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城里的姑娘(3k)162(2/2)

作者:炒饭多放葱

八零乡土第161章 城里的姑娘(3k)162

“你们得加把劲,要是我的糍粑里吃到了米粒,我可要到队里传你们几个都不行的谣言的哈!” “不过我今天带了帮我掐糍粑的女同志,倒也不算是啥活没干!”</p>

杨庆担着糯米进屋,开口就说着玩笑。</p>

“去你的!”</p>

“烧火蒸饭那是小孩都能干的活!”</p>

“杨老三你抢这个活倒是脸皮厚的很啊!”</p>

“手痛一点怕什么,是男人就上来撞两杆!”</p>

“以前你可是打糍粑的主力啊!革命同志怎么能怕痛呢!”</p>

……</p>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开起了玩笑,怂恿着杨庆继续拿起中间细两头粗的大木棒槌打糍粑,都是年轻人,玩的也比较开。</p>

“杨大哥手受伤了,医生说还不能用力呢!”</p>

听到这话,赵凤娟倒是有些急了,连忙开口争辩了一句。</p>

“哈哈哈!”</p>

“放心!大家开玩笑呢!”</p>

“现在杨老三可是咱们生产队里有名的财神爷,谁舍得让他受伤啊!”</p>

“你就放心吧!大家不会伤了你的杨大哥的!”</p>

……</p>

众人见状,纷纷哈哈大笑!</p>

立马把小姑娘羞的去了蒸饭的揪糍粑的大娘那边。</p>

“凤娟,别理那群糙汉子,跟着我们揪团子做糍粑就好,累死这群憨牛!”</p>

旁边的大娘倒是看着羞答答的赵凤娟,连忙笑着安慰道。</p>

众人这才嘻嘻哈哈的散开,去洗木槽棒槌的洗木槽棒槌,蒸糯米饭的蒸糯米饭。</p>

杨庆烧着大火,没过多久就传来了糯米的香味。</p>

等糯米蒸熟,杨庆第一时间偷偷揭开木锅盖,用手抓了一小坨放进嘴里,也不管这一桶饭是不是自己的,还烫不烫嘴。</p>

其他人也是一样,第一时间就揪了一小块放进嘴中,然后满意的点点头。</p>

这是打糍粑的习俗,在场的人不管男女老少,都能尝上一口,寓意有福同享,接下来的打糍粑则是意味着有难同当。</p>

“不错!这米真好!蒸出来的饭香,打出来的糍粑肯定好!”</p>

杨庆也伸出大拇指使劲夸赞,众人口上也都说着祝福的话,这才一起把蒸好的糯米饭倒进木槽之中。</p>

糯米饭一入槽,其他人即刻关上大门防止风把米饭吹凉,两个精壮汉子这才脱下身上的棉衣,只穿着一件单薄的汗衫拿着棒槌站到木槽两边。</p>

“咚咚咚!”</p>

“嘿嘿嘿嘿!”</p>

“糯米粘又香啊!”</p>

“打成糍粑过年忙啊!”</p>

“嘿嘿嘿!”</p>

“咚咚咚!”</p>

……</p>

一边喊着号子,一边用棒槌奋力击打木槽中的熟糯米,配合熟练的人,能够在上一人抽棒槌的时候,下一人的棒槌正好打在粘着第一人的棒槌底部,让粘粘的糯米团应声而落。</p>

双方配合默契,没一会儿就将一粒粒的米饭打成了黏糊糊的糯米团!</p>

“换个人喽!”</p>

打糍粑格外消耗体力,没一会儿两位壮汉就有些承受不住,连忙喊换人。</p>

就这样换了三组人,糯米饭这才被打成最细腻的糯米团,要是现在这个时候去摸摸,槽里的糯米团一定都还有些烫手,这样才能做出最上等的糍粑。</p>

打好糍粑以后,两位打棒槌的壮汉把棒槌搅在一起,另外一人拿麻绳捆着糯米团,三人一起使劲,一下就把一大团糯米团放进了桌上的一个大竹匾之中。</p>

看着还冒热气的糯米团,在场的妇女同志也不怕烫,在手上抹了一下烧熟的茶油以后,开始熟练又利落的从面团上揪下二两左右的糯米团,放在手心揉圆,接着压扁放在另一个抹了油的竹匾上。</p>

没过多久,这一大团糯米团就变成了依次排列的白生生糍粑。</p>

再把这些装了糍粑的竹匾放在屋外,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硬,等到下一锅糯米蒸熟的时候,大伙担来的糯米,已经变成了竹匾上合格的糍粑。</p>

杨庆这个偷懒的小伙,则是偷偷摸摸揪了一小块,拿竹子签着,放在火边慢慢烤着,专门吃糍粑那一层酥酥的外皮,香酥脆爽,让人吃了还想吃。</p>

等下一锅糍粑倒进木槽开始打的时候,新的打糍粑轮回就已经开始。</p>

等打糍粑结束,每一户打糍粑的人家都会特意留下四个糍粑,作为租用木槽棒槌以及柴火的使用费用,所以这时候的湘西南山村还有这么一句古话。</p>

叫做有槽不缺糍粑吃。</p>

打糍粑的特殊大木槽直径都非常大,最起码要特级木的尾端才能制成糍粑槽,现在已经很难得。</p>

几家人一起,人多好办事,咚咚咚打了大半天,这才把所有人的糍粑都打好。</p>

“你们打完了吧,糍粑槽和棒槌借我使使呗!”</p>

这边活才刚干完,另一伙要打糍粑的人已经进了屋。</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