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第三百五十三章 探访下岗工人【中午12点…337
周海洋闻言,不由得伸出手,向上衣口袋摸了摸。</p>
高秘书长见状,连忙拉开随身携带的皮包,从里面拿出一个信封,递给周海洋。</p>
周海洋瞄了一眼信封,上面写着1000元的字样。随即就递给了老头。</p>
接着,又握着俩口子的手说:“老人家,委屈你们了!</p>
你们年轻时为了支援永梁的建设,放弃在大城市生活的机会,来到这里。</p>
现在老了,该安享晚年了,厂子却不行了。</p>
党和政府对不起你们啊,让你们受罪了。</p>
我们一定会尽快想出办法来,救活这个厂子,让你们能安度晚年。</p>
今后有什么困难,尽管到市委来找我,只要我能够做的,一定为你们做。”</p>
周海洋的一番话,说的老俩口热泪盈眶。</p>
老头紧紧握着周海洋的手,一个劲地说:“谢谢,谢谢,太感谢了。”</p>
从老技术员家里走出来,周海洋的两眼已经湿润了。</p>
大家看他情绪不好,都不敢说话。</p>
接着,又敲开三楼的一户人家。</p>
家里只有一个老太太,还有一个五岁的小男孩。</p>
一问才知道,这是祖孙两代人。</p>
老太太对周海洋说:</p>
儿子和媳妇,原来都是棉纺织厂的工人,前几年下岗了。</p>
因为没有什么技术,只好在外面打短工。</p>
儿子现在给一家私营企业当保安,每月有500多块钱的收入。</p>
媳妇在一家餐厅的厨房刷盘子,每月也有500多块钱的收入。</p>
因为收入低,扣除一家三口日常的生活费,还不够小孩上幼儿园一年700多块的学费,只好把老娘从农村接来带孩子。</p>
老太太家里还有3亩多地,老头子一个人在家里守着。</p>
农忙时,老太太就回村里,帮老头子做饭干活。</p>
周海洋看看他们家,整个一个典型的家徒四壁。</p>
比那刚才两个知识分子的家庭更差。</p>
于是,他又从高秘书长手里接过一个信封,告诉老太太:“里面有1000块钱,让孩子去上幼儿园吧,别耽误了他。</p>
你也抽空回乡下多陪陪老头子。”</p>
老太太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钱。</p>
激动的说不出一句话,只是一个劲的给周海洋鞠躬。</p>
接着,又看了几户人家,情况大同小异。</p>
永梁棉纺织厂的职工,这几年生活出了名的艰苦。</p>
在怀宁时,周海洋就略有耳闻。</p>
这几年,江宁省经济飞速发展,许多城市都建起了无数的高楼大厦。</p>
其中包括许多高级的宾馆、酒店和娱乐场所。</p>
这里面,哪一个地方都少不了年轻女孩子的身影。</p>
在这些地方,几乎都能够找到当年永梁棉纺织厂下岗的纺织女工,甚至是她们的女儿。</p>
永梁棉纺织厂原来有2万多员工,其中绝大多数是纺织女工。</p>
她们当中有些是前些年纺织学校或者技工学校的毕业生。</p>
有些是八十年代初返城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p>
还有一些是从农村招工来的。</p>
当初,为了能够进入棉纺织厂当个工人,他们的父母托了不少关系,送了不少人情礼,才为自己的孩子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