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说钮一篇第347章 婉清叙事 二(辛卯 辛卯 壬申 午时)
二叔给我安排三位死士保护我是多余的,如今的我自保着实没问题,我担心的是,一旦和张家人、京卫营打起来,金子和胖子怎么办。 边吃饭我边跟他们商量,封门村有两个村口,下游的村口无人把守,遇到大的变故,金子、胖子、张青云就去下游村口躲避,等待时机逃离此地。张天阳和两名钮家兄弟,关键的时候拖住张家发动异能,我能轻松搞定他们,其他人不足为虑。 金子在一边笑得快喷饭了,直说我想得太天真,天真得跟个鹌鹑似的。 我不喜欢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俗话说得好,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只要后路足够多,就不怕出现逆天的死局。 婉清这个小姑娘吃饭吃得挺多,一连干了六份自热盖饭。为补充傀儡虫的能量,在没有血液的情况下,的确得需要多摄入一些食物。 吃饭完,婉清带我到白冰的卧室。卧室的书桌上有很多手稿,记录着归来村二百多年来经历的大小事件。手稿的纸张大多都已经泛黄酥脆得厉害,轻轻拿起都会碎成一块一块的。我只好从婉清的记忆里读取白冰的后半生是如何度过的。 崇宁公主改名白冰以后,隐居在玉龙雪山山脉之间的归来村,其连带获罪的家奴和牛家一些亲属也居住在此。刚开始的十多年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并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发生。顶多是白冰会有意无意从口中吐出小飞虫,小飞虫钻入女子体内还好,并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可一旦进入男人身体,一个小时时间便会发生突变。白冰心性善良,变成血人的怪物听她的话,她就让那些血人跳入冰河之中冰封,才不会引起外人的恐慌。 白冰用了很长时间才弄明白小飞虫的由来,原来是她体内的蛊虫孵化出来的,可以控制活人与死人,自己的贴身丫鬟几乎全被感染了,婉清便是其中一个。白冰自我摸索,后面终于可以控制自己不往外吐小飞虫了。 不管是体内拥有傀儡虫还是傀儡子虫,都可以青春永驻、寿命长存。村中的居民发现白冰和她的丫鬟不老不死,认为白冰必是仙人点化的结果,大家都拥护白冰成为归来村的族长,让她庇佑一村百姓。 白冰是明太祖的三女儿,身份显贵,当个一村族长合情合理。不过白冰并不喜欢管理村中杂事,又让村民公选出了村长,平时管理归来村,遇到大事再通报于白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个女人在古时能活个七八十岁已是极为难得之事,何况白冰活过了好几任皇帝,她的传说渐渐传遍了滇南,到归来村沾长寿之气的人越来越多。 其实,故事发生到这里,一切才刚刚开始。白冰的存在引发了各方势力的关注,他们或觊觎她的长生之术,或企图利用她的影响力达成自己的目的。而归来村也不再是那个宁静的世外桃源,一场巨大的风暴即将席卷而来。 丽水知府亲自上山求见白冰族长,他的要求很奇特,求白冰体内一滴血液。 那个知府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这得归功于东华国的各种传说。东华国从开天辟地三皇五帝开始,到知府所在的成化年间,各种神仙史书、传记、小说层出不穷。里面大多描述:神仙通常拥有漫长的寿命,他们的血液中可能蕴含着长生不老的秘密,凡人喝了神仙的血后,有可能会获得延长寿命的效果,甚至实现长生不老。 知府对仙人之说深信不疑,得仙人一滴血,自己也可以百病全消,长命百岁。 这种荒唐的想法,白冰自然是断然拒绝。她隐居于此,本就为了避开尘世的纷扰,又怎会轻易将自己的血液给予他人。更何况,她深知自己的血液并非什么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不过是世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知府并未就此罢休,他三番五次派人前来劝说,甚至许下种种好处。但白冰始终不为所动,归来村也因知府的纠缠而不得安宁,甚至利用自己的权利威逼村民,村民们开始对白冰有所抱怨,认为她的拒绝给村子带来了麻烦。 面对这样的困境,白冰陷入了沉思。她一方面不想违背自己的原则,另一方面又不想让村民们继续受到牵连。最终,她决定与知府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谈判,试图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白冰赠送给了知府一只傀儡子虫,知府的下场有多恐怖不必多说,我也能猜的到,他不但变成了血尸,还杀光了他带来的一众府衙市吏。 风波过后,白冰开始研究起自己的血液来,她的血液果真能救人治病。 经过反复的尝试和探索,白冰发现自己血液中的特殊成分对于许多疑难杂症都有着神奇的疗效。无论是久治不愈的恶疾,还是让人痛苦不堪的顽症,只需少量她的血液入药,便能药到病除。 这个发现让白冰既惊喜又担忧。惊喜的是,自己的血液能够帮助那些深受病痛折磨的人;担忧的是,消息一旦传出,恐怕又会引来无数的麻烦和纷争。 为了谨慎行事,白冰只在归来村悄悄地为村民治病。那些原本被病痛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村民,在服用了含有她血液的药物后,逐渐恢复了健康,重新充满了活力。 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白冰血液能治病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丽水其它村落的人们纷纷慕名而来,求白冰施以援手。白冰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她一方面不忍心拒绝那些满怀希望的病人,另一方面又害怕因此打破归来村的平静。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白冰决定制定一些规则。她只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为病人治疗,并且严格控制血液的使用量,以确保自己的秘密不会被过度传播。 岁月终将会成为一本有记录的书,让白冰血液救人的事迹传到了东华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