景隆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一个好的位置。</p>

在这里,可以将这边的景象全都看见。</p>

甚至还能看见秦淮河的对岸。</p>

“雄英,今日你们过来,是否打算写诗?”</p>

“写诗?这就没必要了,咱们此次过来,只是看看,看看这些人当中,可有谁的诗词好。”</p>

朱雄英摇了摇头,这种清明诗会,写诗什么的,他完全不想去做。</p>

完全没什么必要。</p>

倒是看看其他文人的诗词如何,就够了。</p>

“这样啊,那倒也行。”</p>

在李景隆看来,朱雄英毕竟还小,一些国策能够想出来,但是这诗词一方面,怕是很难想出来。</p>

毕竟这些事情,没有读过十几年的书,哪里会有那么简单。</p>

而朱雄英,作为皇长孙,哪怕不会作诗,也没有什么关系。</p>

毕竟他学的,基本上都是治国理念。</p>

不多时,人群中,突然传出了轰动声。</p>

众人看去,就看到不少的读书人,朝这边走来。</p>

“雄英,走在最前面的那位,是江南第一才子,易子瑜,此人年少成名,也做过不少诗词,深受应天城不少女子的喜欢。”</p>

‘而在他后面那位,也是江南才子,只不过比易子瑜要差那么一点,名为肖俊才。’</p>

李景隆为朱雄英一一介绍这些文人。</p>

只不过在他的介绍中。</p>

朱雄英也发现了一点,南方的读书人太多了。</p>

北方的才子,也仅仅只有一人而已。</p>

由于地方差异,导致南方地区比较富饶,那么学生们的读书压力,自然也比北方学子的读书压力小太多了。</p>

再加上朝廷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南方人,所以在科举的时候,录取的基本上也都是南方学子。</p>

记得在洪武年间,还发生过南北榜案。</p>

南北榜案,是明初科举考试中的重大事件,又称春夏榜案,刘三吾舞弊案等。</p>

该案发生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因当年会试录取的51名进士全部是南方人,导致北方举人联名上书告发考官偏袒南方人,最终引发了一场科举舞弊和反舞弊的事件。</p>

而朱元璋为了平息事态,重新进行了殿试,并亲自阅卷,录取了61名北方人为进士,同时严惩了相关官员。</p>

这一事件也促使明朝后来的科举制度实行了南北分卷制度,以平衡南北文化差异和地域矛盾。</p>

从政治的目光角度来说,南北榜案不仅是一场科举舞弊和反舞弊事件,更是一场统治者利用科举来扩大统治基础、笼络士人的政治事件。</p>

它反映了明初社会政治中存在的多种矛盾和冲突,也影响了明朝后来的科举制度和政治格局的变化。</p>

从科举制度的角度来看,该案暴露了明初科举制度的一些缺陷和问题,如考试标准不统一、考官不公正等。</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