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继续降价降到江南那帮孙子愿意购买(1/1)

作者:忧郁笑笑生

大清话事人第361章 继续降价降到江南那帮孙子愿意购买

这一句“再议”。 乾隆语气当中的愤怒,已经压抑不住了。 阿桂连忙跪下,殿内所有大臣全部跪下。 天子一怒,群臣叩拜。大清之神圣皇权,任何重臣都无法挑战。 所有人心里都明白, 阿桂的时代,结束了!皇上未必立刻会对他怎么样,但是赋闲剥夺权力是肯定的。 和珅心中窃喜, 骨头都轻了几分,从今往后这朝堂之上,就是我和某人说了算。 和家军,雄起! 乾隆又恢复了平静: “诸位臣工,起来吧。” “谢皇上。” “和珅,说说户部的情况。” 和珅连忙出列,秀了一把他超强的记忆力: “截止到10天前,户部今年已入库税赋银932万两,漕粮311万石,另有查抄不法晋商家产田宅金银各项折算220万两。奴才估算,今年一整年预计可入库银1700万两,粮500万石左右。” …… 乾隆默不作声,和珅继续说道: “按照去年的情况估算,我大清的军饷、官俸、衙署开支、救济赈灾、河道工程,这5项支出折合现银约2500万两到3000万两之间。” 此话一出,殿内顿时起了骚动。 和珅继续说道: “前年,也就是乾隆四十年,朝廷岁入白银2990万两,粮830万石,全部折合白银约5000万两。” 【数据来自,清史稿。】 乾隆默默点点头。 既是对和珅这个理财高手的认可,也是对往昔帝国高光时刻的怀念。 岁入5000万两白银, 不止是几千年历史的头一份,更是当今世界所有帝国的头一份。 只可惜,被李郁这个落榜书生给搅合了。 乾隆终于接过了话茬: “诸位臣工,江南3省沦陷,朝廷少掉了一半的赋税钱粮。户部和地方绞尽脑汁,开源节流,才能勉强维持这2500万两的岁入。” “可是,这样一来,朝廷每年的亏空就是500万两!2年,1000万两!3年,4年呢呵呵,朕都不敢想。” …… 阿桂心中一阵郁闷,他很费解,朝廷怎么把海关税这一块给丢了。 那可是500万两起步的纯收入! 乾隆的声音平静而睿智: “传旨,撤销粤海关。都察院、户部派专员分赴长芦盐场、两淮盐场清查亏空。” “皇上圣明。” 殿内, 大臣们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 户部窘迫,掠之于商,合情合理。 盐商嘛,富得流油。 勒令补齐亏空,也是弥补他们自己造的孽。 谁也没料到, 乾隆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冷声说道: “三法司联合派员去山西,核查抄没晋商的官员。赫赫有名的晋商八大家,6代人的财富积累,他们居然告诉朕,才抄了200多万两” “朕不敢信!” “你们,敢信吗” 和珅心里一哆嗦,正好迎上了旁边于敏中的目光。 他的微表情告诉老于,“我事先不知道,是老爷子突然搞事。” …… 众大臣只能山呼皇上圣明。 200多万两抄家银子就把晋商八大家给埋了,确实忒黑了点。 虽然说,这帮人把流动资金都拿去囤积茶、丝、瓷了,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上交户部区区200万两是有点侮辱人。 乾隆意味深长的说: “这大清不止是朕的,也是你们的。” “希望诸位好自为之,对得起数十年的寒窗苦读,对得起头上的乌纱帽,对得起朕。” 散朝后, 照例是单独召见重臣的环节。 京正在聊着天下大事。 案上,有帝国最新最高的军事机密。 江浦大捷,明亮和海兰察的军事分歧,以及南方大水,淮泗旱灾,北方粮价上涨,缅王蠢蠢欲动,甘肃饥民起事、四川打砸盐铺等等。 “多事之秋啊。” “哎,此言差矣。偌大的帝国,哪天没点乱子!” “说的也是。当年三藩之乱、准噶尔之乱,那么大的盘子最后也摁住了。” “打吧,小小金川还打了十几二十年呢。” 俩人低声念叨着,拿蒲扇扇风。 隆宗门外,这排简陋的木屋是所有士子梦寐以求的天堂。 只要进了这里,以后的仕途那就是一路平坦,快马加鞭。 外放个知府都不太瞧不上,按察使、粮道一级的还差不多。 一句话,凡是能跻身这一排低矮木屋的人都会有美好的未来! …… 由于前1轮的清洗,京城空出了很多的官职。 尚书侍郎级别的换了一半的血,许多新面孔走马上任。 而新官上任三把火, 照例是要裁撤旧人,换上新人的。 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人哭,很多人笑。 从差役狱卒到主事郎中,都在大换血。新上任官的门槛,3天就要换一道新的,没办法,都被人踩破了! 许多原本混的不如意的家伙,一下子春风得意,手握重权。 京城的各大酒楼、票号、当铺人来人往,生意好的不得了。 新官上任,照例是要走很多流程的。 没有几千几万两银子是走不完流程的。 许多人穿上了崭新的官袍,威风凛凛。 心中对蛮夷骗子充满感激。没有他们千里迢迢来骗了乾隆,各大衙门里还能空出这么多椅子自己能有鸡犬升天的机会 当然了, 嘴上肯定是要痛骂蛮夷的,还要义愤填膺,还要愤怒的不能自己。 四九城,从来不缺影帝! …… 根据守恒定律,有人春风得意,就会有人穷困潦倒。 很多“前任堂官心腹”被裁撤回家,心中对蛮夷充满了愤恨。 他们在各种场所痛骂蛮夷。 导致京城民间,闭关锁国的风气从未有过的喧嚣。 就连裕泰茶馆的乡下学徒们,都对蛮夷充满了愤恨。 虽然他们也不知这恨从何而来,但是喝茶的京城老爷们都这样讲,那肯定没错。 王掌柜的也是同道中人。 因为,茶叶的价格从山顶一下子滑到了山谷,暴跌!甚至比从前正常年份的价格还要低3成。 他把这一切都归咎于“蛮夷来了”,和“蛮夷走了”的缘故。 王掌柜很实在,不懂什么大道理。 他只是朴素的从自身的境遇出发,去看待一切问题。 倒是契合了“世间的绝大部分问题,没有对错,只有视角”的不正确的逻辑。 …… 南方, 茶叶丝绸的价格已经不能用腰斩来形容了,而是脚踝斩。 囤积茶、丝的晋商,人没了,可货还在。 广州、潮州、赣州、成都、长沙的仓库里都有堆积如山的生丝、茶叶。 这些货现在都归了各路债主或者是地方官府,而销路却寥寥无几。 广州口岸封锁,夷商都下狱了。 就算想走私,都没有夷船敢来。 出口无望,那就只能内销。而往年消费能力最旺盛的江南地区,却拒绝购买。 商业大臣胡雪余早就通过各商会传达了明确旨意: “就算他们开价1枚铜钱换1担茶叶,1枚铜钱换1担生丝,吴国也不收!要把这批货全部烂在仓库里,把市场对于茶叶、生丝的期望打到最低。从今往后,让所有人一听到茶丝生意就哆嗦,避之不及。不但如此,还要把我们手里的最后存货低价抛出,把清廷治下的茶丝产业上下游所有链条彻底摧毁!” …… 这个政策, 导致吴国的部分丝绸工厂缺货停工。 自损100,杀敌5000 但是在严令之下,也没人敢造次。 胡雪余私下和这些商人去信: “赖陛下指点,尔等在上一轮的茶丝大战当中早已挣的盆满钵满。如今需耐住性子,配合陛下之大业。数月之后,太湖流域蚕茧即可重新上市。此乃国战,而非商战!眼光可放长远些,不要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动心。各商会内部,互相监督。” 吴国治下的环太湖流域广袤土地养蚕,一年3熟。 皖南赣北的广袤山林,都是茶叶主产区。 未来, 极度萎缩的茶丝市场,江南地区将一跃填补所有空白。 …… 为了达到这个战略目标, 吴国重臣带头,号召所有文武官员1年内不再穿丝绸衣服,衙署不再供应茶叶。各大商会也要跟上,坚决不消费丝绸。 给所有相关产业的大小商户按月发放补贴,让他们缺货歇业。 那些坐拥大量茶丝现货、身份神秘的清廷贵人们愤怒无比。 怎么也想不通, 吴贼怎么这么贱送上门的便宜,就是不占。 开出来的价格: 从7折到5折,到3折 江南的商人们流着哈喇子,还是坚毅的摇头,表示我们不看好市场前景,不会购买。 …… 茶叶存货还好点,大不了做成垃圾品质的茶饼卖给罗刹人。 当然, 把新鲜茶叶做成茶饼肯定是亏麻了。但总比一文不值要好。 可生丝存放是需要严格条件的,半年后就会开始逐渐变质,而且不可逆。 广州, 原粤海关监督,永祥令人打开仓库。 瞬间,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夹杂着明显的蛋白质腐烂气味。 他随手从筐子里抓起一把生丝,只觉触手温热。 “爷,没办法。咱们已经尽力保持通风了。” 永祥眼圈发红: “江南那帮孙子还是不肯购买吗” “是。” “一担生丝(100斤),我只卖20两银子。他们都不肯买” “是。” 永祥崩溃,把一筐筐生丝踢翻。 “20两一担,制成丝绸就是20倍、30倍的利!他们疯了吗” “他们为什么要损人不利己为什么为什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