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人才兴邦(1/1)

作者:一蓑烟雨任书海

大明,我来了!第46章 人才兴邦

赵豫刚坐下,赵豫又站了起来。 “陛下,臣还有事。” “还有何事?”朱祁镇纳闷的问道,钱给你了,权也给你了,人江南多的是,你随便招募便是了。 “据臣所知,我大明现在很多走私海商多用广船,打造广船多采用的是一种叫做铁力木的木材,其通体坚硬如铁,船身坚固,抗耐波涛,且防火性能好。但是铁力木采伐不易,适合造船的铁力木多生长于深山老林之中,一根铁力木从采伐到运至造船厂臣估算了一下大约…大约需要一百多两,一艘长10丈、阔3丈的广船约需花费三千两左右,这还不包括匠人的工钱支出。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所造的宝船花费更是巨万。” 朱祁镇听后,也是眉头紧皱,赵豫说的没错,大明虽然地大物博,可千百年来历朝历代兴建宫室,易于采伐的巨木几乎已经被消耗殆尽了。据说当年朱元璋立国之初兴建中都凤阳,采伐一棵巨木基本上要搭上两三条人命,这还不包括山中修路、遇河搭桥等花费,确实是得不偿失。 “诸位爱卿,你们也来说说吧。?”朱祁镇问道。 其他人你看我我看你,我们也不懂造船啊,唯一懂点造船的现在也被难住了。 见无人说话,赵豫又道:“臣知道一人,此人姓沈,名敬,杭州人士。当年他曾数次参与过宝船的设计和建造,并跟随三宝太监数次下西洋,其造船技艺堪称一绝,据臣所知,当年他曾建议从安南等地采购柚木建造宝船,可太宗皇帝以小国敝远,拒绝了他的提议。” 朱祁镇听后眼前一亮,我擦,人才啊,这个沈敬可能不为后人所知,可他的曾孙沈整可是大名鼎鼎,嘉靖年间的造船专家啊,他家里可是藏有大量各类造船图纸。 “此人现在在何处?”朱祁镇有些激动的问道。 众人见皇帝有些失态,心中暗道这个沈敬何许人也,居然让皇帝如此激动。 他们不知道的是,皇帝现在缺的就是人才,人才兴邦啊。 “此人现在应在杭州卫所。” “陈暄,快,快马传旨给杭州卫指挥使,务必找到此人,找到后务必礼遇此人,一路安全护送其到南京。” 陈暄虽然不解,可还是立刻去办了。 “哈哈哈,赵卿啊,你真是朕的福将啊。”朱祁镇大笑道。 “陛下,臣刚才说的改铁力木为柚木的事?” 朱祁镇虽然是个穿越货,可他也不懂两种木头之间的区别,于是问道:“柚木造船比铁力木如何?” “臣听说那些西洋人的商船多采用柚木,此木多产自安南缅甸等地,这种木头听说比铁力木轻,但是质地密且坚实耐用不易被海水腐蚀,且用它造船船体不易变形开裂,适合用于制造船板、龙骨、桅杆等关键部位。” “好,安南和缅甸都是我大明藩属国,这样吧,通知胡濙,自今年起,他们的贡品直接全部改成上贡柚木,运来的木头直接运到江南造船厂。” “传旨给沐晟,让他带兵进入缅甸,告诉缅甸那些当地土王,就说朝廷愿意出高价收购百年巨木,尤其是柚木多多益善,每根…恩…用半斤茶叶换。” 众人一阵无语,半斤茶叶换人家一根百年巨木?你这和抢有什么区别?你还让沐晟带兵去,赤裸裸的威胁啊,就沐晟那脾气,估计到人家土王手里连茶叶渣子都难剩下。 不过那是番邦,只要不是自家百姓,坑,也就坑了吧,反正大明只能占便宜,吃亏想都不要想。 夜色降临,乾清宫的灯火一直亮着,朱祁镇在书房内一直在奋笔疾书,现在摊子铺开了,人员也选定了,他需要尽快将各种细节落实。 南直隶的分田到户进行的热火朝天,而北京城内的内阁朝房里却吵翻了天。 “老国公,马阁老,于阁老,你们倒是拿个主意啊,如今陛下南巡,鞑靼二十万大军围困兰县(今兰州),这可如何是好?”兵部右侍郎柴车急的满头大汗道。 于谦盯着西北地图,眉头紧蹙,不过他并不担心兰县会有失,毕竟大明在此地屯有七万大军,而且都是善于苦战的甘陕之兵。 前阵子皇帝发来谕旨说已筹集到百万石粮草,不日即可运到洛阳,算算日子也快了。一旦粮草运到,加上兰县城高且坚,只要不主动出击,七八万人收缩到城内守个一年半载不成问题。 而且皇帝已经命朱勇统领山海、大宁、宣府大军出塞,做足了要攻打兀良哈的态势,想必这招围魏救赵会起到作用,只是需要时间。 “不必惊慌,兰县城防坚固,而且陛下早有部署,只要怀远侯能成功吸引兀良哈回援,兰县之危自会解除。”于谦心中计较片刻,说道。 “哎呦,我的于大人,我自然知道陛下的部署,可您别忘了,兰县可还有咱们一个藩王在呢。” 几人脸色瞬间一变,是啊,刚才光想着怎么解围了,怎么把肃王朱赡焰给忘了。 对于这位第二代肃王,也是大明最穷的藩王,大家本来对藩王就没啥好印象,尤其是他们这些文官,视这些藩王为洪水猛兽,恨不得隔三差五就撺掇着皇帝赶紧削了他们,就是知道,现在估计有人也是选择性的忽略了。 这位被大侄子建文和四大爷整的不要不要的最穷藩王,现在就躲在兰县里,如果一个不慎,被鞑子俘虏或者杀了,那影响太大了,毕竟大明自分封藩王到现在,还没有哪位藩王被鞑子俘虏过。 “陛下如今在南京,我看还是奏于太皇太后定夺为好。”马愉看了看于谦说道。 高谷、王佐等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于谦看了看一旁淡定自若的张辅,心道:我俩是最清楚皇帝的部署的,皇帝有意放开西北防线,放这帮鞑子进来,让李隆率军进驻在榆林一带,又让龙威骑兵团进驻大同一线,加上朱勇那边,这是要把这帮鞑子逐步干掉的节奏。 但是皇帝在给他们的信中只提了粮草及兵力部署,只字未提肃王的事,这会不会是皇帝有意为之呢?如果是,那就好办了,他们两个就可以以国防部和兵部的名义给甘肃总兵去令,只管守城其他的一概不管。 “本公以为既然陛下已有部署,就不必再拿这些事打扰太皇太后的清静了。”张辅看了看马愉和高谷等人说道。 “此事本公已飞鸽传书给陛下了,诸位就不要过于担心了,各自管好自己那摊事,其它的事就交给前线将士们吧。”张辅又道。 马愉一听,心中不快,立刻上前说道:“英国公,你此言何意?我等身为内阁大臣,什么叫各自管好自己的事其它的事不用管了?难到我们连过问军国大事的权力都没有了吗?” 张辅虎目圆睁,锐利的眼神让马愉心中有些怯意。 不过随即他收回目光,笑了笑道:“马大人误会了,本公的意思是陛下既然已经有了安排,我们还是遵从为好,难道马大人对陛下的安排有异议?” 马愉被张辅怼的一时不知如何反驳,但是还是硬邦邦的说道:“如今西北危急,陛下离京南巡,太皇太后有监国之责,无论如何必须奏于她老人家。” 张辅刚要开口,于谦伸手按了按他的胳膊,起身指着地图道:“西北看似危急,可陛下部署不可为不巧妙,我看还是等一等,至少也要等四天,毕竟我们收到的消息是四天前发来的,现在前线什么情况我们并不清楚。昨日太医院不是说太皇太后的头疾又犯了吗?现在将此事上奏,恐怕…不妥。” 一个当朝超品国公加一个实权兵部尚书都说了,其他人也不好再反对,至少于谦有一句话说的对,那就是现在前线什么情况他们一无所知,急吼吼的上奏了,老太太现在身体不好,万一有个闪失,他们可吃罪不起。 见无人反对,张辅站起身,拱拱手,大步走出了公房。 其他人也觉得留下也没什么意义,也只好各自散去了。 南京城,秦淮河畔,朱祁镇正领着杨老三侯宝等人,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完全不知京城内发生了什么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