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乡土第112章 分红113
样品火烘鱼已经交给刘局长验看过,他看过尝过以后非常满意,只要杨庆农历十二月十号送到桥头,第二天去局里财务室拿钱就行。</p>
“庆小子,这批火烘鱼干货都有一千来斤!最起码值一千多块,被这么多人盯着,你还睡得着觉?”</p>
“就是啊!杨大哥,这鱼可值钱,万一有人铤而走险怎么办?”</p>
“这可是一两千块钱呢!”</p>
老赵家人忧心不已,1981年的一两千块,那可是一笔大钱,由不得他们不放在心上。</p>
“害!这事简单,你们把火烘鱼熏制上色以后,直接搬到我那水泥库房里去,我等会就去库房里搭个木架子,你们把鱼放上面,到时候大门一锁,安全的很。”</p>
杨庆见状,果断要老赵家把鱼搬到自家屋里去。</p>
自己的牛棚新屋就在队里,白天夜里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呢。</p>
这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非常安全,比自己守着都安全,特别是鱼快做好的这段日子,杨庆怀疑自家屋半夜都有人盯着帮自己守夜。</p>
……</p>
“轰隆隆!”</p>
随着一阵惊雷响起,迟了大半个多月的冬雨总算落了下来,杨庆则是看着勉强干好的鱼块大呼侥幸,还好自己和赵家姐妹收的快,不然已经干好的鱼块肯定会被雨淋湿。</p>
那可就交不了刘局长的差了、</p>
离农历十二月十号也只不过二十多天了,再等所有鱼用谷糠熏制上色弄好,不怕过不了多久就能去县里把两千块拿回来。</p>
“这么多钱?自己怎么花呢?”</p>
杨庆看着阴沉的天空,思维却异常活跃,不停的在想东想西。</p>
“杨大哥!炕着的腊鱼你也要拿回去吗?”</p>
“好多鱼尾巴!我这辈子就没在咱们灶屋里见过这么多鱼!”</p>
赵小妹的惊叹语气拉回了杨庆的思绪,看着老赵家灶屋里挂的鱼儿,杨庆格外有成就感,这么多鱼,绝大部分可是自己的,老赵家可没有几条。</p>
“算了!鱼还是炕在你们屋里,我那新屋砌的是带烟囱的灶膛,可没有地方弄炕腊肉腊鱼的火塘灶屋。”</p>
杨庆摇头拒绝,没有把腊鱼也拿回家去。</p>
腊肉腊鱼什么的,继续在老赵家炕着为好。</p>
浮钓翘嘴这种玩意,钓到最后几乎一定会起草鱼、青鱼和鲤鱼,特别是第四天钓了一处地方,草鱼这玩意钓的贼多,起码起了二百多斤,害的自己一直担心要是火烘鱼材料不够怎么办。</p>
还好后面几天翘嘴钓的格外多,才让杨庆放下心来。</p>
那天赵凤娟不好意思的问自己,能不能用她上次的工日钱按平价换一批草鱼用来炕腊鱼。</p>
杨庆当时还说让人姑娘随便选,自己的腊鱼随便吃就是。</p>
但是赵家姐妹都纷纷摇头,不愿意占杨庆的便宜,只希望用钱平价换一些。</p>
杨庆这才反应过来人小姑娘也是有自己自尊心的,正常人家的闺女,可不愿意天天占杨庆的便宜,腊鱼自然也不例外。</p>
杨庆想通以后,按两毛一斤价格给了赵家姐妹不少,当然明面上说的肯定是五毛的价,只不过杨庆不允许她们去称,只能按自己的估计重量来,于是给她们算了百来斤草鱼,只抵扣了二十块钱。</p>
老赵家这些天天天去帮自己担鱼,自己说什么也得表示表示。</p>
百来斤鱼听着很多,可是按五六斤一条的大鱼算,也不到二十尾,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p>
那青鱼的鱼石则是被赵凤霞期期艾艾的要走了,才二十斤重的青鱼出的青鱼石,杨庆还真没放在心上,大大方方的给了出去。 看着赵家姐妹炕鱼时兴奋的表情,让杨庆意识到草鱼这玩意估计是现在很多人都想要的,于是等老赵家的火塘上方挂满东西以后,杨庆后来再钓着这些大鱼,就拎着送给了那几家经常给自己帮忙的邻居。</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