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县供销社之行30(1/2)

作者:海魂0817

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第三十章 县供销社之行30

第二天一早,送走了周明山一行人之后,按照约定的时间,刘岩和周海洋,来到了永峰县供销社。</p>

华国的供销社是六、七十年代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遍布全国各地。</p>

供销社是由政府经营的,属于国营单位。</p>

在物质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便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全部,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什么都有。供销社的东西也从来没愁过卖不出去。</p>

有许多时候,哪家生孩子需要红糖、鸡蛋,婚嫁需要购买缝纫机、手表、自行车等大件的东西,还得有供销社主任的批条,才能买到。</p>

所以,在供销社上班是相当有面子的,是当年非常吃香的职业。作为县供销社主任,那就更不用说了,连县里的主要领导,平时见到,都得客客气气的。</p>

王强跟父亲提前打了招呼后,一大早就在供销社门口等候。见到刘岩和周海洋之后,三个人就直奔王强父亲王宇峰主任的办公室。</p>

鉴于三人曾经都是源平知青点的插队知青,以及王强父子之间的关系,刘岩觉得,跟王宇峰见面就用不着拐弯抹角了。</p>

第一次接触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目前县供销社对竹制品的品种和数量的需求,进货渠道、进货价格,以及每个月销售数量和主要的客户群体。</p>

除此之外,刘岩打算买几件目前销量比较好的样品带回去,让范丽莉她妈和几个嫂子做几个类似的东西。</p>

只要做工比原进货渠道好,价格不比别人高,而且又有王强这层人脉关系,就不愁供销社不同意合作。</p>

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几件别人没有的特殊品种,比如冬暖夏凉、对关节炎和颈椎有一定疗效的百丈梯田竹制品,在帮助县供销社拓展新的市场和客户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源平村的收益……</p>

只要源平的竹制品工艺、功能、款式和价格有优势,双方的合作,对供销社是绝对有利的。</p>

因此,今天上午的拜访,刘岩胸有成竹,也势在必得。</p>

王强介绍了双方之后,刘岩便直接向王宇峰说明了此行的来意。</p>

如预料之中,王宇峰听完刘岩的一番介绍后,一口痛快的答应了:“县供销社原来的竹制品,主要来源于邻省的供货渠道。</p>

最大的问题是产品款式单一、做工粗糙。虽然产品单价不贵,但加上长途运输,成本增加了不少。</p>

如果能在本地解决货源的问题,无论从实效还是流动资金占用,对供销社都是有利的。</p>

当然,如果在做工、款式、功能用途上能有所突破和提高,这对于村办工厂和供销社来说,都是一件好事!</p>

“王主任,您看看这样行吗?能否让我们参观一下县供销社目前竹制品的样品,一是学习,二是买几个样品回去……”</p>

“没问题,我这就领你们去样品室。”王主任答应的非常爽快。</p>

……</p>

当三人走出县供销社的时候,已经接近中午了。</p>

“竹器厂的事儿,目前的关键,就看源平村了。”王强说道。</p>

“我们今天回去,马上就着手样品的制作。海洋,等到制作样品的工作分配下去,你就负责盯着验收,一定不能偷工减料,原材料不能以次充好。</p>

等到样品出来之后,就立即联系王强。王强,县供销社这边,今后就靠你了。”</p>

......</p>

跟王强分手后,刘岩和周海洋就向着县委大院的方向走去......</p>

永峰县委大院建于五十年代初期,1964年重新修建后,在院内加盖了几栋宿舍楼。目前县委和县革委会都在一个大院内办公。</p>

当刘岩和周海洋到的时候,裴晓虹已经在大院门口等候。</p>

走进大院,映入眼帘的是前院的三栋五层办公楼,进入后院,则是三栋不同规格的宿舍楼,院内的所有建筑清一色的青砖。</p>

院子里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生长多年的高大树木。</p>

沿着绿茵草地间的石板小路,来到了一栋三层单元楼房前。</p>

这栋楼一共住着六户人家,一梯两户,住的是永峰县的几位主要领导。</p>

裴长远家就在这栋楼二层朝东的一套单元里。</p>

这是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这个时候,裴晓虹的爸爸妈妈还没下班。</p>

“晓虹,你爸我们昨天都见过了,人挺不错的,爽快,平易近人。知道你妈是县医院院长,但我和刘岩可是头一回见……”周海洋笑着说道。</p>

“你俩给我爸的印象挺好的,昨晚老听他念叨你们,尤其是刘岩。至于我妈嘛……”裴晓虹笑了笑,大大方方接着说道:“我们家除了伟人的画像和语录之外,不挂别的照片。</p>

但书橱里,有一张我妈在大学时期和全班同学的合影,你们过来看。”</p>

裴晓虹一边走一边说:“在很多人的眼里,我妈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p>

但跟她接触时间长的人都知道,她对人非常友好,心地善良,尤其对普通老百姓。</p>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一段与咱们源平村有关的故事。</p>

还记得时不时给咱们忆苦思甜的刘大爷吧?”</p>

“怎么会不记得?把马德山百丈梯田的竹子说的玄玄乎乎的......”刘岩笑着说道。</p>

“事情就发生在知青点派你俩到马德山守护山林苗的那段日子里.....”裴晓虹接着说道:</p>

刘大爷的腰部不知道被什么虫子咬了,长了一个大脓包,不小心弄破发炎了,肿得很厉害。</p>

去了长源公社卫生院几次都看不好,他就向范书记请假来到县城。</p>

那天,他起了个大早,到了县医院门诊大厅,就直奔正面的一间房间。</p>

直接推开门,看见有两个穿白大褂的医生坐在那儿。</p>

“你怎么随便闯进来?”一位医生问道。</p>

“我腰疼,请医生给看看。”</p>

医生耐着性子告诉他:“看病要先去门诊挂号,然后排队叫到号再进入房间。”</p>

“我是贫下中农,看病还要挂号吗?”</p>

“无论是谁,都要排队挂号,我们这里不搞特殊。”</p>

“在公社医院看病都不要。”刘大爷嘴里嘀咕着,很不高兴的走出房间。</p>

只听见身后“砰!”的一声,房门关上了。</p>

刘大爷说的也对,确实,那个年代,有很多地方的医院,贫下中农和工人看病,就像军人看病优先一样,可以特殊照顾,用不着排队,甚至可以随便插队。</p>

但永锋县医院没有这个规矩。</p>

按照裴晓红妈妈的话说: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应该人人平等。不分出身,不分贫富贵贱。</p>

……</p>

【作者题外话】:长篇连载小说《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到二十一世纪,故事主线跨越四十多年。</p>

本作品与众多描写寒门弟子官场升迁的作品不同,主要描写了以刘岩为代表的、经历那场史无前例运动和上山下乡蹉跎岁月的干部子弟,在七七年恢复高考第一届考上大学、八十年代初进入官场后的一步步历程……</p>

这些人并没有因为当年父辈遭受到迫害,而对国家和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p>

而是在上山下乡的运动中,在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社会工程中,在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尽了自己的努力,并取得了不可磨灭的业绩。</p>

应该承认,上山下乡运动,使得他们学会了冷静地、较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了国情,尤其是农村的实际情况。</p>

他们亲眼看到并亲身体会到,城乡差别是多么巨大,地域间发展是多么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多么贫穷,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的反差。</p>

在一踏上这块贫瘠的土地时,他们曾经都从心里和实际行动中,立志要以自己的青春热血改变农村的现状。并确确实实为此抛洒了自己汗水。</p>

但是,在艰苦奋斗的过程中,他们中的很多人,逐渐清醒认识到了一个现实,那就是:要彻底改变农村贫困面貌,是如此之艰难。</p>

但是,上山下乡造就了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成为了中国社会中一个相当稳定和可以充分信赖的群体。</p>

在当时那个年代,他们脱去学生装走进农村广阔天地,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实践中,逐渐摆脱了学生气、书生气,聪明起来、懂事起来、深沉起来了。</p>

在三大实践活动中,增长了见识、练就了本领、认识了社会、学会了思考。</p>

从农民乡亲们那儿学到了勤劳、纯朴、智慧、韧性和忍性。</p>

当然,也不否认,在农民尤其是个别农村基层干部身上,也看到了沉淀着祖辈沿袭下来的各种消极因素和劣根。</p>

但他们依然同淳朴的农民保持着割不断的深情和联系。</p>

上山下乡使得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养成了不甘落后、不甘沉沦、奋发进取的人生信念。</p>

培养起了体察国情、民情,关切民族命运,希冀国家稳步发展的政治品格。</p>

所以,当他们走进官场的时候,会以一种更深沉的目光,去观察国家的变迁,去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和发展。</p>

…… 第二天一早,送走了周明山一行人之后,按照约定的时间,刘岩和周海洋,来到了永峰县供销社。</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