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明山科技公司(1/1)

作者:彦小希

开局一场豪赌,享受肆意潇洒人生第217章 明山科技公司

直到来到包间外的走廊内,顾山明才接通。 “爸,怎么这么久才接电话啊?” “在外头吃饭呢,太吵了没听见。” 毕竟干了快一斤白酒,顾山明舌头都卷起来了,吐词含糊不清。 电话那头的顾芷柔立马就听出来了,问道:“又在外面应酬啊,爸你最近应酬的次数比以前频繁许多,尽量少喝点酒,多注意身体知不知道?” 闺女的关心让顾山明心头一暖,笑道:“知道知道,爸的酒量你还不清楚吗,出不了什么岔子。对了,找我什么事啊,闺女?” “是不是范家他们今天撤资了?” 沉默片刻后,顾山明道:“我也不瞒你,确实是撤资了,相关手续直到傍晚才办完。” “爸,那公司” “哈哈。”顾山明的语气很轻松:“你放心吧,天无绝人之路,总会有办法的。呐,我就是在陪投资人吃饭,这个投资人很有实力,只要说服对方公司就活了。” 然而顾芷柔却没有轻易相信。 父亲一直都是这样,无论碰到再大的难题,在她面前都不会表现出一丝一毫。 问就是一切安好,不用担心。 这段时间,顾山明到处找关系拉投资,天天离不开应酬,这些她都看在眼里。 但实际收效甚微,公司需要的资金又不是小数目,岂是那么容易拉到的。 可惜她只能干看着,一点忙都帮不上。 眼见女儿没有回应,顾山明转移了话题:“芷柔啊,什么时候带你男朋友给爸瞧瞧呗,爸还真想见识下,能被我家闺女看上的小伙是有多优秀。” 顾芷柔脸色一红,吞吞吐吐:“可,可以,过段时间我会带他来的。” “是你同学吗?悄悄告诉爸爸呗,保证不和你妈说。” “不,不是啦,早就已经毕业了。” “那在哪里上班呢?” “哎呀,你别问这么多行不行啦!” “好好好,不问就不问。” 接着,顾芷柔又补充:“具体做什么我也不清楚,但他拿出几百万投资了一项生意,到时候你当面问他吧。” 挂断电话后的顾山明眉头皱成了“川”字,站在走廊上默默思忖着。 原以为女儿的心上人是大学同学,怎么也没料到是个社会人员。 顾芷柔生活很规律,没几个朋友,也很少去外面玩耍。 究竟是怎么认识的? 尤其是听到这所谓的男朋友拿出几百万做生意,具体做的什么,又一问三不知。 这就足够引起顾山明的怀疑了。 女儿是聪明伶俐不假,奈何阅历太少,极其容易被骗 真落得个人财两空会追悔莫及。 然而做父母的就是这样,明明很关心子女,却又不敢多问,生怕惹得她们不耐烦。 因此顾山明一肚子的疑问也只能憋在心里。 站了一会儿后,他打定主意了,一定要尽快见到女儿的男朋友,若真是那种不怀好意之人,即使会被埋怨,也要硬生生拆散她们。 随后,他调整好表情再次走进包间。 “老顾啊,怎么去了这么久,等着你继续呢。” “顺带上了个厕所,嚷嚷什么,喝酒还能怕了你不成?” “呦呵,看样子是吐过了啊不过就算吐过我也不怕,接着干!” 顾山明没好气道:“你小子别血口喷人啊,作弊的手段我才不屑于用呢。” 时间将近八点,这顿饭局也接近尾声。 顾山明晃了晃脑袋,开口道:“张老弟啊,能打听下你家里是做什么生意的吗?” 张远一听知道重头戏来了,回应道:“老顾,咱们虽然认识不久,还是挺聊得来的,想说什么就直说吧。” “那我就直说了啊,其实我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撤资了,现在正面临着生死难关。” 说话的时候,顾山明一直观察着张远的表情,见他始终波澜不惊,于是继续道: “说来也不怕你笑话,公司目前连这个月的工资都发不出了,如果不能引来资金,连三个月都撑不下去。” 这时,肖莹悄悄扯了扯顾山明的衣袖,打断道:“也没有老顾说的那么不堪,我们的近况是惨了点,还是有项目在盈利” 顾山明瞪了一眼,肖莹立马闭嘴了。 “张老弟,公司实际是什么情况就是什么情况,我都会如实相告,而且欺骗你也没任何意义,随便派个人查下账就能一清二楚。” “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只要度过这次难关,一年内这笔投资可以获得翻番的回报。” 一股脑说完这些后,顾山明热切的看着张远:“不知道老弟对这方面感不感兴趣?” 沉默一小会后,张远问道:“你那明山科技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 顾山明见他没有一口回绝,内心欣喜不已。 只要有那么一丢丢感兴趣,他就有把握说服这个年轻人。 “我们公司是做汽车配件的,主营项目是汽车的中控大屏以及配套” 随后顾山明娓娓道来。 【明山科技有限公司】最开始的名称没有“科技”两字。 成立到现在已经将近二十个年头了,先是做的汽车紧固件、坐垫、脚垫这些没一点技术含量的物品。 销量是可以,但利润实在微薄,由于没有技术壁垒,这一行的竞争也相当激烈,新兴公司如同雨后春笋般,开了一家又一家。 当时的顾山明想着,公司迟早要转型,不然肯定会被玩死。 在10年左右,他将所有资金全部投进去,贷款从国外引进设备和技术人才,组建一套专门生产车机的生产线。 当时的车子不像现在,哪怕是b级车,原厂自带的车机几乎都没法用,功能少就算了,屏幕还贼小。 因此很多车主购车的第一时间就要换个大屏幕,加上倒车影像什么的。 那时候也是家用车渐渐普及的年代,需求量一年比一年大。 并且这行业有一定的护城河,不是什么阿猫阿狗下场就能玩得转,因此顾山明吃了一波大红利。 将仅有几百万估值的小公司做到了上亿的规模,公司也改成了现在的名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