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调任(1/1)

作者:乐隐者

重绣人生第123章 调任

棣华郡主在季子墨那里没讨到好,气得脸通红,稳了稳情绪才走进御书房。 皇帝宣了她进去,皱着眉头:“棣华,御书房是朕处理公务的地方,以后没什么大事就别来了,有事找太后,太后自会转告朕。” 棣华郡主心往下一沉,尖着声音拖长音调道:“皇兄——” 虽是堂妹,也是太后养女,自小就叫皇兄,皇帝也没不允过。 皇帝打断了她的撒娇:“今日所为何事?” 棣华郡主敏锐察觉到皇帝的不耐,收起多余的表情,恭敬道:“回陛下,臣妹近日要办赏花宴,往年都是请宫里画师前去作画,听说季翰林的画在京中首屈一指,特求陛下指派季翰林去郡主府帮衬一二。” 这种小事,放在以前皇帝肯定准了,今日眉头却皱得能夹死苍蝇。 皇帝将手中的笔放在笔山之上,发出清脆的一声响。“棣华,京中画师也好,美男子也好,多如牛毛。你找谁朕都没意见,但季翰林是朕要重用的朝臣,你莫要扰他。” 皇帝语气低沉,隐隐带着不快。 响鼓不用重锤,都是聪明人,棣华郡主便知道,她在琼林苑的事情,皇帝知道了。她心中腾起一股愤怒的火焰,直冲脑门。 有些事彼此心照不宣,一旦说破就是一种羞辱。这么多年她乖巧地扮演好女儿、好妹妹,为皇家粉饰太平,不过看上区区一个状元,竟被皇帝当面敲打。本来她并不把季子墨多么放心上,得不到就算了,现在反倒被激起一股逆反之心。 棣华郡主勉强压制下情绪,僵着一张脸告退。 可循的,从翰林修撰做起,再陆续攀升至侍读、侍读学士、翰林学士,再任礼部或吏部侍郎,礼部或吏部尚书,最终直入内阁成为大学士。 常言道,非翰林不入内阁,状元郎一般不会离开翰林院去六部,即使出去也是在礼部和吏部轮转,去户部都极为罕见,更不用说兵刑工下三部了。工部尚书在六部尚书中都是最不起眼的,入内阁的绝无仅有,季子墨去了工部,也就基本断了登阁拜相之路。 圣旨一出,多少人为季子墨扼腕可惜,三元及,变成了整日埋头画图纸,忙得脚不沾地。有时干脆不回家,就住在值房里。 另一边,水清桦也忙碌不堪,不过不是为了芙蓉园,那里自有叶锦城打理,是她经不住长姐明桦的软磨硬泡,接了个新活计:给玉先生的学堂开刺绣班。 “二妹,你的绣坊若做得好肯定要招人吧,下次你再去哪里找落魄的千金小姐?不如自己从头培养,虽然多花费点时间,但是知根知底,省得再出一个孟绣娘。”明桦撺掇她。 这句话倒是说到她心里了。招募流民也好,落魄千金也好,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从办绣坊的第一天起,她就被缺人这个问题所困扰,每次都左支右绌,狼狈不堪。以后,她的绣坊不仅会在江夏与京城,也许还会开到更多地方,难道每一次都涉险过关吗? 她必须主动去解决“人”这个问题。不懂诗词歌赋,她教;不懂丹青绘画,她教;不懂女红针法,她教。等有了足够的人,她就可以开更多的绣坊,甚至开到江南之地去。 心中有了这样的盘算,她很爽快地接下长姐的活计,成了玉先生学堂的第一位刺绣夫子。 她的学生都是附近大杂院里的女孩子,年纪多在十到十五岁之间。她们在小学堂里学了读书识字,结业后分流到各个手艺班里,其中学刺绣的最多。在她这里,不论从前有无女红基础,是不是跟着娘亲学过绣花,全部从头开始,从最基本的平针开始学。 季菲知道娘亲当夫子的事,不以为然:“娘,您一个人能教几个学生?绣坊随时都需要用人,等这批学生好几年后出师,黄花菜都凉了。” 水清桦一想也是:“那你有什么好主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