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两代人的握手(3k)143(1/2)

作者:打小就清澈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第137章 两代人的握手(3k)143

陈总一愣,你吃鸡蛋就得了呗,还要看下蛋的鸡?</p>

不过这也是正常反应,对于解决了向总工艺研究上一个大麻烦的人,他想当面致谢也是正常。</p>

再说了,带他过去看看试制现场,也能让他更安心,同时看到我们十七机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付出了多大的努力。</p>

宣传自己系统嘛,不寒碜。</p>

陈总笑笑:“向总,牵头试制材料的人,是我们厂技术处研究室的高主任,以及他带领的我们厂和京钢厂的联合试制组。他们现在不在轧钢厂,我们这里是轧板的,试制炼钢,在京钢厂的一个专门的车间,你要不要过去看看?”</p>

向总连连点头:“要去,要去。”</p>

陈总带着第四炉钢回三轧厂轧板去了,而其他人当天一直等到深夜,第三炉板材的性能检验结果全部出炉。</p>

搭乘三轧厂送样的车,一群致力于解决农业肥料问题的先驱者,就这么坐在解放卡车的后斗子地板上,摇摇晃晃,颠簸前行。</p>

高振东才知道,这是研究尿素工业化生产工艺的人。</p>

在他们的印象里,做出这么重大成果的科研带头人,至少应该是一位三十五岁以上的人,至于头发是否花白,是否戴着眼镜,是否儒雅随和,那就是各人想象空间中的事情了。</p>

“十吨!如果都满足要求的话,那足够我们研究中的工艺试验工程用了。”</p>

国产尿素钢,彻底成功!</p>

来到京城钢铁厂,一行人来到NF材料试制车间。</p>

不过等待倒是不枯燥,一边和尿素钢试制组的人沟通技术问题,一边看着高振东一心二用疯狂输出,有心人还仔细的听了关于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时间过得很快。</p>

他兴奋的问高振东:“高主任,这几炉钢,一共能出多少合格板材?”</p>

解放卡车核载5吨,这批尿素钢如果不出意外,那是10吨,两辆正好,卡车驾驶楼里除了司机,还能坐两个人,正好能把来京城的四个人都装回去。</p>

结合第四炉钢精炼后的检验数据,甚至可以提前说上这么一句话。</p>

向总听见三轧厂的生产人员的汇报,本来就已经大喜过望,第三炉的成材率还是保持高位,那说明这個工艺是基本稳定的,这回是既不怕没有,又不怕太贵了。</p>

陈总打破了这个应该高兴却有些凝重的场面:“振东,第三炉轧板的样品我们已经带过来了,安排项目组的同志检验吧。”</p>

应化部领导也说过,需要什么支持,直接向他汇报,这回,向总就是找他汇报来了。</p>

这不巧了么,陈总对着向总哈哈一笑:“正好,试制的第三炉NF钢,轧板也完成了,正好要送到京钢厂去检验。向总,走,一起去看看?”</p>

第二天早上,在头天晚上一直坚持等着检验结果到半夜的向总,只是小憩了一会,就带上一个人,直奔他的娘家——应化部。</p>

而眼前这位年轻人,其年纪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p>

那位带头人不过20多岁年纪,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这就是NF材料的带头人。</p>

这个时候,轧钢厂的生产人员过来向陈总汇报:“陈总,NF材料的第三炉中板已经轧制完成了,成材率仍然在80%多,取样也取好了,是不是马上送过去?”</p>

那个年代的技术人员,有属于自己的娱乐方式。</p>

在应化部领导的通信员带领之下,向总进到了领导办公室。</p>

一群人走上去,向总不待陈总开口介绍,一步跨上去握住高振东的手:“高振东同志,谢谢你!”</p>

他没有说京钢厂的同志,都是项目组的同志。</p>

“不过第二三四炉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每炉能得到三吨多的耐腐钢中板,一共十吨左右。但是现在只能说把握很大,还要等最终结果。”</p>

此话一出,化学研究所的人兴奋了。</p>

原因不说都猜得到,第三炉钢板材的各项指标检验结果,与第二炉基本一致,数据波动在正常范围内,仍然完全达到了符合向总工艺需求的水平。</p>

而第二炉成材率暴涨,机械和耐腐性能小幅上涨至完全合格,一举解决了有没有和贵不贵的问题。</p>

一听他这话,嗨,多大个事儿啊,就两辆车用得着找我嘛,门口通信员那儿都能给伱办了。</p>

高振东一一算给他听:“向总,情况是这样。第一炉钢因为裂纹导致的成材率问题,所以那一炉全部作废,除了留少量样品作为科研记录之外,其他都回炉利用了。”</p>

“我们回去的时候就把他们带回去。”</p>

向总可高兴坏了,如果经检验确定完全能用的话,没准这一趟,工艺试验工程的尿素钢都够用了。</p>

向总一听高振东这话,当即拍板:“我们不走了,就在京城等着最后结果!”</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