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站错队了(1/2)

作者:青铜剑客

盛唐华章第554章 站错队了

梁州。</p>

从前它有一个更加出名的地名,叫做汉中郡。</p>

自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之后,废除郡县制,改为州县制,全国只设两级行政区域。</p>

唐承隋制,继续在全国实行州县制,并把所有地方的名字改成了“某”州,使得许多从前有特色的地名变得泯然于众,缺少辨识度。</p>

就像曾经的常山郡改成了镇州,襄阳郡改成了襄州,南阳郡改成了邓州,让很多人一头雾水,摸不着南北。</p>

杨坚推出州县两级制的目的是为了杜绝出现东汉末年诸侯割据的现象,所以直接把州降到了郡的级别,由州刺史直接向朝廷负责。</p>

但李唐代隋之后面积扩大了将近三倍,全国各地的州发展到三百五十多个,如此庞大的摊子让朝廷中枢管理不过来,每天各个衙门的文书堆积如山一般。</p>

于是,李世民根据各地山川地形,效仿汉朝在全国设立了十个道来监察各州。</p>

但有句话不得不提,李唐对道这一级别的划分可以说是一坨屎,根本无法像汉朝那样直观明了,所以也没有传承太久,到了宋朝就被废黜。</p>

像汉朝的荆州、徐州、冀州等等,哪怕过去两千年,只要提起来,后人马上就能知道大概方位。</p>

但说起唐朝的山南道、黔中道、淮南道,又有多少普通人在不查阅资料的情况下准确的说出其大概位置?</p>

这些道的长官被称为采访使,对州县只有监察弹劾的权力,没有领导权力,而且不常设,属于临时派遣性质,大部分时间都无人担任。</p>

到了开元年间,李隆基不再设置采访使,而是以节度使代替,并改州为郡,因此在开元、天宝年间,很多州郡都是两个名字共同使用。</p>

譬如,裴宽这次来出使的汉中郡,有人叫他梁州,有人叫他汉中。</p>

但李瑛已经下定决心,等平定了洛阳与幽州之后,将对全国实行行政改革,借鉴明朝的行政制度来杜绝藩镇做大,将节度使这个致命毒瘤扼杀在摇篮之中。</p>

裴宽带了百十名随从离开长安,向西经陈仓大散关,再走褒斜道,用了四天的功夫抵达了汉中郡的治所南郑县。</p>

自从长安沦陷之后,田仁琬就退守汉中,李楷洛、李光进父子率领三万多人尾随追袭。</p>

田仁琬屯兵汉中,据城死守,并派人前往洛阳求援。</p>

但洛阳那边已经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又去哪里抽调兵马来支援田仁琬?</p>

于是李林甫代表朝廷给他回了一封书信,让田仁琬从剑南道和山南道征兵,挖掘自身的潜力,与朝廷共渡难关。</p>

为了安抚田仁琬,武太后册封了他一个山南道防御使的官职,让他全权负责剑南道与山南道的军事,阻挡叛军对山南和剑南的进攻。</p>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获得了一个正三品的防御使职位,田仁琬便打起精神,坚守汉中。</p>

李楷洛向南郑发起了几次进攻,俱都被田仁琬打退,两军陷入胶着态势。</p>

田仁琬一边派人前往成都调兵,一边派人在山南西道治下的金州、巴州、利州征兵,全力抵挡长安军的推进。</p>

就在这时候,吐蕃人向陇右发起了进攻,李楷洛奉诏撤退,率领麾下的三万人马一夜之间撤离了汉中。</p>

这让田仁琬稍稍松了一口气,一边继续募兵,一边派出使者刺探河南、淮南,以及荆襄的情报。</p>

斥候从各地送回的情报让田仁琬忧心忡忡,寝食难安,对洛阳朝廷的前景心生悲观。</p>

河东全境已经沦陷,十几万长安军正在渡河围攻洛阳。</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