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螃蟹不如猪肉香(1/1)

作者:吃草的豹子

朕要把江山折腾黄了第430章 螃蟹不如猪肉香

钱康回道, “回皇上的话,除了关树铭在浙江任知府以外,张靖飞、赵山、马子超、黄衷心、魏卫都在这里。 他们都非常珍惜眼前的机会,尽职尽责,而且都已经把采矿行业吃透!” 伊宁道, “看来你明白了朕的意思,咱们太缺采矿的人才。 找个机会,把他们放出去独当一面! 以后,你更要注意多培养人才,而且要人品好的才行!” “微臣明白,干这一行,凭的就是人品和良心,要不然,漏洞太大了!” “对,你还要摸索出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只有制度合理,才能有高的效率。” 离开招远,伊宁一行顺着海边往北走来到了利津县。 这里是后世的东营胜利油田所在地,石油开采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这里本来都是大片的盐碱地,除了芦苇什么都不长。 现在的黑色石油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土地。 附近的村民都成了石油工人,而且,附近现在已经在建各种化工厂。 电力的应用,解决了大问题。 现在已经有磕头虫采油机逐渐取代人工开采。 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大大提高了效率,石油产量翻着番的往上涨。 以后这里老百姓的日子会过得比蜜甜。 伊宁来了不能白来,对有功人员进行表彰奖励,伊宁用渤海湾的大螃蟹招待大家。 现在正是螃蟹肥美的季节,汁鲜膏美,一斤多重的大螃蟹比比皆是。 这在后世这么大个的纯天然野生的大螃蟹可是难得的好玩意儿。 不过,看着大家兴致好像不高,难道大螃蟹都没有吸引力了吗。 经过了解才知道,这里离着海边近,大螃蟹和琵琶虾可以天天吃。 因为现在运输条件不行,这些海鲜捕捞上岸以后,根本就存放不了多长时间,也运不到远处去。 有时候到了下午卖不掉,就得白送人,所以海边大螃蟹琵琶虾并不值钱,大家都吃够了! 伊宁哑然而笑,经验主义害死人呀! 那就不吃螃蟹琵琶虾,大炖猪肉,管够! 这下子,工人们满意了,肥肥的猪肉膘吃着才香呢! 离开这里,伊宁继续北上,下一个目的地,天津造船厂。 正在建造中的天津造船厂占地八百亩,长度有一千三百多米。 有两座大型船坞和四座大型码头。 现在的厂长是沈葆桢。 说起这位沈葆桢在近代史上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他出生于1820年,今年三十一岁。他的父亲是沈廷枫,是位教书先生,母亲是林则徐的妹妹林慧芳。 他们家家境贫寒,光靠父亲微薄的束修养活不了一家人,母亲就做女红补贴家用。 沈葆桢十岁时,舅舅林则徐把自己的女儿林普晴许配给了他。 道光十六年(1836年),16岁的沈葆桢考取秀才。 1847年沈葆桢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前几个月被张祥想起来,把当时任监察御史的沈葆桢调来担任天津造船厂的厂长。 沈葆桢很纳闷,为什么要让自己来造船。 他向舅舅兼岳父请教,是不是沾了他的光。 林则徐考虑半天摇摇头, “不太可能,我从来没有向皇上提起过你,听说是张顾问举荐的你! 皇上对张顾问言听计从,咱们却从来没有和张顾问有来往,他为什么要举荐你,我也猜不透! 至于是何种原因并不重要,关键是不要辜负了皇上的重托!” 沈葆桢到了任上,一切从零开始,幸好。 他受林则徐的影响,早就对洋务有所涉猎,虽然建造船厂纷繁复杂,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也走上了正轨! 这期间,副厂长龚振麟父子俩对他帮助甚大。 历史上,龚振麟是晚清着名的造船和铸炮专家。 他根据林则徐给他提供的《车轮船图》进行仿制,先用人力驱动叶轮,在湖中试航成功,后又制成更大的舰只。 龚振麟还编写了《铸炮铁模图说》一书。 现在有了伊宁和张祥的技术加持,用不着他在费劲吧啦的研究怎么造先进的蒸汽轮船和怎么样铸造先进火炮,只要兢兢业业的工作就可以了! 从忙碌的船厂工地上回来,伊宁问道, “幼丹,船厂什么时候可以竣工?” 沈葆桢道, “回皇上的话,最快也要两年以后!” 伊宁摇摇头, “太慢了!” 沈葆桢现在已经充分了解了皇上的心思,急忙拿出一份计划双手呈上, “皇上,虽然船厂竣工不大可能提前,但微臣可以在明年年前造出第一艘战舰!” “哦,多大的战舰!” 沈葆桢道, “可以造一艘木壳明轮炮舰。” “木壳明轮船,尺寸呢?能跑多快?” “长241尺,可以跑大概12节” “个头还可以,跑的太慢了,还不如有的风帆船跑的快!” 伊宁的记忆里,英国有一艘船,全船风帆有四万五千平方尺,最高可以跑到18节。 12节的速度确实不能让伊宁满意,速度就是海军将士的命呀! “皇上,我们现在的技术这已经算是最好的选择了!” 伊宁摆手, “不,技术很快就有,这艘船先不要造,你们等通知。 朕的意思是明年过年以前最起码要下水一艘五千吨级以上、航速超过25节的铁甲舰!” 伊宁查过资料,现在英、德最先进的战舰航速也没有超过25节的。 英国的无畏号战列舰1906年12月2日服役, 无畏号安装了18台鼓轮燃煤蒸汽锅炉,4台蒸汽轮机组,功率达到马力。 海试时航速达到224节,这已经是当时最快的船了。 所以,伊宁的要求不能低于这个速度, 当然,他现在手里掌握的技术,超过30节也没问题,只是加工难度大而已。 在这个年代,沈葆桢他们能想到造12节的明轮船已经很了不起了。 如果伊宁不是穿越者,他很可能还没有沈葆桢他们的前瞻性和创造性。 沈葆桢和龚振麟他们听到皇上说要造超过25节的战舰,顿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