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第468章 没有严阁老
时间缓缓来到二月底,京城会试的成绩也即将揭晓。 前一日,魏广德给裕王、殷士谵告了假,晚上就前往九江会馆,和赶考的举子们一起等待会试结果,一起的自然还有劳堪、欧阳一敬等人。 欧阳一敬已经从萧山知县任上被魏广德运作回到京城,安插进六科,现任刑科给事中一职。 “听说三省的父亲也参加这次会试?” 坐在席间,劳堪忽然开口问道。 他口中的三省是曾省吾,现任富春知县,说起来也有意思,曾省吾在嘉靖三十五年就进士登科,其父亲却参加四十一年的会试。 “之前收到三省的信,前些日子我去湖广会馆看了他。” 魏广德笑着点点头道,虽然现在增加落籍在湖广安陆,可毕竟是彭泽曾家的分支。 彭泽曾家这些年,本家没出几个人才,全落在安陆那一支上了。 “他们家也是厉害,三代人都是举人,到是最小的三省先登科。” 魏广德想到知道的情况,笑着对劳堪等人说道,“也不知道这次曾伯父能不能过的了会试。” “元述他们还在拼乡试,要是知道了怕又要羞愧难当了。” 这时候,欧阳一敬忽然插话进来道。 “能过院试其实就已经说明水平到了,后面的乡试、会试,更多的还是运气,就好比我,也就是乡试的时候闪了次腰,之后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魏广德笑呵呵说道。 他说这话虽是实情,可也是为了宽一宽劳悳、张道他们的心,都是亲自主抓此事,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赋役黄册》,以户为单位进行户籍登记,内容包括家庭成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丁口、土地、房产和户级。 此次行动,有天子监督,又派出大量的监察御史参与和监督了此次普查,因此数据真实性很高,当时普查人口为接近六千万。 因送给户部的一册,封面用黄纸,故称黄册。 按规定,黄册十年一造,每册一式四份,分别上报中央户部及省、府、县户房存档。 不过就魏广德所能查到的资料,明朝貌似人口最多的是在永乐元年,黄册记载人口达到一千一百万户,六千六百余万口。 天下承平百年,十年前最新的黄册显然,大明朝人口为六千三百余万,较永乐时期居然少了三百万人。 因为大明人口百余年来变化不大,自然各大盐场产盐也有定数,通过控制盐引稳定盐价。 魏广德当初还在崩山堡的时候就知道,老家那边就有隐户,他们无产无业不记录在黄册之上,这样的现象自然不会只在自家才有,全国各省皆然。 没人知道这时候的大明朝到底有多少人口,但是官方黄册上始终就是六千余万人。 在魏广德不知道的后世,满清入关夺取天下之时,接收明朝户部管理的黄册,居然有人从这堆大明最重要的文档中发现了崇祯二十四年赋役黄册。 至于崇祯年间黄册上的人户姓名居然和洪武年间的一模一样,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隐藏的人口,自然也有巨大的食盐需求,这就是私盐盛销的原因,官盐根本不够卖。 至于大明一年只有一百多万两银子的盐税,自然也没人有意见,盐税当然要和人口挂钩,没有人口盐税哪里能涨上去。 当初听张富贵的,跑一次盐就可以赚几万两银子,魏广德也只当这生意肯定赚钱,但每年需求就那么多,能跑几趟,所以在科举入仕,特别是进入翰林院之后他也就不往盐政那边去想了。 好像家里,现在每年也就能从这条生意上赚万把两银子的分红,这已经是很庞大的一笔财富了,在过去是根本不敢想的。 可是这次,老丈人徐鹏举的大手笔是真让魏广德心惊,他们能拿出这么多银子,只为保住那条黄金水道? 信里说的清楚,让他先送几千两银子给徐阶和袁炜试探下口气,毕竟是要和权侵朝野的严嵩对话,银子不给足,人家还真未必肯买账,不过这也太多了。 稍微盘算一番,魏广德就大概定下价码,徐阶那里送三千两银子,袁炜那里先给二千两银子,让商号的人换成会票自己过去拿。 不过用什么理由,魏广德就感觉一阵烦躁。 南京的想法是好,可是现在兵部并未向南京下发公文,貌似时间早了点。 不过也不怪徐鹏举那么紧张,毕竟距离京城路途遥远,就怕万一皇帝被严嵩说动心,来个乾纲独断,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 事儿有点难办,银子也不好送出去,魏广德还在琢磨此事,时间悄然就过去了几日。 “殷大人,魏大人,这是西苑刚刚传出来的旨意。” 就在魏广德在裕王府里看书的时候,有内侍气喘吁吁送进来一张条子。 魏广德和殷士谵都放下书,魏广德距离那内侍稍近些,伸手就接过条子看了看。 没啥大不了的,年年殿试都如此。 条子上的内容很简单,嘉靖皇帝对今科殿试派出读卷官。 “就是读卷官的旨意。” 魏广德浑不在意的说道,伸手就把手里的条子递向殷士谵,不过在殷士谵伸手接过前魏广德忽然警觉到什么。 “不对。” 说话间,魏广德已经把递出去的条子收了回来,又仔细观看起来。 魏广德一惊一乍的样子激起了殷士谵的好奇,“怎么了。” 不等魏广德再递出条子,他已经站起来走到魏广德身边,视线落到那张条子上。 “没有严阁老。” 耳中就听到魏广德的话,殷士谵心里就是一惊,随即看向那张纸条,仔细看起来。 “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徐阶、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袁炜、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杨博郭朴高燿蔡云程雷礼潘恩董份高拱万采裴宇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