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长歌第376章 虚虚实实
四月,魏国春耕开始后,南陈与西蜀在渝州的战事也进入了最激烈的时候。 蜀军中部督焦守成也已经来到了横江边,正在筹备渡河事宜。 此时正值汛期,横江如同一条怒吼的水龙一般不断拍击着堤坝,看着一条小船在一个巨大的浪拍击过后便失去了踪迹,留着短髯的焦守成嘬着牙花子皱眉问道。 “这横江真是性情难测,昨日祭祀河伯的时候还是风平浪静,拿了贡品今日就开始骂娘。” 一旁的将校对焦守成抱拳说道:“部督,我军水师现如今战船不足三百,无法与南陈水师抗衡,加之他们从沿海水师抽调了许多海船来横江,战力大增,这横江天堑恐怕不是那么容易过去的。” 焦守成瞥了一眼身旁的将校说道:“这点还用你说?” 那名将校尴尬地挠了挠头说道:“部督,可这天堑我们难道要飞过去不成?” 焦守成摩挲着短髯,黝黑地脸上看不出喜怒,他突然说道:“横江何止千里,我们难不成非要从闻州渡河?” 副将闻言一愣,而后说道:“若是我们不从闻州渡河,那该从何处渡河?” 焦守成嘿嘿一笑说道:“灯下黑。” 副将连忙看向舆图说道:“部督想要从何处渡河?” 焦守成说道:“这要看南陈水师什么时候来闻州。” “可我们两万余人如何悄悄进入南陈境内?” 焦守成转身上马说道:“我何时说要悄悄进入南陈境内了?” 四月末,就在渝州已大半失陷时,西蜀中部督焦守成麾下的虎卫军突然从闻州向毗邻的南陈舒州进发。 沿河防备的南陈方镇军被蜀军的突袭打得猝不及防,不过几日的功夫便丢了数座城池。 发现蜀军似乎已经放弃渡河的南陈军急忙从各地调动方镇军前往舒州堵截一路狂飙突进的蜀军。 五月初,来势汹汹的蜀军在南陈援兵赶到舒州之前便已经将舒州从中央一分为二。 南陈朝堂震动,南陈皇帝赵瑞在下旨斥责南陈舒州守将守土不利后,派出了中护军史太岁亲率两万宿卫军前往舒州。 此时正在全神贯注与毛从虎在渝州艰难拉锯的司马昭并没有在意焦守成的一番动作,在他看来,焦守成攻击南陈无非打得是围魏救赵的主意。 虽然他也曾经怀疑过焦守成的目的不止于此,但是他很快就在心中否决了自己的想法。 毕竟南陈水师将横江闻州段守得滴水不漏,就算焦守成再怎么调动南陈军,也没法从天上飞过来。 五月十日,蜀军突然从闻州征调了大量船只,在水师的护卫下开始尝试着在汹涌的横江上演练渡江。 发觉蜀军动作的南陈水师立刻加强了横江闻州一侧的防御,原本急着救援舒州的南陈军也放缓了步伐,开始谨守各自所在的位置。 蜀军大营中,焦守成看到南陈军已经被自己完全调动了起来,对一旁的副将说道:“下令豹卫军留下两千人迷惑南陈探子,余下士卒轻装简从向舒州进发。 下令虎卫军立刻就地征集船只,我们的时间并不充裕,动作要快。” 五月下旬,还是有些不甘心的章义下令运河水师沿江南下,做出了一副准备突袭京畿与庭州的态势。 司马昭得知后,立刻派出了被抽调得七七八八的运河水师沿运河布置铁索封锁运河河道,又从最近的舒州抽调了一部分横江水师的船只加强运河水师,同时加大了对魏军动向的探查力度。 五月末,本来楔在舒州中央的虎卫军突然拔营向最近的一处渡口急行军,并在第二日突袭了这处渡口,缴获了足以一次运送数千人的大小船只。 此时刚刚到达舒州的史太岁得知双方态势后,在中军大帐连续斩了两名方镇军军主的人头后下令各部向虎卫军占据的渡口扑了过去。 南陈的反应虽然很快,可焦守成连续多日急行军后已经赶到渡口,第一批运送士卒的船只也已经出发,等史太岁率军赶到渡口时,焦守成已经搭乘船只离开了渡口,站在渡口码头的史太岁只看到了江面上那林立的船帆与模糊地船只身影。 六月初,南陈军已经将渝州蜀军全部压缩到了渝州城周边,渝州各郡县皆已落到了南陈手中。 就在司马昭准备下令各军合围渝州城时,身后突然传来了不好的消息。 “庭州失陷。” 在波涛汹涌地江面上损失了千余人的焦守成在登陆后只是休整了一日,便率军向着庭州发起了猛攻。 在分布在庭州四郡的数千南陈军面对两万如狼似虎的蜀军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多山民的蜀军靠着一双腿三日行进两百余里,四日后便攻下了只留守了千余人防守的庭州城。 站在城外看着正不断从四门入城的士卒,焦守成对一旁的副将下令道:“告知各部,在城中休整一晚。” 副将看着焦守成问道:“那士卒们是否能” “不要耽误明日开拔和行军速度。” 焦守成撂下一句话后便打马走进了城中,副将连忙向一旁等候地塘马下令:“告知各部,将军有令,今夜城中所得权当赏赐,但是不要影响行军。” 当夜,火光夹杂着哀嚎声响彻庭州城,天亮后,当蜀军离开庭州城时,城中处处冒着滚滚浓烟,只剩下了遍布城内外的尸体与久久化不开的浓重血腥气。 哭声一直回荡在庭州城上空,连远处的乌鸦也被吸引,在空中不断盘旋着想要俯冲下去啄食城外的尸体。 蜀军在庭州城的所作所为很快便通过溃兵传到了正在率军回援的司马昭耳中。 愤怒的司马昭不顾裴慎的劝阻,先行率领三千骑快速向庭州挺进,跟随司马昭回援的荀英与裴慎只得率步卒加快速度跟进。 五日后,在焦守成攻破隆化郡兴隆县并且屠城后,与一路急进的司马昭在城外百里处官道上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