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才是皇太孙第一百一十九章 人才116
外在原因是现在的日本海禁,但是有些不法商贩为了赚钱走私再加上现在的日本实际上也是分裂的状态,有着南北朝之分,有着两个天皇所以一些战败的领主、浪人等,也有不少成为了倭寇</p>
再加上张士诚等南方的残余势力以及沿海走私商与日本海贼合作,倭寇的隐患不算小</p>
福广那边,自然是需要安排另外的人去查看一番</p>
朱允熥对于开海的事情一直都有期待,他也知道在任何年代,想要出海都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这是不可避免的一些事情</p>
可是承担风险,和拿人命去赌,那是两码事,还是需要做些技术积累才好</p>
看到郭镇要走,朱允熥说道,“去了浙江,记得去趟武林王那里朝觐是一回事,回来祭拜也少不了他啊,怕是在外头游山玩水玩昏了头”</p>
郭镇面色古怪的领命,那个一度被认为无比接近皇太孙宝座的武林王,现在也是朝堂文武勋贵的一个‘禁忌’,根本不敢提</p>
其实朱允炆在就藩后回来过,不过也就是朝觐之后就是祭拜太子朱标,然后就马不停蹄的赶回杭州皇帝基本不接近他,吕氏在深宫也不好见他</p>
主要也是这位武林王很特殊,就藩之前的‘贤明’自降供用可是给宗室狠狠的上了一课就算是再杭州就藩,去年还曾经传出挥霍无度,以至于需要皇太孙筹集金银去救助</p>
这样的一个结果,自然是皇帝非常愤怒,下旨呵斥不说,还在考虑给宗室供用不能一次给清,考虑不能在宗室藩王就封地直接拿走米粮</p>
其实明眼人都清楚,那位武林王是被太孙拿捏住了,成为了皇太孙刷名声、立威望的工具了但是不管怎么说,表面上是兄友弟恭,堪称天下楷模</p>
这一次武林王要是回京了,不知道又要被怎么折腾</p>
尤其是现在皇帝、太孙对于朝堂的掌控进一步的增强,这位武林王回京了,肯定是有大事</p>
看到郭镇离开,朱允熥笑着说道,“过两天让姑姑们、姑父们入宫,就说我这个侄儿开个家宴还在京里的叔叔们,也一并过来,就在东宫好了”</p>
张福生小声提醒说道,“殿下,这些事该告知陛下”</p>
朱允熥白了一眼张福生,“用得着你说?”</p>
张福生立刻跪下,一副惶恐的样子,“奴婢知罪!”</p>
“起来吧”朱允熥有些意兴阑珊的说道,“你也在我跟前两年了,我是什么性子你也知道你都如此,算了”</p>
玩笑不能开,除了朱允熥的身份之外,同样是因为他的一些做事风格、他的性格,让很多人感觉到‘伴君如伴虎’</p>
朱允熥没有立刻急着去找老朱,而是拿起奏章仔细的看了起来</p>
他还是有些进步的,老朱给的批复奏章的权限也在增大,一些政事实际上现在都是朱允熥直接处理,这已经不只是普通的观政</p>
甚至朱允熥的‘观政’都算是糊涂账,他不用每天都去上朝,可是几乎每天都要坐衙,要在文华殿处理很多的事情</p>
别人是有名无实,朱允熥恰恰相反是有实无名,缺了一个皇帝亲自下旨的‘观政’,也没有皇帝亲自下旨的‘理政’</p>
大家也都揣着明白装糊涂,在这个时候去和皇帝、太孙计较这些事情,是自找麻烦</p>
春耕秋收,这些事情非常重要,可是朱允熥担心的是春夏的时候会出现天灾人祸</p>
朱允熥拿起毛笔,提笔写道,“耕稼,衣食之原,民生之所资而时有旱涝,不可不备朕每令有司修治水利,而有司不以时奉行,致令民受其患”</p>
没有错别字,朱允熥就是写的‘朕’,虽然老朱很多时候写圣旨也是‘我’、‘吾’等,不过用‘朕’也不会错</p>
“遣国子监生及人材分赴天下郡县督吏民修治水利,集吏民乘农隙相度其宜,凡陂塘湖堰可储蓄以备干旱宣泄、以防霖潦的,皆宜因其地势修治勿妄兴工役掊克吾民”</p>
朱允熥写好这些,交给张福生,“送去给我大姑父,令国子监照办”</p>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可是也不算是绝对</p>
老朱此前就规定了,大明朝的读书人要练习射术虽然现在的大部分士子还不算是具备君子六艺,可是也不全都是只会之乎者也</p>
国子监的这些学子们除了读书,也是半只脚迈入官场,朝堂上也有不少官员是直接从国子监挑选</p>
让大明最高学府的学子们去做些实事、了解民生等,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p>
免得有些人只会夸夸其谈,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施政理念要将理论结合实际,这才是一个官员应该具备的品质,要做出一些实事才好!</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