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第160章 反抗者格杀勿论
“你活着,我心里就不踏实。” 王百户语带冷漠,刀尖上滴着血。 范三拔的眼睛空洞无神,死了也没闭上眼睛,到死也不明白,既然收了贿赂,为什么还是逃不过一死? “府里的人处理好了吗?” “都已经安排好了,大人。” “留下小旗在这里守着,其他人跟我去下一个地方。” 王百户把刀收回鞘里,语气坚定。 “遵命,大人。” “今晚,很多人会步入黄泉,不管是清奴的铁蹄,还是新练的步兵,甚至是咱们自己,生死都难以预料。” “别让内部争斗成为我们的终点,别让敌人看笑话。” 王百户反复叮嘱留下的小旗。 “百户大人,属下明白了。” 小旗低下头答应着。 “你能明白最好,记住,不义之财不能拿,那会要人命的。” 王百户警告说,“家法不留情,我可不想亲手执行。” 说完,王百户大步离开,仿佛耳边已经响起了秀春刀嗜血的欢歌声。 等到王百户一行人走后,几个校尉互相看了看,小心翼翼地问: “这回……?” “刚才大人的警告,你们都听到了吧。手脚干净点,别让我难做。” “我们同吃同住,我不想做得太过分,难道你们想体验锦衣卫的家法不成?” 一想到那残忍的家法,所有校尉都不由得打了个寒颤,知道虽然金银诱人,但也得有命花才行。 小旗见状,又安慰他们说:“别灰心,按规矩,得到的东西自然有你们一份,作为大家辛苦的奖励。” 想到这次行动的目标和即将到手的财富,校尉们重新振作起来,开始忙碌,仔细分类整理搜刮来的财物。 一个经验丰富的校尉提议:“大人,是不是该处理门上的尸体?还要派人看好门,以免有人不小心闯进来。” 小旗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低声说:“不是有管家帮我们看门吗?” 老校尉没明白他的意思,继续问:“大人,范家到底犯了什么错,以至于遭此抄家之灾?” 小旗猛地拔出刀,锋芒毕露,没有多说什么,一切都在不言中了。 老锦衣的脸色猛地一变,就像乌云遮住了太阳似的,“大人,我只是随口问问,真没想到会这样。” 小旗官眼神冷冷的,说话时带着刺,“锦衣卫的规矩,你应该记在心里。不该打听的事,就别张嘴。你打算怎么办?” “乖乖认栽呢,还是得我亲自出手给你点教训?” “大人,您要是对我下手太狠,就不怕留下个欺负同事的坏名声吗?”老锦衣想用最后一丝努力找回些面子。 “如果这同事心里藏着坏主意,还算得上是同事吗?” 小旗官话还没说完,就已经提着刀逼近,其他校尉也一拥而上,把他团团围住。 老校尉无奈地叹了口气,脸上满是不甘和无奈。 “我就收了他一点点钱,大家交情不错而已。看他犯错,我只是想多知道一点情况,免得自己无故受牵连。” “大人,何必把多年的战友逼到绝路上呢?” “这些话,还是留着给愿意听的人吧。决定权在你,要么束手就擒,要么自行了断。” 小旗官说话时,语气里没有一点感情色彩。 老校尉最终放弃抵抗,解下腰间的刀,重重扔到一边。 几个校尉立刻上来,把他紧紧绑了起来。 小旗官凑近老校尉的耳边,声音冷冰冰的。 “如果你真有阴谋,今天就是自食其果。” “如果像你说的,你只是个看门的,收了点好处费,那你也够倒霉的。” “谁让你总私下抱怨我抢了你的小旗官位?” “我这人胆子小,哪敢留个心怀不满的人在身边呢?” 就在锦衣卫内部争斗的时候,王百户已经带着人马再次出发去抄家了。 几支像王百户那样的队伍正不断清除那些私通清军的晋商。 相比起来,锦衣卫对付晋商轻而易举,但对付那些贵族就麻烦多了。 雨化田望着眼前那座气派的大宅,轻轻一挥手,一门大炮缓缓移到了前面。 成国公朱纯臣惊恐之中爬上了府邸的墙头,声嘶力竭地喊: “雨贼,你疯了吗?你知道我是谁吗?居然这样对我!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居然敢用大炮!” “开门投降,或者一死。” 雨化田的话简单而冷酷,没有商量的余地。 朱纯臣不但不怕,反而瞪大了眼睛。 “雨贼,你算什么玩意儿?我可是成国公,只要大明朝还在,我们朱家就跟国家同在。你想动我,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没等朱纯臣骂完,大炮的轰鸣已经划破天空,红色的火光映在他脸上,恐惧藏不住。 同时,番子们带着士兵像潮水一样涌来,喊着: “冲进去,反抗的格杀勿论!” 雨化田眼睛紧紧盯着朱纯臣,心里却有些无奈。 原以为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朱纯臣的拼命抵抗,不得不使用武力。 虽然靠西厂和调动的兵力,拿下成国公府不难,但这意味着,人人都知道,堂堂成国公府不是毁在乱世,而是被西厂毫不留情地摧毁了。 要绞杀世代承袭的国公,没有十足的理由,西厂、他自己,还有整个朝廷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希望一切都能顺利,雨化田已经准备好承担所有后果。 随着番子们的叫喊声冲进府邸,雨化田心中也不禁生出一丝悲哀。 数百年的成国公府,底蕴深厚,本以为万无一失的计划,现在却出了岔子。 朱纯臣可能忘了,再深厚的根基,在权力的洪流前,也有撑不住的时候。 西厂一旦动手,就没有回头路。 信王离开京城,清军进城,朱纯臣一步没动。 宫中的车驾开出,他还坚守在府邸。 既没收拾金银细软,也没带家人避难,甚至连家中年轻一辈都没疏散,减少风险的打算都没有。 至于成国公朱纯臣心里到底打的什么算盘,没人知道。 直到清军撤离京城,朱纯臣的表情复杂,既有庆幸,又有点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