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第215章 李自成的野心
“不必担心。”朱由校淡淡说道,“派去泉州的人有消息了吗?” “已经回来了。”魏忠贤回答,“奴才正要报告这事。” “郑芝龙那边什么态度?郑氏集团打算怎么做?” “他们答应了,船队已经出海,开始清除海盗。” 魏忠贤对皇上的这一步棋还是挺佩服的,没花一两银子,就让郑氏海盗冲锋陷阵,每年还能收获颇丰。 “如果按朕的意愿,更希望能依靠大明的舰队清理航道,可惜时间紧迫,满清的气运还未衰退。” “要是置之不理,皇太极恐怕又要蠢蠢欲动,朕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 “皇上无需忧虑,满清八旗连年征战,国家实力疲弱,只要朕大明能够腾出手来,稳定局势指日可待。”魏忠贤尽力安慰。 “朕本想借助李氏王朝拖垮满清,没想到这个所谓的强国只会夸夸其谈,正规军不堪一击不说,现在连义军也快被消灭干净了。” 魏忠贤心中暗自纳闷,什么时候李朝成了强国,而它的正规军历来不就是不堪一击吗? 周边国家,论战斗力,哪个不是它的手下败将,曾经被倭国打得差点亡国,如果不是大明出手相助,恐怕早就国破家亡了。 现在遭受满清蹂躏,如果不是大明拉一把,恐怕早就支撑不住了。 “皇太极不仅在组建蒙古八旗,还在李朝策划建立朝鲜八旗。朕不能让他得逞。” 朱由校语气坚定,“你放心,李朝连满清都打不过,怎么可能是大明军队的对手?成立朝鲜八旗又能怎么样?” 朱由校略感惊讶,何时我大明军队竟有了这样的骄傲。 “朕不担心朝鲜八旗的实力,只怕李朝一旦安定下来,就会变成满清粮食和物资的供应地,到时候满清就有力量向西扩张,征服蒙古,到时候大明北方的防守压力会急剧增加。” “就算李朝被平定,满清也需要时间休养生息。”魏忠贤的话里透着不确定,“怎么可能马上西征?” “以战养战,在当地获取粮草,皇太极能在李朝这样做,自然也能用在蒙古。”魏忠贤语气稍显迟疑,“那会牺牲多少人呢?” “死的是蒙古人,皇太极会心疼吗?” “朕绝不能给他壮大的机会,哪怕与郑氏海盗妥协,也要抽调舰队北上。” “如果李朝还在抵抗,朕自然会支援;如果投降了,就将他们的船只全部击沉,一片不留,胆敢背叛大明的,必定严惩不贷。” “皇太极能打的仗,朕也能打。满清占据了陆路,大明就从海路进攻,把战场设在李朝,和满清缠斗。” “如果满清要战,我们就战;如果不战,就杀尽所有反抗者,抢光粮草人口,烧毁所有带不走的东西。” “朕倒要看看,没有粮草,皇太极还能怎么办!” 魏忠贤心里像布满了乌云,皇太极到底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让陛下这么紧紧盯着清朝的朝廷呢? 他正想着这些疑问,突然就被朱由校打断了思路。 “驿站不能废,” 朱由校说得跟铁打的一样坚定,“你现在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还会想起当强盗那时候的日子吗?” 这话一说出来,周围的空气好像一下子重了好几倍,魏忠贤心里暗暗吃惊。 陛下反对关闭驿站的秘密,还有她对人心看得那么透彻,都不是他这个西厂头头能猜得透的。 在这皇宫深处,知道太多往往就是惹来杀身之祸的原因。 好奇,常常是催命的东西,魏忠贤心里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选择闭嘴,对于那个可能曾经是强盗的人,也没兴趣去探究。 朱由校关心的那个人,现在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驿站小兵,对做强盗的日子一点也不想。 李自成呢,正全心全意地忙着驿站的事情,收发信件,准备日常,和同僚老罗开着玩笑,话语间透着对生活的热爱。 “老罗,你这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娶了娇妻,以后再生个白白胖胖的儿子,日子比蜜还甜啊!” 李自成笑着说,却没有注意到老罗看向远处旗杆上挂着人头时那复杂的眼神。 那是对刘大人的复杂感情,如果不是刘大人贪得无厌,哪里有他老罗现在的安稳日子? 老罗弯腰驼背,黄牙间露出几分饱经风霜的笑容,“这都是托陛下和大人的福。” 他的感谢是真心又复杂的,这种感谢让他更珍惜眼前的一切,努力地为流浪的人们准备饭菜,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没过多久,一群衣衫破烂的流浪人,在士兵的带领下,慢慢来到了驿站。 他们领了饭,小心地吃着,每一步都像是走向未知的命运。 李自成看着这群落魄的人,轻轻叹了口气:“这世道真是冷暖自知,他们该何去何从呢?” 老罗的回答满是同情,“还是去辽东吧,听说那里又要打仗了,不知道又有多少无辜的人要遭殃。” “谁说去了辽东就只有死路一条?”李自成眼睛里闪着光,“手里拿着刀,为了土地和家人,我们老秦人哪会怕死?” 他的话里带着不容怀疑的决心。 老罗听了也笑了,眼里闪过一丝向往,“要是我这身子骨好,也想去闯荡一番。” 李自成却不以为然,“你这差事不好吗?不满意,怎么不换个试试?” 老罗连忙摆手,“这辈子这样就知足了。” 李自成望着渐渐远去的流浪人群,心里五味杂陈,辽东,那片土地仿佛也在呼唤着他。 这时候,流浪人们心中的英雄皇太极,抬头对着天空大声喊:“天佑我皇太极!” 他豪放的笑声里,藏着对未来无限的期待。 看着跪在他脚下的李氏王朝的大臣们,皇太极终于松了口气,一直以来憋着的闷气全散了。 起义军被平定了,末代朝鲜王李综逃到了海岛上,最后还是派了使者来求和。 这场所谓的和谈,其实就是输家的无可奈何。